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危机下企业的生存之道

时间:2022-10-24 06:18:33

浅谈经济危机下企业的生存之道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让国内外的众多企业都感受到了“寒冬”的凉意。虽然政府出台了各式各样的政策进行救市,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也出来献谋献策,但效果并不理想,经济疲软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企业能否渡过这次“寒冬”获得新的发展还要看企业本身,不轻言裁员、降低成本、超前管理将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

关键词:经济危机;裁员;成本;超前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014-02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对国内外众多企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挑战,各行各业企业该如何在这种巨大的风暴中存活下来,成为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是能够适用于各行各业的通用法则,即企业的生存之道。

一、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1.公司效益减少,被迫裁员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公司的效益减少,被迫缩减经营规模,造成人员需求过剩。为此公司采取的方法先是冻结招聘,进而演变到裁员,这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难题。员工招聘进企业的时候比较容易,但是解聘的时候就显得手续繁杂,而且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公司裁员所付出的代价显得更为巨大。

2.削减管理费用

公司收入减少,各部门的经费相应减少。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主要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研发费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在公司业绩不好时,研发费用和营业费用不但不紧缩,甚至还要大量投入经费开发新产品和增加营业费用促进产品销售。所以,企业在各项费用中只能削减管理费用,特别是培训费用更是削减公司管理费用的首要目标。管理费用的减少将会让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3.员工工作情绪低落,归属感不强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许多企业被迫采取裁员的方式,解决人员过剩问题和达到削减管理费用的目的。裁员最直观的效果就是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降低,此外,由于受到整个大环境的影响,裁员经常成为人们日常讨论的话题,即使本企业没有裁员计划,但公司的员工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心理都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从而导致工作情绪不稳定,降低对企业的归属感。为此,如何解决因经济危机带来的公司人员过剩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下降等问题,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经济危机下企业的生存之道

1.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裁员

面对经济危机,全球工业巨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全球裁员将近1.7万人,也对数百名员工的工资进行了削减;美国星巴克咖啡连锁店计划在2009年关闭美国600家连锁店,1.2万名员工的岗位受到影响;同一时期的还有软件和服务器制造商Sun微系统公司将在全球内解雇1 500~2 500名员工,而裁员计划将在所有级别的员工中进行。很明显地,经济危机也引发了一场裁员风暴。各行各业的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顺利地渡过这个难关,都在考虑做出裁员行为。

虽然裁员可以减少大量明显的支出,包括工资、福利、保险和办公用品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留下来的员工感到市场竞争压力,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使企业充满活力。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企业绝不应进行裁员,这是因为企业失去的将比得到的更多。首先,在经济上就会遭受损失,包括已经花费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以及裁员的补偿金。其次,容易造成人们对企业形成不良印象,削弱了企业在市场和社会长久以来建立的形象。如果经济好转,就会造成再次招聘的困难。最后,幸留下来的员工也会由于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裁的对象而不能安心工作,有一些有能力的员工甚至会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最后留下来的将会是能力差的员工。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

所以,面对经济危机,企业应该寻求其他方面的措施,而不应把裁员摆在挽救企业的首要位置。在不得不进行裁员时,该如何既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又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就是HR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2.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目前,企业普遍资金缺乏,效益下滑,资产负债率过高,而降低成本在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获得发展方面将大有可为。那该如何降低成本呢?

一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分销商和经销商,联合起来共同切切实实地降低整个供给系统、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费用,使最终市场供应的产品的价格降低,提高竞争力;二是由于不同的资源比例和不同的资源配置会产生不同的生产能力,创造出不同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建立最优的资源组合,创造出超额的效益;三是保证合理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避免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无形损失。比如说产品销售后的维修服务费用、商品过时、过季或者是供大于求造成的产品的积压损失;四是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组织、有系统地运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检查等方法,在影响和形成产品成本的各个经营环节,对产品成本实施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企业管理者必须有超前管理意识

传统的管理者大都是喜欢做一个善后处理的能者,追求短期利润。但是这将葬送多少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投资,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疲软的时候,这种管理模式将无法有效地挽救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利润的短期追逐中抬起头来,为未来的市场作准备,为获取明天的胜利作准备。

企业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员工作为第一因素,注重对员工的引导。将员工的视线和热情引向注重工作成果,引向思考工作和如何取得成绩,但这不是说不需要关注人际关系,只要一团和气就行,同时管理者要避免将自己的要求放在首要位置,避免员工工作重心的偏移,不利于企业发展。二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有创新意识,不断地改进工作,有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在企业战略和制度等方面时刻保持灵活以应对变化。此外,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对凡事事先计划的习惯,对各个项目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考虑,对每个环节进行细细推敲,在计划中准备好多个应急措施,在意外发生时就可以根据轻重急缓分别对待,避免企业陷入难以收拾的地步。有一则寓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应对意外的智慧。说的是沙漠里两个人遇到狮子,一个人撒腿就跑,另一个人系好鞋带再跑,结果是先跑的那个人成了狮子的大餐,因为他受鞋带之累,最终比系好鞋带的人要跑得慢。

三、结语

虽然经济危机带给企业巨大的挑战,不过只要企业能够勇敢迎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寻其生存之道,就可以练就一身御寒本领,那这个“寒冬”也就不那么冷、那么漫长了。

参考文献:

[1]吴思嫣.从“裁员风暴”看裁员的负面影响[J].人力资源时报, 2008,(1).

[2]王钒.留住你优秀的员工[J].中外管理导报,2000,(9):49.

[3]袁玲娟.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主题[J].中国有色金属,1996,(6):19-21.

[4]王春明.企业降低成本途径[J].会计之友,2004,(6):47-48.

[5]马桂勇.现代企业降低成本途径[J].中国棉花加工,2007,(1): 42-44.

[6]Bruce Chew.繁荣结束如何管理企业[J].IT经理世界,2002,(1): 72.

[7]石岱,张丹.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J].决策&信息,2008,(7): 114.

[8]蒋纯虎.加强企业管理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J].时代经贸,2008,(10):227-229.

[9]张晓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改革管理,2008,(04):63-64.

[10]崔保平.浅析加强企业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39-42.

[11]刘宝卫.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河北企业,2008,(10):9-10.

[12]王关义.企业管理全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对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新时期山西煤矿企业重组思路与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