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技巧与花鼓戏的融合发展

时间:2022-10-24 05:48:43

浅谈民族声乐技巧与花鼓戏的融合发展

摘 要:作为名族声乐的学生,通过演唱湖南民歌《刘海砍樵》、《洗菜心》中,切身体会到湖南花鼓戏已经将生活实践融合到艺术中去了,站在民族声乐技巧角度,对湖南花鼓戏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有效捕捉,将花鼓戏的唱法与与其他民族声乐技巧表现做对比,才能真正将花鼓戏的全面表现力度提升上来。

关键词:民族声乐技巧;花鼓戏;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60-01

对花鼓戏进行深入的研究,真正将戏剧、民歌、曲艺进行渗透,把其唱法与艺术化的传统声乐做相应的比较,将全面的声乐技巧进行融合,在全面的渗透过程中,融合更加新鲜的元素,使花鼓戏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进行互相促进互溶,把握重点,使全面的艺术效果能够进行呈现。

一、花鼓戏唱法研究

花鼓戏的唱法与一般的地方戏的唱法是不同的,首先来说,它将长沙方言融合进去,而长沙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叫来说音调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其吐字平直、音律较短,基本上用口腔前半部分发音,花鼓戏演唱还是比较生活化与口语化的,比如说发音在口腔前半部分,而且在收声的时候音调也是比较高的,比如在《刘海砍樵》中,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之后,真正将刘海与妻子的家庭日常生活呈现出来了,对着动听欢快的音乐响起,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对唱,把口语化与音调的调节转换进行了生动地再现,真正将花鼓戏的艺术表现力带动了上来,并且通过对形象化的生活与艺术的感染力度的提升与全面融合过程中,体现出了较为浑厚与灵活的艺术表现魅力。

花鼓戏借鉴了民族声乐中的“打哈欠”的技巧,演唱当中,真正将喉咙做出扩张的状态,小舌头与上口盖同时上抬,舌根向下吸。花鼓戏演唱将这一状态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且表现出自然又相得益彰的效果,使观众在欣赏的时候,真正能够感受较好的效果,使自己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找到更好的表达途径,使创新的表现手法能够突出出来,真正将内部与外部的大环境认识清楚。不断将整体性的民族声乐唱法进行创新结合,使花鼓戏的整体表现效果进行提升,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找到娱乐性与艺术性的双重享受,对艺术与生活的双重感悟,对先进的思想与创新的建设环境也进行融会贯通,对现实生活与民族声乐艺术感染力的双重融合,真正将圆润与醇厚的表现力度提升上来,在调动情绪的同时,能够将观众的心情调动起来,使艺术的感染气氛能够更加活泼。

二、效果提升的融合唱法渗透

将花鼓戏《洗菜心》中的口语化歌词与形象衬词拿来做研究,找到花鼓戏与民族声乐唱法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使表演者与观众心灵长生共鸣,真正将艺术与生活的感染力进行相应结合,对花鼓戏的关键唱法的表现技术进行融合。

(一)唱腔风格灵活变换

对于《洗菜心》来说,它是一首较为欢快、通畅的花鼓戏,传唱于湖南地区。表演者就应该将灵活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真正将自身的演唱爆发力、张力、持久利的唱腔进行演绎,才能将《洗菜心》中的那种美好的气氛展示出来;把握唱腔、唱词中的音调与语速的控制,对快、慢的节奏要拿捏准确,将唱腔与表演者的丰富表情展示出来,使自身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对音域的掌控效果控制好,对“支点”发挥好,用丹田之气提声,把握精准的力道,使全面的唱腔转换效果能够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点主要是衬词中“嗦得儿衣子啷当,啷得儿嗦”,其“支点”与那种余音环绕、节奏跟拍的效果结合得淋漓尽致;并且在进行灵活运用各种“支点”的呈现状态中,将自身的唱腔进行相应控制,把握情绪与表情、音调的和谐一致性的建立,将民族唱法与相应的融合进度进行提升,因为民族唱法是基础,所以要将民族声乐技巧中的相应的演唱力度控制好,对舌头在口中的高低位置,将声带振动事项等进行有效的把握,真正将全面技巧性的东西呈现出来,让那个更加有活力有创意的艺术唱腔能够被激发出来,使观众的眼前一亮。

(二)“解放”喉咙的创新唱法融合

在《放风筝》这首花鼓戏中,阐释了如何“解放”喉咙,主要途径就是将表演者的思路打开,真正将自身的唱法与表演的技术的进行融合,使喉咙声带振动与民族声乐技巧想结合,把握对喉、表情、声音的联合控制,使更加有效的办法能够呈现出来,把握较好的提升办法,使自身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带动花鼓戏的表演效果的提升,真正将内部与外部环境联合起来,使共振与影响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解放”喉咙,把民族声乐技巧进行渗透结合,把握更加新颖的唱法,把剧情认识清楚,根据剧情将唱法进行创新融合,对于高音处理与低音处理、喉咙抖动、音色调整等事项进行全新演绎,把握较好的发音标准,使整体的唱腔、唱词、音调等能够进行融合性的促进融合,把握其中较好的演唱规范,真正将现有的演唱技巧进行突出,把握住新颖的突破口,不断弥补自身或花鼓戏本身原有的缺陷,使突破性的唱法能够进行先进的创新提升,才能使民族唱法与花鼓戏真正能够进行渗透延伸,在不断的融合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的束缚,使全面的艺术经验能够进行融汇贯通。

(三)各种民族唱法技巧的渗透

运用花鼓戏中的独特唱法与唱腔、唱调的灵活发挥,找到自身的提升空间,使内部的装换思想与外部的经验渗透进行不断互补。

首先应该将各种民族声乐技巧掌握清楚,真正将花鼓戏的唱法中的有利的民族声乐技巧进行突出,在结合建设过程中,对唱、演、表达上能够有更加新颖的内容出来。但是花鼓戏中有些台词不清晰,在演唱过程中,非湖南籍的观众就听不清表演者唱的是什么,所以在全新的创新融合过程中,一定要将唱词的表达认识清楚,真正找到改善这一现状的突破口,使自身的建设标准能够顺利提升上来,把握重点事项,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使各种民族唱法进行融合的手段变得更加随意有效,形成一种信手拈来的习惯。

其次就是将花鼓戏的表演进行全面重组,使花鼓戏的演唱能够呈现出较为优良的效果。在拆解过程中,我们要观察一板一眼的构造;在组合过程中,我们要找到互相融合的突破口。对全部内容认识清楚,就应该站在可行的角度,把握较好的建设方法,使花鼓戏中的民族唱法能够被发现,在演变渗透与融合促进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路,真正能够把全新的民族声乐技巧想融合。

三、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

花鼓戏是地方戏,外省人不懂的就听不懂,所以要想将花鼓戏传播出去,就应该将普通话融入进去,真正将方言与普通话的互相转换力度提升上来,使更多的人能够听懂花鼓戏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一)地方戏与普通话的结合

将普通话融入到地方戏里去,就应该对地方戏中的地方语言的意思弄明白,将语言韵味认识清楚,真正将一字一句所要表达的内容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述,在进行台词的转换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将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互相融合与转变,在音准的把握与掌控中,采用技巧行的建设标准,将湘音那种令人回味无穷的韵味与普通话的声调进行对比,真正找到相应的对比条件,在对比过程中,找到普通话与湘音互相借鉴的地方,并且将其进行运用,在全新的建设标准的实施中,拉动提升范围,使自身的全面技巧进行融合运用,不断打动观众,见《放风筝》与《洗菜心》。

(二)普通话的整体渗透思想的融合

对普通话进行全面渗透,真正将内部的建设标准提升上来,演唱者就应该将花鼓戏的整体表达效果进行突出,抓住重点,对花鼓戏腔调中的感性的一面提炼出来,在普通话的内容里面找到更加有神韵的地方,在进行普通话的融合过程中,也将整体的思想渗透进去,才能真正将全面的标准提升上来。

四、总结

建立更加新颖的发音技巧,促使花鼓戏的表达与整体的民族声乐训练进行全面的结合,使整体的提升环境能够呈现出来,找到相应的突破口,真正将整体性的建设标准提升上来,把握重点,融合新型元素,使普通话的表达能够在花鼓戏的表现中呈现出来,使更多的人能够明白花鼓戏到底讲的是什么,才能真正对花鼓戏产生更好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丁义.透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字、味、精气神”[J].中国音乐,2009(9).

[2]张姣阳.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J].当代艺术,2008(8).

[3]王婷.浅谈我国古典声乐中的气、字、声[J].大舞台(双月号),2009(6).

[4]张清华.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有机统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上一篇:四川省博物院导向标识设计研究 下一篇: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结合提高古代文学史课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