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的素质追寻

时间:2022-10-24 03:34:14

体育文化的素质追寻

作为一种现代文明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文化形态,体育文化已成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大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现代生产方式和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对体育文化的内容和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需要我们对体育文化作出科学、明晰的评析,给予其应有的价值定位,并自觉地加以引导和规范。体育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和紧迫性体育道德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概念、规范、准则等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来调整人与个体和群体、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进行体育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体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体育健儿在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所展示出来的“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已成为全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大地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体育领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体育文化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完成时代赋予体育工作的使命,必须大力加强体育道德建设,这是一项关系体育文化兴衰成败的基础性工程。事实表明,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健身活动或群体游戏,运动的过程中也没有道德说教,但运动本身却更多地被赋予了多方面的文化内涵。这一文化内涵同哲学、经济、军事、教育、艺术等诸多学科的内涵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就以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而论,它可以指导锻炼者抵御生活中不健康文化的影响,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看待人生。因此,运动场就是道德场所。道德问题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切反映人类现实生活需要的活动方式都与道德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特别是那些竞技性的体育活动更是无法回避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崇高与卑鄙等道德问题。

要承认,体育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大众的体质健康,是调剂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满足大众休闲、娱乐的体育文化不应该远离道德,放弃“教化”。事实上,任何一种艺术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消闲和娱乐功能,人民大众在学习、工作之余需要放松、需要休闲。另外,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也是多层面的,欣赏水平也不一致。由于受经济和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体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社会体育指导机制、体育场馆配套建设,以及社会体育文化氛围仍无法满足大众快速增长的对文化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工作,提高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拓展体育文化的发展渠道,满足人们消闲、娱乐的同时,引导他们向善、向上,培育健全的人格。这是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道德原则。道德内涵是体育文化无法回避的问题市场经济运作系统的基本形成,带动了具有商品属性的“文化产业”的形成,面对社会大众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体育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竞技性和参与性成为人民群众的一个中心和普遍接受的文化活动形式。年龄特征、健身、娱乐和日后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为社会体育文化的迅速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各种现代化传媒手段的发展对体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文化形式上看,体育文化以其参与性、竞技性、集体性、青年化的特征成为满足社会各界人群业余文化生活和充实精神生活的必需。体育文化的快速崛起是对过去社会体育的一种提升和发展,它推进了体育文化向大众化转型的进程,然而,在这种转型的过程中,体育文化固有的游戏性、娱乐性和竞技性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导致体育运动的道德要求水准下降。在越来越多的场合,我们要千方百计让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并驾齐驱。我们在强化和突出其体育文化的娱乐功能时,应有的道德性、审美价值、艺术深度、终极关怀等内涵被削弱。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体育文化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体育工作者,不可以忽略或轻视体育文化对健身者健康成长的影响。当然,也不能把体育文化演绎成道德教科书,其休闲性和娱乐性必须保持。调查显示,广大群众对体育文化有自己的认识,他们向往体育人文精神,渴望体育文化熏陶。“当你关注一个体育明星时,不要仅仅在意他的成功时刻,应该更多地去体会他奋斗不懈的精神。”提升大众审美情趣和道德理性是体育文化应有的价值取向。如果体育文化没有这一价值取向,就会对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产生阻力,甚至是污染。道德信念应该是体育文化实践者的精神追求体育文化实践者无法回避道德追求。从消极的意义上来讲,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作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远离道德追求就不可能有合理、公平、正义的体育活动,它最终会使自我或者他人成为受害者,因此体育活动无法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娱乐游戏。要使体育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成为受益者,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都应具备“道德智慧”,即体育的内在品质应该包含道德判断,使锻炼者在休闲、娱乐中吸收其道德营养,树立其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理想。体育文化应该做到“寓教于乐”。一旦体育活动真正做到了有“教”且“乐”,那么体育文化自身就会成为最广泛、最具有接受性的教育方式。因此,体育文化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既启蒙大众心灵、培养大众道德良知,又增进身体健康的义务。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要坚守体育的道德操守,坚持体育正义,在体育活动中强化道德理念建设,消除体育活动中不健康的东西,保持体育工作者的人格和品性,建构道德的体育文化。

体育活动要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一切为大众的健康服务,是体育文化的核心任务,每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体育工作者都应该坚定地承担起这一义务,让一切有益的体育活动都体现出对锻炼者的道德关怀。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文化必将会以现代文化传播的方式,产生常规文化手段难以达到的社会效应。建议首先,体育活动与道德理念相统一,这要贯穿在体育文化组织过程的始终。作为精神产品,体育活动必须讲究其文化品位与健康格调,突出“教化”功能和影响力。面对大众目前普遍存在的健身理念和体育文化意识参差不齐的状况,体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引导锻炼者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接受体育道德教育。其次,体育文化发展的整体战略设计要不断完善优化,不断创新体育主流文化建设机制,敢于冲破传统的工作模式,比如加快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促进体育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等。努力克服体育文化工作中“竞赛活动多、文化少”的现象。最后,体育工作者根据条件可以和其他社会科学人员联袂,借社会科学的肥沃土壤育体育文化之树。让人民群众在亲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接受体育文化、体育礼仪、体育美学等知识教育;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开阔体育视野,提高体育文化品位。总之,体育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纷杂的市场文化环境中保持独立的文化人格,积极地开拓和弘扬社会体育文化。

上一篇:论语的新闻学含义 下一篇:培养节目主持人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