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4 02:50:16

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除了教师讲述之外主要采取共同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共同体为班级内固定的小组,前后左右距离较近,方便讨论,固定形式使得每次合作成绩可以累计,学生积极性比较长。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PPT、视频。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家在东北》MV,来感受一下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起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求知欲。

【教师】我们一般情况下发展区域农业的步骤是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这样可以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2.回顾相关知识

【过渡】在学习东北地区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必修二学过的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哪些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链接必修二知识,学习本节课内容。

3.地理条件

【教师】我们就按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顺序来分析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发展,首先我们来看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出示东北地区位置图)

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最北的一个县漠河县就位于黑龙江省的最北面,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出示中国温度带划分图、中国干湿代划分图和哈尔滨地区全年平均降水与气温图)

根据这些信息请同学们以共同体的形式讨论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学生】共同体讨论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共同体讨论使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精神,并且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开拓思路,从而得出更全面的答案。

【教师】我们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大部分为中温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所以我们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过渡】学习完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我们来看一下气候对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有哪些,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影响东北地区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第二个是影响当地的农事活动,春种夏管秋收。第三个是影响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只能选择喜凉作物。最后一个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主要是在4到10月,其余5个月为农闲时节。我们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知道了热量条件是东北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但是这种热量条件也有一些有利影响,所以同学们以共同体讨论一下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学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共同体讨论使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主动学习。

【教师】刚才我们说东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为4到10月份,那这样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学生】回答。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我们可以看到东北地区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貌格局,呈北、东、西封闭、向南敞开的半环状分布。

【教师】我们看图4.3知道东北地区西部平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中部的松嫩平原和东北的三江平原面积广阔,占了全国平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四周是山地环绕,森林资源的蓄积量也占了全国三分之一左右。东北地区山地、平原高原地形都有,所以适合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出示东北地区黑土图片)

【教师】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全世界共有三大黑土分布区,我国东北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乌克兰地区,黑土的广泛分布使得东北地区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非常高。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的是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面我们学习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大家阅读第62页上面三段话,归纳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方面的三个优势。

【学生】共同体讨论并完成第62页活动。

4.农业布局特点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出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根据这幅图来分析一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局气温分别有什么分布规律。思考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的南北向地域分异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东北地区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将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讨论出它们的分布区和特点。

【学生】共同体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品质。

5.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教师】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的商品率达到了60%,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三江平原,商品率非常高,所以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还有一个是地区专业化生产,我们先看第一个特点,就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教师】东北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也就是50年代初期,都是一片荒地,尤其是三江平原,50年代以后这里进行了开垦,我们以黑龙江为例来看一下,(出示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我们能看到这样大面积的耕地就非常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使得这个地区的商品率达到了80%,每年向国家交商品粮600多万吨,产量非常高。

【教师】第二个是地区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就是因地制宜的建立和发展各种产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几个突出部门或作物,并称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我们看看东北地区的专业化生产。

(出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

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松嫩平原,主要是种植小麦,而且是以春小麦为主,在辽河平原和松花江流域主要种植水稻,所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水、热、土壤和地形来进行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专业化生产,这就是地区专业生产。

6.农业发展方向

【教师】各地区在发展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东北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有哪些表现呢?

(出示东北地区生态退化图片)

主要有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碱化、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等问题。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直接原因是破坏植被,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怎样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呢?要因地制宜,我们来看一下各区的发展方向。阅读教材第67页,填写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7.小结

【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析农业区域发展的一般步骤:

(1)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2)分析该地区的优势农业资源。

(3)分析该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8.布置作业(略)

作者简介:王冰,女,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上一篇:语文主题学习,给学生一个精神的底子 下一篇: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