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推关系的应用举例

时间:2022-10-24 05:42:01

递推关系的应用举例

在数列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递推关系已有粗浅的认识。在纷繁变幻的世界,某种现象的变化结果与紧靠它前面变化的一个或一些结果紧密关联,而递推关系的思想正体现了这一规律。递推关系不仅在众多数学分支,如:组合、概率、几何、矩阵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其他诸如信息学等科学领域中显示出独特魅力。因此,学好递推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素养,更对今后进行学术问题的推广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著名问题用递推法来解显得精巧简捷,如:著名的杨辉三角(又称Pascal三角)就是根据组合公式画出来的,很显然组合公式、杨辉三角都属于递推关系的范围。

我们思考一个数学问题,有时可以跳出它的范围去思考一个比它更为一般的问题,而一般的问题有时比特殊的问题更容易解决,或是解决了一般的问题就能够得到一系列类似问题的结果,这就是“特殊问题一般化”的数学思想.递推关系中存在着三大基本问题:如何建立递推关系、已给的递推关系有何性质以及如何求解递推关系。如果能弄清楚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相信我们对递推关系的认识又会推进一步。建立递推关系的关键在于寻找第n项与前面几项的关系式以及初始项的值。它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需要针对某一具体题目或一类题目而言的。事实上,递推关系在求解数学的某些问题中,独具魅力,趣味盎然,方法新颖快捷,使人深受启发。下面略举几例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如下图所示,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若干金属片,按下列规则,把金属片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

1.每次只能移动1个金属片;

2.较大的金属片不能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

问:把n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需要移动多少次?

解:用n表示把n个金属片从一根针全部移到另一根针,最少需要移动的次数。

显然,把1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动3号针,最少需要移动1=1次;下设n是不小于2的整数,当把n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时,可分为下列3个步骤:

(1)将上面(n-1)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2号针;

(2)将第n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

(3)将上面(n-1)个金属片从2号针移到3号针。

按这个步骤可得递推关系式n=2n-1+1且1=1,进而可得,把n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需要移动的次数n=2n-1(n∈N*)。

二、递推关系求概率

例2:设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是A、B、C、D,各棱长度均为1米,有一个小虫从点A开始按以下规则前进:在每一个顶点处用同样的概率选择通过这个顶点的三条棱之一,并一直爬到这条棱的尽头,求它爬了7米之后恰好回到顶点A的概率。

解:考虑一般情形,若小虫走过n米后又回到点A,则它走过n-1米就在B、C、D三点中的一点,小虫走过n-1米到达A点与不到达A点是对立事件,设Pi表示小虫走过i米后又回到A点的概率,则Pi-1表示小虫走过i-1米后回到A点的概率,1-Pi-1表示小虫走过i-1米后不在点A的概率,因从B、C、D三点到A点是等可能的,于是有Pn=■(1-Pn-1),因起始时小虫在点A,所以Po=1。故得递推关系:Po=1Pn=■(1-Pn-1)(n≥1)即Pn-■=-■(Pn-1-■)进而易得Pn=■+■×(-■)n,P7=■即为小虫走过7米后回到A点的概率。

三、递推关系证明不等式

例3:已知、b∈R+,对任意n∈N,

求证:■≥(■)n(1988年湖南省中学生夏令营竞赛题)

证明:记Pn=n+n-1b+n-2b2+...+bn,Qn=(■)n,则原不等式等价于Pn≥(n+1)Qn,

(+b)Pn-1+n+bn=2Pn,即Pn=■Pn-1+■(n+bn)

据幂平均不等式得Pn≥■Pn-1+■(+b)n,从而■≥■+1,于是■≥■+1≥■+2≥…≥■+(n-1)=2+(n-1)=n+1

即Pn≥(n+1)Qn

故原不等式成立。

参考文献:

李长明.“数学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贵州科技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民族中学)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幼儿自发游戏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