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四点建议

时间:2022-10-24 02:20:41

中国地方政府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四点建议

互联网金融是当代经济的灵魂。互联网金融发展了,整个社会财富增长和创新进步就有动力。

随着传统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问题也接踵而来:服务态度不好,用户收益偏低,靠存贷差生存、垄断性明显,效率不高,暴利明显等等。云训算、人数据、互联网技术等新一代新兴技术的产生,不断推动着现代金融向互联网金融转变。互联网金融不仅实现理论资本、技术、产业、智力等资源的最优结合,也促进整个社会创新和财富的理性增长。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革命3.0

互联网金融概念从狭义上指传统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巾的应川,广义是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来支撑和改造金融过程,并由此形成一种新服务和新产业。它是互联网和金融不断融合的结果,也是互联网环境中金融行为的主要表现。基于此,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革命3.0,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父亲)与金融(母亲)结合诞生的新生命,是一个高科技男白富美的智慧结晶,是传统金融的继承与扬弃、创新与发展,是超强人脑的结合。

十二届全同人人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赞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 “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可见,互联网金融绝不只是概念的创新,更代表强烈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同。那么,互联网金融为何如此火爆?因为其为个人、企业、地区和行业带来了产业价值,降低了过去交易中的巨额成本,甚至填补了过去交易中的大量空白。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产业的加快转型,是继房地产业后的新一轮高品质的财富发动机,促进了产、技术、资本和人才的深度融合。

那么互联网金融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笔者看来,互联网金融是中国继房地产发展后又一个足以支撑长期发展(10一20年)的支柱产业,带动了社会干相关产业链的广泛发展,正在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推动着信息社会的深化。它不仅重塑了人们的金融意识和行为,电增强了人们的财富观念和理财方式,形成一股新浪潮。

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预测

当前,互联网会融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网正在加速发育,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渐深入到各种网络平台运营中,参与创新的主体也越来越多,产业规模呈递增式发展。

当前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推进。首先是渠道扩张。双方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各白的优势领域开展业务,产品类犁和重点客户重合度较低,互联网企业在这一阶段的成本优势发挥明显,具体表现为基于成本优势的虚拟渠道扩张。其次是数据推动融合。双方的业务开始融合,部分核心业务产生交叉,互联网企业开始利用数据资产进行风险定价,传统金融行业逐渐掌握批处理技术,开始通过产品创新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对巾小型客户的争夺是重点。第三是平台胜者为工。从形式到实质的融合,商业模式的优化、创新,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双方都已经掌握了对方较为核心的技术,平台搭建完毕,开始利用平台的数据资产对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改造,平台的用户数量、用户粘度和数据的有效性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此,笔者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基本情况会使交易量迅速发展,从井喷到平稳增长;贷款利息越来越低,每笔贷款额会越来越小,贷款和存款利息将可能按小时训息;金融交易越来越频繁,呈几何级数增加;互联网金融将促进原有资产虚拟化和个人信用公开化。

互联网金融5到10年内应达到现有金融产业规模的2-3倍,一方面是改造和颠覆原有产业的利润来源,一方面是大量创新服务。判断的三个标准分别是:现有银行的经营成本(给工作人员的薪酬在1万亿,银行的其他经营成本更高);存款市场的47万亿,如果有30万亿成为货币基金,按照现在利差额在5%,应该在1.5万亿左右;大量的创新金融服务引发巨人的市场规模。

互联网金融发展建议

以互联网、人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前景十分广例,将会不断改写传统金融的历史,并创造新的金融空间和发展路径。以余额宝为例,截至2月26日,用户数突破8100万,沪深股市有效账户数分别为6700万和6500万,余额宝的高收益对资金流入股市带来压力。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似乎在人肆拼抢银行奶酪。

余额宝显示了强人的、低成本的资金募集能力,不仅体现了卓越的川户体验和实时兑付能力,改变了过去的预约、限额以及种种低质的服务,而且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创新,促进了电子商务和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我们欢迎也相信会有更多的类似产品出现,也相信会有更多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出现。

对于具体如何发展互联网金融,笔者建议,一是尽快制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制度、规则和法律,确立监管机构或监管联席机制;二是允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功能,积极发展P2P、众筹融资等小额融资服务机构;三是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四是加强城乡居民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同时,还要做到人力开发基于人数据和云计算的互联网金融设施和工具;大力开发互联网余融服务,支持互联网余融服务国际化发展。

上一篇:4G勾画智慧城市新蓝图 下一篇:机械蚂蚁“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