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平安时代武士阶级与主从关系

时间:2022-10-24 10:08:42

浅析日本平安时代武士阶级与主从关系

[摘 要]主从关系是武士社会内部居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即主君与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军事上的官兵关系、政治上的君臣关系、经济上的恩赏关系、社会上父子关系等。“主从关系的原理是与武士及武士团的成立一起培育出来的。”主从关系在武士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并指导武士的生活实践。

[关键词]武士阶级;主从关系

一、日本武士阶级的形成

庄园制的产生、天皇大权旁落和国家军制崩溃,导致日本社会势力多元化、矛盾尖锐化、控制虚弱化和武力争夺土地财富与政治权力的斗争白热化,为武士的产生、崛起和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9世纪4O年代前后,政治权威的行使越来越依赖武力,中央朝廷和地方政府争相招募武士维持统治秩序。武士身份地位合法化,逐渐成为国家军队的主力来源。10世纪中期以降,朝廷愈发依赖武士的力量平定地方叛乱、讨伐海盗。11世纪以后,武士已发展成为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并成为摄关家和上皇争夺中央最高权力的工具。12世纪中叶以后,武士成为左右政局的决定性力量。1185年,源赖朝打败平氏。1189年,武力征服全国。1192年,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武士作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二、武士的存在方式

武士作为庄园主捍卫和扩展庄园土地的武装力量而产生,是武士集团的一员。武士团是在争夺土地资源与政治权力过程中形成的,既是武士的战斗组织,也是武士增强实力、满足生活需要的基本单位。由低到高主要有:庄官级武士团、豪族级武士团和栋梁级武士团。

庄官级武士团的构成原理,一是横向的家族关系,一是纵向的主从关系。在横向的家族关系中,庄官为本家和一族的族长,称为“■领”(总领),其余为分家(称庶子)。将家结构中的父子孙和家族结构中的本家分家孙分家,移植到武士的战斗组织之中,使武士团的结合更加牢固。家臣通过家族制度――寄亲、寄子(义父、义子)制度隶属于主君,主君对家臣的支配,被赋予家长支配子女的性质,强化武士团内部的隶属关系。在纵向的主从关系中,本家是主人(主君)和上级,分家是从者和下级。从者包括宗族子弟“家子”和非宗族子弟“郎党”、“郎从”。主人给与从者土地并予以庇护,从者在战时和平时须对主人尽军事和其它义务,绝对效忠主人。

豪强级武士团。“摄关政治时代,在中央不得志的下级贵族自愿充任地方官,成为受领(国司)后利用一切机会蓄积财富、扎根当地,发展势力,培植武力,并组织起自己的武士团。如坂东八平氏的千叶、上总、三浦、土肥、秩父、大庭、尾原、长尾等诸氏,都是支配从数郡到一国的强大武士团,即豪族级武士团。”一个豪族级武士团,下辖若干个庄官级武士团。

栋梁级武士团。“武家为了防止纷争或进行纷争而从属于更高层次的权力,层层向上寄进和托身,形成武家的栋梁。”在武士团的合并中,“武家栋梁进一步统合支配各中小武士团,将这些武士团的首长变为自己的郎党、家人,构成一个大武士团。11世纪后半期,清河源氏的后裔赖义、义家将东国中小武士团的主将作为郎党、家人,统合几个小武士团的豪族武士团的主将也成了源家的郎党、家人,也有的小武士团首长直接与源家结合。”地区性武士团的形成,标志着武士的力量由分散走向集中统一,分散在各庄园的武士聚集在该地区众望所归的豪强贵族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社会势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主从原理和家族原理将武士社会编织成一张以主从关系为经、以家族关系为纬的纵横交错的巨大网络,强化内部的协调与统一,提升征战杀伐的战斗力。而主君据此获得武士团首领和大家族族长的双重身份和权威,大大增强了武士团内部以主君为轴心的凝聚力以及对属下武士的支配力、控制力。

三、主从结合的动因和纽带

武士集团内部之所以结成主从关系,其根源或动因,一是保障和扩大双方的物质利益,二是扩大和增强双方的军事实力。家臣凭借主君的势力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主君则利用属下众多家臣武士的力量,扩大军事和经济实力。

主从关系以利益为基础或纽带,是主君之“御恩”和从者之“奉公”的交换关系。江户时代的经济学家海保青陵将其比作商人与顾客的买卖关系。“主从关系是主君给与从者领地、米、佣金等以保证从者的生活,从者则尽心为主君忠勤、奉仕,因此,两者的关系完全是相互的。”“主从结合首先始于给予物质的报偿。”“承平、天庆之乱时,平良兼欲讨灭敌人平将门,向属下郎等表示,要‘积米谷以增勇,分衣服以拟赏’。‘显武勇,重在知场所。于无人见处,拼命讨死乃犬死。若有人见,则应争先于万人以示武勇,虽讨死,可扬武名于子孙。’《北条五代记》”由此可见,武士崇尚武勇与献身精神的真谛,是为了换取主君的恩赏与扬名天下。当然,御恩与奉公的交换关系并不平等,“主君用其全部财产的一部分与从者的生命交换”,一方只是其全部财产的一部分,另一方则是人人都仅有一次的生命。因此,主从结合既是武力的结合,又是利益的结合。通过私人性的利益关系,将主从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武士团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四、主从关系的主要内容

主从关系不仅规定了主从双方的身份角色,同时,也规定了主从双方必须履行的责任与义务,即主君的“御恩”与从者的“奉公”。主从关系一经结成,主君便成为政治上支配者(君)、军事上的指挥者(官)、经济上的恩赏者和社会上的大家长等,从者则成为政治上被支配者(臣)、军事上的被指挥者(兵)、经济上的受恩者,以及社会上的大家族成员。

主君的“御恩”和从者的“奉公”构成主从关系的基础和中心内容。主君的御恩主要是:(1)承认和保护从者原有的土地;(2)从者发生领地等纠纷时给予保护;(3)根据从者的战功给予相应的恩赏,恩赏以土地为核心,还包括精神奖励等。从者的奉公包括:(1)效忠和服从主君,以主家的利益为中心;(2)平时为主家尽各种义务,战时听从主君号令,率领一族成员参加战斗乃至献出生命。主从双方的相互责任和义务以土地为核心,战功越多,得到的新恩地也越多。主从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是直接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主从双方能否切实履行御恩与奉公的职责义务,直接关系到武士团的稳定和发展。平安时代武士社会内部的主从关系,以源氏武士团的主从关系最为稳定和牢固。无论是主从双方在战争中结成的同生死、共患难的生死关系,还是恩赏与奉公的经济关系,都堪称典范。源氏之所以能取得政权,建立镰仓幕府,根源就在于与关东武士在长期战争中结成牢固的主从关系,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五、平安主从关系的历史意义

武士的地位源于武力的结合,武士的生存发展则源于主从关系的结合。“为了维持这种武力的结合,必要的规范是他们的道德思想的最重要内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武士道’”。雷奈-格鲁塞在阐析藤原时代(摄关时代)时指出:“在封建战争中,……大贵族的武士们即侍卫们便形成一种传统献身职责所规定的骑士精神。其法则是武士道,武士最普遍的美德是要有奋不顾身的勇敢,绝对蔑视困苦与危险,完全效忠于主家。在遵守誓约时,他一定要至死保卫其氏族的荣誉,用血来消除他所效忠的家庭在武力上的耻辱,……”“事实上,全日本上自皇族亲王,下至‘浪人’即强盗骑士,从尘世的公侯至巨刹的方丈,此时都仅有一种宗教――武士道。”万峰先生的研究也说:“在武士集团内部形成了一套武士的道德规范。武士集团内部上下尊卑,等级森严。为了巩固内部的等级制度和秩序、加强战斗力,他们不断搞出一些‘家规’‘家法’,来管教武士。这就是武士道的起源。”勿容置疑,武士文化的核心内容――武士道,就是直接从平安主从道德――主从关系权利与义务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中发展而来。因此,主从关系作为武士集团内部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不仅影响武士团的和谐与稳定,影响武士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武士的职业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而且影响武士的精神生活及武士阶级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安田元久.源赖朝・新订版・武家政权创始的历史背景[M].吉川弘文馆,1986年,第194页.

[2]安田元久:《源赖朝―武家政治权力》,吉川弘文馆,1986年,第6-8页.

[3]中村吉治:《日本封建制的源流-下》,刀水书房,1984年,第131-132页.

上一篇:新华保险高弹性 下一篇:以来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频繁变革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