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最佳比较点的确定

时间:2022-10-24 09:03:41

比较阅读能在更多的方面、更深的程度上认识读物的特征, 乃至获得新见解,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采用。但是,应该在什么地方确定比较点? 如果有许多比较点,又应如何作出选择?诸如此类问题,解决得好,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本文试就几个阅读实例, 谈几条确定比较点的原则和方法。

一、在小而关键的所在确定比较点

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点越小、越具体越有利于比较,而在较小的阅读范围里产生的比较点也便相应地小些、具体些。所以,能在句子与句子间定比较点,就不必到句群与句群间去定;能在段落与段落间定比较点,就不必到部分与部分间去定。

例如在《鸿门宴》的两个句子中定个比较点即句子的内涵。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吾属今为之虏矣!”都是范增的话,都是被动句,都道明了不杀刘邦的严重后果。但是,由于改变了主语,更换了时间副词,两个句子的内涵便大不相同。A句是范增召项庄,指示其舞剑,伺机击刘邦于座时说的。“若属”一词极有针对性,意在正告项庄:不借此机击杀刘邦,尔等部将将首先成为阶下囚。副词“皆”又进一步强调到了被俘的那一天,谁也跑不了。在稍纵即逝的关键时刻,范增用了激将法,“若属皆且为所虏”表现出范增当时急切、焦灼的心态。B句是范增得知刘邦已逃,项王却以仁义自处时说的。“吾属”一词旨在正告项羽:我们全部成了刘邦的阶下囚了,包括你项羽在内。副词“今”明白地警告项羽:败局已定,用不着看将来了。结合前句“竖子不足与谋”,可知范增在指桑骂槐;“吾属今为之虏矣”表现出范增当时万般无奈的沮丧和按捺不住的愤怒。

二、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比较点

一组比较对象, 有时可在许多方面进行比较, 比较点会有若干个, 但是, 比较点宜少不宜多。

例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和《左忠毅公逸事》,两文的联系就是多方面的:都是篇幅短小的野史,所记都是明朝名臣的轶事。我们可以从体例上、选材上、结构上、描写方法上找到许多比较点。但如果抓住主要联系,就不难发现:“材料的选择”是最有价值的比较点。《记王忠肃公翱事》选取的是王翱日常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拒调、授珠。《左忠毅公逸事》选取的是左光斗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发现培养保护人才,锄奸救国狱中斗争。两文的写作材料可谓大小轻重相差悬殊,但却各尽其妙。以小见大,写出了王翱的廉洁奉公;重大典型写出了左光斗的大义凛然。两个人物同样光彩夺目,两篇文章异曲同工。

三、在两重性上确定比较点

世界上的事物本身固有互相矛盾的两种属性,即一种事物同时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性质,哲学上称之为两重性。在两重性上确定的,比较点往往是最佳点。

例如王翱,就有情感上的两重性一一无情又重情。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求他把女婿调到京城。尽管夫人陪尽了小心,这个吏部尚书也还是不肯办这“如振落叶”般容易的小事。不办也罢, 竞“取案上器击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婿竞不调”。王翱无情,无情到六亲不认的地步了。但在这回击不正之风的无情中,却含有另一番深情:留给后辈一身正气,这其实是对后辈的真正爱护。如此看来,王翱拒调道是无情却有情了。

道是无情却有情还有另一层内涵:对不正之风回击无情,在用友交往上重情。王翱得知朋友的赠珠来自正道,便珍重地收下了朋友的一片情,他把宝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这简直是把情系在身上,把谊纳入袄中,每当摸到宝珠时,岂不就记起了老朋友?

四、在形成对比的文字中确定比较点

比较阅读的本质是对比、分析,读物本身形成对比的文字相异性十分明显,在这里确定比较点,能把学生的求异思维导向深处。

《荆轲刺秦王》中就有荆轲和秦武阳的对比:“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的秦武阳被太子丹物色为荆轲的助手。但荆轲并不中意,他另“有所待,欲与俱”。果然,在威严的秦廷上秦武阳“色变振恐”,而荆轲却表现出大智大勇。他“顾笑武阳,前为谢”,从容不迫的举止,毫无破绽的解释,使他得以近秦王。“胆识”是最佳比较点,荆轲过人的胆识来自哪里? 当学生从对比分析中认识到反抗侵伐、扶弱救困的思想是其力量源泉时,这就从深的层次上找到与秦武阳相异的原因了。

五、观点就是比较点

对同一事物,衡量标准不同, 所选角度不同,思考方向不同,见解也就往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原因就在于此。把对同一事物所持的不同观点在一起作比较,将持论的根据加以分析,会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臻于全面、正确,甚至产生新见解。

例如同是一篇《六国论》,苏洵、苏辙、李桢对六国灭亡原因的见解观点各异。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苏辙认为六国灭亡在于未“厚韩亲魏以摈秦”,李桢认为六国皆弱于秦,欲为秦所为而不克为之。将以上三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学生必然对各自持论的根据产生兴趣,如此学生的认识就一定臻予全面和正确,若肯多多搜集战国史实,写一篇新《六国论》也未可知。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据此,我们也可以说,最佳比较点来自比较。教师应留心各种比较,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就会越来越理想地在一组读物中确定出最佳比较点。

(作者单位: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下一篇:在边缘化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