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躲开“秋老虎”

时间:2022-10-24 05:33:38

宝宝躲开“秋老虎”

1. 秋季咳嗽

原因:小儿咳嗽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为致病因素,秋季是一年中气候由热转凉的过渡季节,多是燥邪活动旺盛的季节,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经,常可导致小儿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症状:临床上常常出现秋季慢性咳嗽,特点是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潮热或手足心热,可伴有盗汗、舌红、苔少或见花剥苔,脉弱且快。治疗这类咳嗽,多遵循生津、滋阴、润肺的原则。

护理方法: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阳光充足。避免孩子接触异味、煎炒、辛辣、烟尘等刺激物。避免煤气、油气等刺激,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复感外邪。

适当进行体格锻练,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外感咳嗽初起,禁食生冷酸甜食品,以防加重咳嗽。不要吃辛辣的食品,以防燥伤肺阴。

适当休息,多饮白开水。

2. 便秘

原因:多因乳食积滞、燥热内结,或热病之后津液耗伤,不能润便所致。另一种是习惯性便秘,是经常性的排便困难,常为脾胃虚弱所致。在使用食疗方法时,前者要清热通便;后者宜滋补润便,并注意培养按时排便的习惯。

症状:小儿便干、硬,排便时费力,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有时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即为便秘。

护理方法:

多吃蔬菜、水果,饮食以清淡稀软为宜。水果含有果酸可帮助消化,蔬菜能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适当增加一些有油性但不滋腻的食品,如牛奶、鸡蛋、花生、芝麻等,油炸的食品应该限制,水果要适量,有时食之过多反而不利排便。牛奶中加些白糖或淡果汁、淡菜汤,可使排便通畅。

3. 皮肤瘙痒症

原因: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有病理性原因,感染性疾病如旋毛虫病、血吸虫病等;肝脏疾病痛痒;小儿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均可致瘙痒,如确诊为以上疾病,应进行积极的西医治疗。此外,贫血、自身免疫病、便秘等均可引起全身性瘙痒。饮食剌激、药物过敏也可使皮肤痛痒;环境因素包括气温、湿度、季节及患者皮肤的干燥和萎缩等都可引起全身瘙痒。

症状:秋天气候干燥,是皮肤容易发痒的季节,常常出现皮肤上无任何原发损害而只有皮肤瘙痒的皮肤病。

护理方法:

避免挠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衣着以棉织品为宜。

饮食宜清淡,少吃辣椒、大蒜、胡椒等食物和鱼、虾、蟹、腐乳、罐头等食品。

4. 秋季腹泻

原因:入秋以后很多孩子腹泻发病率开始频繁,这是典型的由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呕吐等,腹泻频繁,便便呈洗米水样或蛋花汤样,少数孩子腹泻甚至可持续20多天。

护理方法:

把好“病从口入”第一关,勤洗手,食用的水果蔬菜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玩具的清洁。

不能立刻喂抗菌素消炎,因为对于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而言,服用抗菌素不但丝毫没有效果,更可能造成孩子肠道菌群紊乱,引发更严重的腹泻。

做好孩子的日常饮食喂养和口服补液的工作,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当孩子出现口唇干燥、面色发灰、尿量减少及皮肤失去弹性等现象时,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5. 气管炎

原因:支气管炎通常是由子上呼吸道感染了病毒所致。秋季天气复杂多变,如果孩子体温变化过快,吸入烟尘、花粉、羊毛等刺激性物质都可能引起孩子支气管感染。

症状:患气管炎时有痰鸣音,咳嗽会加剧,喘鸣音也会变得响亮,如果黏液样痰增加,出现黄白色的痰则表示已经继发了细菌感染。

护理方法:

保证孩子充分的休息;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空气的清新,严防室内污染。

调节饮食,刺激性食物会加重气管炎症状,应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如果孩子出现易疲倦症状,体温发热过高,出现持续性咳嗽,喘憋现象明显等情况时,应及时送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上一篇:法规划出生命红线 下一篇:失散四十余年 弟弟对血缘亲情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