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时间:2022-10-24 06:50:09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着眼,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提升辽宁省传统产业、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是辽宁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举措保障,是21世纪我国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高新技术是指以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知识密集型技术,或者说是基于科学的发现和创新而产生的技术。高新技术具有战略性、更新快、高投入、高风险、高竞争性、高增值、渗透性等特点。

“十五”以来,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由2000年的1006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35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产业规模是“九五”末期的3.3倍。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5.4%增长到2005年的10.3%,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2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11.6%。辽宁省高技术各具特色的区域增长优势已经形成,沈阳、大连已经发展成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占全省的78%。沈阳的软件、新型装备、生物工程与制药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东软等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企业就达10家;大连的光电子、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五大主导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大连软件园已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和全国一流水平的软件研发和生产集散地。“十五”期间,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效果显著。到目前为止,辽宁省应用CAD、CAM、CAPP技术的企业约占76%,应用过程控制技术的企业约占58%,在财务、销售、供应等单项业务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的企业约占92%,应用ERP系统技术的企业约占15%,分别比“九五”末期提高了26%,45%,22%和50%。

综合上述分析,本着发挥好原有优势,在业已形成产业优势和具备相当基础的辽宁省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用先进适用高新技术优化和提升传统产业,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中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逐步构建以沈阳、大连为核心区的沈大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带。从战略上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振兴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进一步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等我省具有优势的高技术产业领域,重点抓好3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条产业链、10个部级工程(技术)中心、50个重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逐步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成优势和特色优势。

1.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起点高、辐射和渗透力强、带动面广的特点,实现产业向技术水平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经济效益更佳的层次转移,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辽宁省在全国成长链的地位。

(1)软件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关系到网络建设与安全的支撑软件,以及与数字化设备相配套的嵌入式软件。以日本、韩国市场为突破口,面向全球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形成软件产业的国际化格局。重点把沈阳、大连、鞍山的软件产业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软件研发、生产、人才培养和出口基地。其中,沈阳软件园重点建设成为以提升传统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主要特色的部级软件示范园区;大连软件园重点建设成为以软件产业国际化及软件出口为主要特色的部级软件示范园区,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软件出口基地和中国最大的软件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要以沈阳、大连为产业区域中心,以优势产品为龙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大连大显、中国华录、沈阳长白、沈阳三宝、沈阳LG、辽宁无线电二厂、大连环宇等骨干企业,发展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字电视、通信及网络产品、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产品,使其规模和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一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成套生产线及技术,重点发展TFT(薄膜晶体管)、小尺寸硬盘及可擦写DVD驱动器等计算机及零部件;二是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网络设备研发,重点发展第三代复合移动通信系统;三是以合资合作方式,建立集成电路设计、加工、封装产业链,重点抓好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四是继续保持汽车电子、数字电视等消费类产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积极扩大手机等产品的市场份额,重点发展数字电视发射机、卫星导航设备等产品,把辽宁建成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基地之一。

(3)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基地。要重点依托沈阳三生制药、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生态所、本溪华源制药、大连美罗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大创新类药物的研发和具有市场前景的仿制类药物的生产。加大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海洋生物、环保生物、生物能源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在发酵、制药、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大力向生态农业、现代中药、医药中间体、生物制药等领域拓展。重点推进高效人用、兽用重组疫苗、基因药物及制剂、抗爱滋病系列药物、要农作物优质、抗逆新品种种子、优良林木种苗、生物肥料及饲料等产品的产业化,使辽宁省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步入全国前列。

2.加快推进产业链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利用辽宁省特有的资源优势和业已形成的高新技术产品优势,按照产品内在联系和上下游产品发展的要求,纵向延伸和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8条产业链(即汽车电子产业链、现代中药产业链、IC装备产业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整机及终端配套产业链、光电通信产业链、机床数控系统产业链、传感器及智能仪表产业链、镁制品产业链等),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重点建设10个部级中心,强化创新和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建设。以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机制企业化、发展方向市场化为核心,以优势科研机构和强势企业为主体,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在原有部级中心基础上,新建10个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即燃气轮机中心、燃料电池中心、工业通讯与控制系统中心、数字化智能建筑中心、钢铁工业自动化中心、功能聚合物中心、大型压缩机中心、铁矿石资源综合利用中心、软件验证与评测条件中心、模具钢中心等),搭建技术研发与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建设的公用平台,促进科技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重点突破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中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产品,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更多更好的项目源。

4.实施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坚持用项目来带动产业的发展。围绕国家确定的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软件行动计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汽车电子、信息化重大装备、信息产品制造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升级、现代农业以及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制开发等重大专项,滚动实施“复合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视听系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通用飞机”、“新型电池隔膜”等50个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争取新增销售收入1000亿元。

5.加强高新区特色建设,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充分发挥高新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效应。初步形成以3个部级高新区为主体、以4个省级高新区为辅助的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完善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逐步从政策招商转向产业招商,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发展。重点建设沈阳先进制造、数字医疗设备、大连生物与医药、光电通信等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格局。同时,加强阜新、大连金州和沈阳农业等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和特色产业积聚、扩张,促进智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6.加强产学研联合,强化高新技术为“两大基地服务”,尽快将辽宁省的科研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要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实施海外学子创业工程,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引进国外高层次科研团队、先进技术和投资资本,推动辽宁省在信息、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全面接轨和同步;二是加强省院校合作,建立以人为本的科技新体制。积极鼓励源头科技创新,聚合技术、智力要素激活资本要素,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促进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人才结构的调整;三是开展民间资本与科技项目的对接活动,引导民间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促进科技项目的融资与产业化。通过资本市场化运作,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和风险资金的投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银行金融信贷为支撑、跨地区、跨国家合作等多元化高技术投入体系;四是重点突破能够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推动作用的嵌入式软件、基于IP交换第三代移动通信、燃气轮机设计制造、大型船轴的制造、生物能源、海洋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纳米材料制备、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树脂合成、煤清洁燃烧、镁质材料深加工、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现代中药等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产品。同时加强高新技术向石化、冶金、轻工、纺织、医药、建材等产业的渗透,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上一篇:突破与创新 下一篇:完善我国司法赔偿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