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我国餐饮业质量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10-24 08:49:45

对加强我国餐饮业质量管理的探讨

摘要: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确保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就是加强对食品销售环节的餐饮行业的管理。餐饮行业面向大众,要通过加强对餐饮行业的质量管理,为民众创造餐饮卫生、味美可口、服务周到、环境温馨的公共就餐条件。

关键词:餐饮业 质量管理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7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83-02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若将食品安全视为一种概念,则这一概念的属概念的包容范围十分宽泛,既是体现于食品行业的,又在一定范围内是交叉于食品行业,甚至于是跨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集中体现于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三个主要方面,由这三个方面可延展到食品来源的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制作的加工业、包装业;食品流通的运输业、销售业;食品销售的餐业、商业零售业;食品管理的卫生业、质量监管部门、宣传教育部门,乃至执法部门。且这些属概念的内涵交叉,使得食品安全的概念具有涉猎范围广泛、与多个行业交织运作和管理的特征。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位于食品安全链条中的餐饮业。餐饮行业面向大众,要通过加强对餐饮行业的质量管理为民众创造餐饮卫生、味美可口、服务周到、环境温馨的公共就餐条件。

一、从典型案例看加强餐饮业质量管理重要性

当今社会,由餐饮业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不仅发生于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发生在发达国家,有些食品安全事件性质恶劣至极,后果极其严重。

发生在他国的餐饮业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如: 2013年7月16日,印度一所小学的47名学生在午餐时进餐米豆粥后,均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在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的过程中,25名学生脱险,22名学生死亡。这起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引发学生家长和知情民众的极端愤怒,他们中的数百人冲上街头,一边狂呼泄愤口号,一边和前来制止他们游行的警察厮打,还放火焚烧了四辆警车。这起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印度政府以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的办法刺激贫困地区提高小学生入学率,但因为这所学校管理不善,杀虫剂污染了学生食用的米豆粥,造成了学生的食物中毒,政府和学校对学生食品安全疏于管理,是导致这起惨痛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因。再如2013年4月发生在美国15个州的由“富裕农场”(Farm ? Rich)品牌系列食品引发的大肠杆菌疫情。这起疫情来势凶猛,蔓延速度快,侵害范围广,且很多人是在并未觉察到自己已经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污染了的食品的情况下出现疫情的。在疫情被发现后,迅捷的疫情调查结果显示,作祟的始作俑者包括冷冻比萨、玉米粉饼、马苏里拉奶酪等多个食品品种。

餐饮安全兹事体大,事关就餐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外就餐已经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常态化生活方式。而且人们对于选择餐饮的要求,也已经从原来的解决温饱型向质量需求型发生着提升式的转变,人们对于餐饮产品的口味也有了多样化选择的意愿。为此,加强对餐饮业的质量管理是满足民生需求、保障民生安全和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

二、加强我国餐饮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防范和解决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管控,加强餐饮行业的自律,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形成三方合力作用、共同净化餐饮环境的态势。

1.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对我国餐饮业的管控

从国家到地方的我国管理餐饮业的职能部门必须加强作为,从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上更加明确、更加周密、更加严格。如我国2003年以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每年都安排相关部门举办食品安全年会,通过研讨和交流的方式,探讨我国如何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设性意见,营造以食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舆论。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也被我国引入食品安全监管实践,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道德诚信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各省市贯彻文件精神,积极把道德诚信建设作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重点,纷纷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狠抓食品安全领域的诚信道德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安全、放心、互信的食品市场环境。类似的国家或地方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强化式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必定是对餐饮经营业严格质量管理的导向作用和高压态势。应当建立以下几种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有序的巡查机制。也就是改变以往质量检查的工作方式,不以时间上的节点为工作时段,开展打破常规式的工作方法,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比如说,以城市为例,在区一级政府职能部门要负责辖区内餐饮行业质量问题的巡查的基础上,市一级的政府职能部门要负责随机的抽查工作,对于在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而区一级职能部门不掌握,或者是已经掌握但是由于整改监督不力导致问题反复的,要在整治相关业主的同时,对有责任的区一级职能部门的责任人予以相应的处理,依此类推,确保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监督作用不缺位、不失职,使政府的职能监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是广开监督渠道,积极获取来自于第一时间的工作信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建立举报电话,在各营业场所设立举报箱的基础上,还要以当下时兴的“互联网+”为有力的平台,由职能部门开办公共专用网页,实时接受群众关于餐饮质量问题的举报。

三是加大对违规者违法者的打击力度,以此达到以儆效尤、惩治邪恶的示范效应。一方面是应当在经济上要采取有效措施以获取震慑性的效应。对在餐饮产品质量上发生问题的从业者,在经济上予以从重处罚,要根据在他们身上存在问题的轻重,给予不同的经济处罚,所给予的经济处罚应当要大于这些人员“不当得利”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以此来使他们从中确实认识到何为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是应当在法律层面使用霹雳手段以形成“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的行业局面。

四是表彰先进。应当对合法经营者中的品质优秀的从业者予以荣誉性的认可(在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基础上,要向社会征求意见),用荣誉的获取来取得群众的信任,让荣誉感来为这些道义倡导者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使他们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

2. 加强餐饮行业的自律与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

餐饮行业必须依法依规经营。在餐饮行业要完善和健全守规经营和安全经营制度,要对餐饮从业者尤其是经营管理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建立组织餐饮从业者互检的工作机制,在辖区的范围内定期组织餐饮从业者相互之间的互检,使各餐饮从业者之间成为有力的质量监督,以此

来打破可能在餐饮从业者之间形成的互相攀比、相互隐瞒的抱团式的壁垒。要敦促各个餐饮场所建立相应的内部产品生产流程实时视频(甚至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面向社会面的餐饮产品生产流程实时视频),使在餐饮场所就餐的群众,能够通过这样的实时视频,来知晓自己所选择的食品的生产情况,来监督产品的质量。对于有争议的餐饮产品必须由生产者负责无条件更换的问题,由此来确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强化餐饮从业者产品质量的保障意识。

要鼓励和保护群众对餐饮商家的监督,公开和便利监督举报途径,对于来自民众的监督举报声音要认真听取、认真调查、认真处理,不淡漠、不放任、不推脱。在实际生活中,要处理好这样的来自于各方面监督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不能寄希望于某一种监督力量的独自作用,而是要使各种监督之间形成整体的合力,以确保监督作用的系统化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秀玲.浅析餐饮服务质量管理相关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3(25):85.

[2]王小会.提高我国酒店餐饮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14(6):97-98.

[3]廖兆光.饭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质量提升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 36(5):97-98

上一篇:大一新生篮球课运动损伤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新生大学生适应性问题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