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学实习体系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24 04:09:42

大学生教学实习体系改革研究

摘要:大学生教学实习是促进大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社会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能力之间存在错位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就业理念的指导下,从理论上分析了教学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实习体系的改革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理念;大学生;教学实习体系

作者简介:马永财(1976-),男,山东莒县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马卫平(1964-),男,河北顺平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促进就业理念下的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NDJY112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64-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通过连续几年的扩招,迅速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1]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从2008年的532万人一直增长到2012年的680万人。2012年3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就业人数高峰期,年均700万左右,那么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已超过800万人。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除毕业生人数连年递增外,学生个人的知识、技能、素质、观念、就业目标、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劳动力市场环境,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和规模状况等相关因素,都制约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能力之间存在的错位也是造成难就业的重要原因,而产生错位的最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良好的教学实习的实施正是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最重要的环节。[2]

一、促进就业理念指导思想的重要性

在四年制的学习阶段,大学生通过学习通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完成自己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受我国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均较好,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学实习是高等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培养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无论是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还是对高校教育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毕业后能否就业、就业率如何和就业质量怎样是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以促进就业理念为指导,根据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及时完善教学实习培养计划与体系的意义重大。

二、大多数高校教学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

1.高校的实习条件和环境不能满足需求

大部分高校均具有良好的实验设施,能满足大学生课程实验所需条件,但却不具备良好的开展教学实习的条件和环境。因为这些学校在学生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培养方面投入不够充足,对教学实习环节不够重视,而且建立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偏少,或建立的是非实质性的实习基地,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实际教学实习所需的条件和环境。

2.教学实习与大学生设想存在差距,致使大学生不够重视

由于高校没有充足的教学实习经费投入,教学实习条件和环境不能满足实际实习的需求,使得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与大学生设想的教学实习存在差距,致使学生对教学实习环节不够重视。台州日报记者张莉贝等人通过对百名大学生实习经历进行调查,发现80%的学生表示实习与设想存在差距,62%的学生遭遇“被晾在一边,没事可做”,95%的学生排斥平淡无味的实习,渴望某方面的能力能得到提升。[3]由此可见,教学实习效果与大学生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

3.教学实习模式和体系不够完善,与实际社会需求错位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基本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模式设置专业,专业学习决定了毕业以后的就业去向。[4]高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进行模糊的、大范围的对接,就是要以一个专业应对数个社会职业的需求。然而教学实习对于一个专业来讲,大都是一样的,只是分专业设置,而没有针对一个专业应对的数个社会职业需求设置,因此教学实习模式和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实际社会需求。

4.教学实习管理体制不完善,教师对教学实习管理不严格

高校普遍缺乏由政府、高校和实习基地三方共同制定的完善的教学实习管理体制,致使教学实习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实习指导教师无法解决。加上指导教师同情学生,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出现了实习管理松散,放任学生利用实习时间脱离实习岗位找工作和复习考研等现象。另外,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在实习时不踏实、不认真,动辄请假,利用实习时间到处找工作,[5]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基于促进就业理念下的教学实习体系改革措施

一个适应社会需求的完善的教学实习体系,需要国家教育部门、高校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善。

1.国家教育部门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教学实习体系要求,加大审查和管理力度

针对教学实习体系来说,要以促进就业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综合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由国家教育部门适当调整相关相近专业结构和教学实习体系制定的要求,审查和管理高校制定的教学实习体系,使之能有效满足专业对应的数个社会职业的需求。国家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项计划和提供专项资金等方式来支持对大学生教学实习的开展和落实。

2.高校要加大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制定和完善教学实习模式及实习体系管理机制

(1)加大对教学实习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高校现在普遍较为重视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从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综合研究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满足就业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突出就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教学实习费用的投入力度受教学经费的限制,以及物价上涨因素影响,普遍存在教学实习经费投入偏少,不能很好的保证教学实习开展的实际费用等问题。高校应该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力度,广开融资渠道,加大教学实习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学实习的实际质量。

(2)制定和完善教学实习模式和体系。良好的教学实习模式和体系是确保教学实习顺利开展,提升实习质量的基础。高校在制定教学实习模式时要区分专业,针对每一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基于促进就业理念制定能应对该专业对应的数个社会职业需求的教学实习模式和体系,并通过调研、考察、交流等途径掌握该专业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完善教学实习模式和体系。

在教学实习模式的制定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调动每位学生探索和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考虑以实际的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实习,让学生发现需要解决的真实的工程问题,然后通过调研、走访、交流等途径了解社会需求。各专业应该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去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实习体系,着力进行专业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以促进就业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起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3)制定完善的教学实习体系管理机制。我国自教育部面向21世纪新专业目录修订后,各院校均对专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拓宽。然而,在知识结构设计、实践环节安排等实质内容上,各校受自身教育资源配置的约束未能真正达到“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要求。因此,目前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普遍出现了培养的人才后劲不足、专业面向过窄、培养模式单一、个性化教育不足,尤其是教学实习模式和体系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缺点,致使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出现了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能力之间的错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不到需求人才的尴尬局面。

因此,高校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要求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制定完善的教学实习体系管理机制,制定高校、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实习体系联动的管理机制。

3.充分发挥教学实习指导教师的关键作用

在教学实习中,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的计划制定与执行,代表学校与企业落实具体的实习安排,协调和管理实习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在实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高校要赋予指导教师充分的权利,给予其各方面的支持,同时对指导教师要高标准配置和严格管理,确保配备的指导教师的自身实践能力过硬、职业素质高尚,能严格管理实习学生,保证实习的各项事宜充分落实,确保实习质量。

4.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中的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高校都可归结为社会影响因素,即社会资本;大学生自身可归结为个人影响因素,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嵌入到劳动者本身的追加价值,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来进行可操作化和衡量,[7]人力资本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8]因此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人力资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石,是提高就业率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又包含很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包括大学生自身对教学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实习中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的前期学习的意识,平时实践技能的训练和积累,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习的认真程度等。学生自身意识和素质的提高,为教学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开展基础,为有效提高教学实习质量创造了先决条件。

四、结束语

在充分分析了大学生教学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在促进就业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教学实习体系改革的措施主要为国家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管理和监督,重点是高校自身对教学实习体系的改革。通过对大学生教学实习体系的改革,提高大学生通过教学实习锻炼实践技能的效果,缩小社会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能力之间的差距,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晓兰.基于大学生就业视角对二本高校师资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74-175.

[2]赵景会.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大学生实习新体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2):120-121.

[3]张莉贝,卢珍珍.百名大学生实习经历调查报告[N].台州日报,

2010-07-22.

[4]叶勇,邵毅明,饶惠.基于就业态势分析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调整方案[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63-67.

[5]王言锋.谈高校如何处理好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9):11-12.

[6]郑红玲.以就业为导向的经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21-122.

[7](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13,76-97.

[8]李从欣,李国柱.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11-112.

上一篇:“交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