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服务本质看当代高校的实习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24 08:34:07

从大学服务本质看当代高校的实习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发展高科技时念的提出,大学的教学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我国的高等教育如何建立健全完整体系已经成了关键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国家时代命运的重大课题。而大学的服务本质也成为更多学者所强调的一点,大学如何发挥自己的实践功能,成为社会的服务站和中转站,更好地为时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便应运而生的实习教学制度,经历了“”时期的低谷、改革开放后的恢复、市场经济下的困境,依然散发着勃勃的生机。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如今,当代高校更是应该吸取以往实习改革的经验,克服实习单位难、学生实习活动散、学生实习心态浮躁、实习经历造假、实习效果不突出等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优良经验,一定能使高校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大学本质;高校实习;建构主义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43

1大学的服务本质

毫无疑问,对大学本质的探讨必然要回答“大学是什么?为何有大学这一历史产物?”这一根本问题。大学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历史概念,具有历史所积淀的层层意蕴和深刻内涵;同时它又是一个实践的概念,经过无数主客观因素的实践,得到了历史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对于大学的本质,学术界大概有这样的几个主流的说法:大学是学者共和国或者学者的聚集地;大学是传播文化和提升知识的场所,是研究科技和引领学术潮流的机构;大学是社会的学术良心,是社会的知识服务站;大学是多元化的复杂巨型组织[1];大学存在的意义如今除却传播高等教育之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社会的知识服务站。在知识型的社会中,大学作为知识的提供者,必定要为社会输送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而在知识文化产业中,大学本身就成为了高等知识分子的聚集地、研究地和发言场所,而学术活动成为一种资本赋值活动和利益交换产物。因此,大学通过教学改革“嵌入”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可以引领社会进步的学术潮流,更好地服务于知识创新型的社会,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改革,从而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及创新理念的塑造。

2当代高校实习教学出现的原因及发展历程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们普遍反映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与社会或企业的需求不容易衔接起来,迫使高校开始检讨在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与国家如今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主动探求国家对大学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的变化。而通过历史的实践及众多高校实践优秀经验的总结,我们随之认识到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实习是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社会,更好地寻找到自己对社会的真正价值所在。知识所体现的价值不光在于如何去学,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而学。实习教学出现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们明白我们并不是为了拿到一纸文凭而学习,而是为了更好地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无论是从理论上引领时代的潮流还是从实践上践行自己所学的知识,这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我国高校实习教学伴随着国家政策、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而变化,但无论实习改革的形式、观点、建议或内容如何变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原则始终保持不。

明史可以知荣辱,反思方能促前行。当代高校实习的变迁按时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劳动实习试行条例》,由此,成为我国至今唯一由国家制定的高校实习政策制度;时期,严格遵守实践与认识相结合的发展论,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实习,以便实现学生的思想劳动改造;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国家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这一阶段的社会发展强调实习教学的重要性,比如浙江大学在83级本科教学计划中明确表示“要加强实验、实习和设计等环节”、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水平;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实习单位出于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不愿意让经验不足的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同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也减少了实际操作的必要性,致使实习要求不能到位。[2]虽然高校实习制度在六十多年的教学发展中已渐具雏形,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仍对高校实习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习教学不能再仅仅着眼于僵化的标准和滥竽充数的效能,而是要向部分实习的教学改革已取得不错成果的国家看齐,如丰富实习形式、延长实习时间、打破实习固有印象、开始跨国合作等。当代高校更是应该吸取以往实习改革的经验,克服实习单位难、学生实习活动散、学生实习心态浮躁、实习经历造假、实习效果不突出等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优良经验,一定能使高校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只有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高校实习教学才能始终散发源源不断的活力。

3实习改革对大学的功能性作用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不同,对实习形式和内容需求也不同。而由高中升入大学,教育也不仅是所谓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觉吸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甚至创新知识的时代。考虑到这一时代性的问题,建构主义始终坚持认为,知识并非单纯由通过在学校中老师授课的方式才能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指定情境中,比如:通过社会实习等方式,借助指导老师、同事甚至是专业人士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人际交往及社会经验,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下,借助其他“社会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交往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3]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目标的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具体实习安排,并把实习所营造的社会环境看作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校内、校外实习中社会情景的架构,使知识的领悟协作可以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并且达到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而在学生们的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的内在含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本源、性质、规律以及与现实实习情景中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从而使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即将课堂知识融会贯通于实习教学中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由此可见,实习改革对大学的功能性作用展现在知识的理解、领悟及应用的全过程之中。

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经由康奈尔、威斯康星等诸多知名大学的实践,服务社会的大学理念逐渐成熟,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开来。而通过高校实习教学的改革,必定也能使学生明确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所在,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知识应用到引领社会前行、为社会服务的浪潮之中,这也符合大学的服务性的本质需求。

参考文献:

[1]汪明义论大学的文化本质[J].高等教育研究,2015(9):12-17

[2]陆国栋,陈利华,孙健,等长时间实习:多方合作、深度互动的育人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50-56

[3]钟启泉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6(8):12-18

上一篇:由学生学习的视角分析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 下一篇:计算机在学校教育的应用与创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