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健康教育的路径

时间:2022-10-24 03:45:15

浅析健康教育的路径

摘 要:本文从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的层面上分析了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育 健康教育 路径

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在其《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当成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以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也变成了‘插曲’。”从而揭示了体育在学校教育谱系中的地位,使体育教育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活动,还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终身体育观念的教育活动。

在人们的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大学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大学迈向社会的转折点,是学与用的衔接点,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如果没有培养出“健身、娱乐”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受其在社会中“角色”的影响,就很难继续坚持参与体育文化的交流。据调查:“我国大学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有70%的人停止了体育锻炼,女生更少,90%以上的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尤其是当他们步入中年以后,背负着家庭、收入、住房、子女就业、科研等诸方面的压力。虽然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改善,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但由于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不少知识分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长期承受着“角色的压力”。久而久之,使一些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壮志未酬、英年早逝,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总体水平低于国民平均寿命的期望值。因此,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重视大学体育教育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学体育既然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其对人一生中的体育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虽然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但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育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大学体育教育也尝试了强化素质教育改革,从过去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向多层次的素质教育模式进行了转变,但实际情况却没有从根本上发生质的变化,还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面对这种现状与困境,大学的体育教育改革就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国家发展的未来与需要的高度上强化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性,认真搞好教改工作,开发建设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真正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愿景。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有效路径应抓住哪些环节呢?

一、大学的体育教育应突出健康教育

一方面,这样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体育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他们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目前,在我国的大学中对学生虽然也开设了健康保健课,但这种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体育+保健”的教育模式,而忽视了学生对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日常生活卫生常识和参与体育对增进健康作用的需求。所以,健康教育应围绕着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运动+休闲”的健康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终生体育观念。

二、我国大学目前的体育教育重点基本上是在大一、大二期间,而对大三、大四的体育教育基本上是“盲区”

面对这种现状,大学的体育教育应有目的地适度开设高年级的体育选修课。陈汉有在其《大学生终身健康与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一文中指出“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体育选修课,证明了对遏制、减轻和减少知识分子的多发病,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对高年级开设的选修课应以贴近学生未来的需要且又受到大众欢迎的体育项目为主。”即:开展健身跑、羽毛球、乒乓球、有氧操、游泳、太极拳等体育健身项目,以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和健康教育的需要。

三、丰富校园文化中的体育元素

大学应在校园内创造出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经常性的开展各种类型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体育文化的熏陶。应该注意的是在这些活动中不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为主要目标,应着重于培养学生重在参与、掌握方法、培养习惯,注重长远效益为主的健康目标。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综合素质将影响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则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意识与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观念,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为中华之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素娥:西安财经学院体育部。

上一篇:吉林省农民法律意识调查分析 下一篇:准确定位,明确目标,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