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24 06:32:10

浅谈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调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评价;激发学习兴趣;规范教学行为;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效果.

关键词:情感;兴趣;实验;现代化

一.调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鼓励和激励;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如,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告诉学生伽利略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的观念,通过伽利略斜面实验初步得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学习伽利略勇于探究的精神,体会动手实验的重要性.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兴趣越大,则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初中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上课时应注意适时地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尤其是在新课引入时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因为从一开始上课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为后面的理解如何掌握好教材和内容奠定了基础.如,为了证明大气压存在,演示覆杯实验:在玻璃杯中装满水,拿一张白纸盖在杯口,将杯子倒置过来,问学生放开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学生猜想后,教师演示纸片没有掉下,无论学生的猜想跟结果是否相同,结果都会让学生很吃惊,很感兴趣.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很有用,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学习声能时,告诉学生利用超声波能够粉碎胆结石,免除开刀的痛苦;学习透镜时,问:为什么在森林里不允许乱扔装有饮料的饮料瓶?古代的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冰应该磨成什么形状?这些应用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减少时间的流失

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减少时间的流失.时间“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上课先算“旧账”.有些教师喜欢在上课之前,先讲评前一天的作业,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还要进行批评.这样就浪费了学生听课的“黄金时间”,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上课的情绪,使整堂课的教学效率低下.

2.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不当.当学生在上课出现纪律问题时,有的教师会停下来进行点名批评或“轻描淡写”地处理;有的教师会停下来进行较长时间的教育,甚至可能发火;只有少部分教师不会停下教学进行处理,而是采用其他方式,如眼神等.

3.教学节奏过慢.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有些知识没有学,往往已经略知一二,如果教师再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没有浪费时间,实际上长久下去更严重地浪费时间.在调查中,发现有近80%的教师不会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多数情况下是按教材的编排体系按部就班地上课.

4.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在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教学,导入、复习的环节过长,没有抓紧一节课的前20分钟组织新知的教学活动,等学到新知识时,已经错过了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这样无形之中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基于以上调查,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减少复习旧知时间和算旧账的时间:抓紧每节课前二十分钟黄金时间传授新知;巧妙处理上课出现的纪律问题;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调整教学节奏,从而减少课堂时间的流失,提高课堂有效时间.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1.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演示实验

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学生参与演示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一个“大力士”来与教师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一个力气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拉开.两个学生的对比实验让所以学生印象深刻.例如,托盘天平的实验、温度计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性实验,可在教师演示后,请个别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学生找错、评价.

2.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在“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实验时,让学生把红墨水分别滴到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哪个杯中扩散得快;在学习“摩擦起电”时,让学生用塑料尺摩擦头皮后吸引小纸屑;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完成覆杯实验.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实验效果

有些实验观察目标小,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或制作电脑动画,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立的研究 下一篇:把握教学技巧 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