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课程整合

时间:2022-10-24 10:12:36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课程整合

在当今,随着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而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已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课上的画图程序、金山画王等都可以与美术课相联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画图有关内容,如果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座房子,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如果我们将美术课上的一些教学内容利用过来,那么我们的课也将变得色彩缤纷。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走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路子,改造旧“课堂”是信息时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整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结构,改变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不可能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有可能不同。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出现转变。随着课程整合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深入,他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通过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信息、资料和计划,相互间汲取力量和灵感,从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协调。

三、课程整合下信息技术课堂结构的转变

1.教师观念的改变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会彻底颠覆我们习惯的“教学”和我们的教学习惯。将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如将思品课请进来,与班队课整合,那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他们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等。这样的一个互动、对话的过程已经不再是我们习惯的“教学”了,而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创生,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于是,教学的过程就会变得复杂、变得非线性。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点,还要多参与到其他课程的备课、上课中,平时注意多听课,积累知识。

2.我们的课堂应该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

计算机网络对人们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网络都有极高的兴趣。我们学校做为全国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学校,全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我们的班级博客成了生――生,师――生交流的有效平台,因此在信息课中,学生的电脑作品评价环节就与博客相联系,让学生把自己的电脑绘画作品、电子小报等到博客上,让学生跨越时间、空间进行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通过讨论,增强了他们网络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我们的课堂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4.新的课堂结构注意学生作品的展览

学科整合后的课堂结构,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展示复习内容,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训练,还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任务重、课时紧的矛盾。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发展中问题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去“整合”,而应在正确理解其意义与实质后科学的去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浅谈幼儿教育的多媒体运用 下一篇: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