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探究

时间:2022-10-24 10:05:59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探究

摘要:以从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大学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认知态度、活动形式、锻炼时间、场地器材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走访,了解到学生大部分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较正确的认识,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制约了他们参加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不足,大部分学生是凭兴趣和一时的热情参加活动,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男、女生运动项目上的选择有显著性差异;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87-02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与体育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它能满足学生对体育不同要求,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它对加强人际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也应该从学校的“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而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而且还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发挥自己的基础作用,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方面

根据调查,男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态度前二位的是健身、消遣娱乐,女生为健身、提高体育课时成绩,为了身材好,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实目的性要比男生明确,而同时健身是男生同学的首选,在这点上男女生有相似性。

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方面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的调查结果表明,高年级学生在有了2年以上的高校生活后,交际范围缩小,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稳定的小团体,各个活动项目上的人员也相对固定,彼此影响,因此“和朋友、同学一起”成为高年级学生的主要活动形式,而低年级则不同,他们在活动形式上不大固定,有时参加集体活动,有时参加还不太稳定的小团体活动,有时又以个人活动形式出现,特别是一年级,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因此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更多以“个人锻炼”的形式为主,女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更趋向“和朋友,同学一起活动”的锻炼形式,这可能与女性特有的胆小,害羞的个性有关。

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空间选择、频度及投入时间方面

体育活动空间即指人们进行体育活动场所及范围。由于大学集合环境制约使得大多数学生选择在校内体育场活动,占多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本校在某些项目上缺乏场馆设施不得不到校外去活动。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每周3次或3次以上的占总人数的占多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在投入时间方面,大多数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投入以30-60min/次。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较广,从早到晚都有人参加体育活动,选择多集中在8:00以前和16:00-19:00,12:00-14:00是极少数。

由于周一至周五上午、下午都有体育课,场地、器材基本都被占用,因此这2段时间进行锻炼的人较少,早晨参加锻炼的时间较短,上午又有文化课学习,所以学生一般只能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跑步成为学生的体育活动首选,学生在下午17:00以后投入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但由于课程安排过多以及场地设施的原因,仍然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受到限制不能在下午从事体育活动,此外,有部分女生选择晚21:00以后锻炼,远远多与男生,且多选择跑步进行锻炼,她们认为晚上锻炼身体既强身健体,又有助于睡眠。

四、学生选择活动项目的分布

男、女生在运动项目上的选择有显著性差异,男生以球类为主,女生以跑步为主,体现了男、女生不同的身心特征。男生为了表现强、悍、勇敢、自信和团结的性格特征,多选择参加身体接触较多,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并力求在高速度、大强度的运动中表现自己。而女生则不同,为了满足健身的目的选择了运动量较小的跑步,并在球类项目中多选择参加隔网对抗的运动,这种无身体接触,运动量较小的项目特点极适合女生的身心需要。

五、场地与器材情况

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不足,满足不了他们锻炼的需要,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几个急待解决的矛盾:

(一)场馆类型与学生兴趣的矛盾

从学生兴趣调查表我们看到,对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健美操等项目的选择人数很多,这些项目的场地较好,但有些项目的场地学校根本没有,如游泳等。可见场馆类型的这种状况极大的限制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成为阻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二)场馆的管理、维护与学生使用场馆的矛盾

由于场馆的严重缺乏,造成现有的场馆、器械的超负荷运转,如不及时维护、保养,很多场地、器材的使用年限将大打折扣,在体育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在一些投资额大、保养难度大、器材消耗的体育项目上采取了适当收费的政策,因此也就出现了管理维护与使用的矛盾。

(三)代表队训练(大运会期间)占用场地引发的矛盾

体育代表队是学校对外的交流窗口,也是带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排头兵。因此,学校为了保证代表队的训练,无论从时间还是场地都优于其他大学生,由于他们的训练占用场地以及相关器材,成了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因素。

六、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状况

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历来受到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现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不得少于二次。”经各方努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跃,学生达标率逐年提高。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外体育活动以运动竞赛为主要手段的运行机制长期得不到改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流于形式,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参与率较低,学生的课外锻炼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活动,不利于养成学生自觉锻炼习惯。

七、总结

学生大部分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较正确的认识,能认识到经常参加课外体育能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体育有较大的亲和力,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制约了他们参加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不足,大部分学生是凭兴趣和一时的热情参加活动的,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因而收到的效果也不理想,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的要求相距甚远。

男、女生在运动项目上的选择有显著性差异,男生以球类为主,女生以跑步为主,体现了男、女生不同的身心特征。

体育活动场地及器材未能完全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运动场、器材的标准,从而满足不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流于形式,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参与率较低。

八、建议

(一)学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也应该从学校的“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而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而且还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发挥自己的基础作用,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各级领导应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观。

(二)加强对体育的资金投入;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采用课余培训班,俱乐部等形式,提高服务保障体系的质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一些运动项目的竞赛及活动兴趣,养成自觉、积极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三)加强体育改革,开拓新思路,根据现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标准,因地制宜,因人而宜,不失时机地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配套制度和有关措施,积极开展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扩大影响,从而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执行,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健身服务。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域外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

[2]林志超,李克异.面向21实际高校体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张燕.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4(3):26-27.

[4]王伟.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499-502.

[5]王超英,沈建华.东地区对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8(4):61-64.

[6]曹原,顾城.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2001,22(4):79-86.

[7]吴岩,兰菇.普通高小课外体育活动发展趋势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26(6):60-61.

[8]孙全洪.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03-804.

上一篇:论如何从精神层面提高大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 下一篇: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思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