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10-24 01:26:51

基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 要: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是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期望与要求,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学科各种知识,借助多种资源等各种手段,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自主的完成知识建构和能力提高的一种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它在基于理论为辅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与探讨去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基于项目的学习 项目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41-02

当前职业教育提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学生只有在职业环境中从事与职业密切联系的工作,才能体会出工作过程所需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职业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直接服务于专业的工具和素质课程,其教学也应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在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方面来加强。为此,该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探索。

1 基于项目的教学的含义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方式,教师不是把知识和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其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一般可分为下面5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定教学项目任务。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项目的设想,并告知学生,允许学生参与项目任务的讨论,当然教师要把好关,项目任务要紧扣教学内容,最终确认教学项目任务。

(2)制定项目计划。每一项目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组进行,每组人数不可过多,一般5人左右。根据项目难度,小组成员可由学生自由结合或教师指定,必要时适当均衡每组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构成,主要以能顺利完成项目任务为分组原则。

(3)实施项目计划。根据各组最优解决方案,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和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步骤和程序工作,按计划实施并完成。

(4)实施项目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评价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5)总结。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总结,比如在此次教学中,哪些情况是按计划进行的,哪些情况是计划没有考虑到的,出现了什么特殊情况,此次教学前的设想还有什么地方有待改进,总体教学效果如何等,并将相关资料归档备用,以使下次该项目教学更加完善。

2 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笔者自任职于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高职院校)以来,都有从事大一新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并不理想。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育由传统的“知识型”向“应用型”、“技能型”转变。让学生先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再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计算机应用相关技术的学习,这是高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必然趋势。

因此,要想学生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达到所设想的目的,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操作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根据现实情况,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了以项目化教学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立项。基于项目的教学的项目的制定决定着项目教学的成败。项目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一方面,项目的选择必须明确,内容要紧扣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并与实际问题相关,要结合多方面来确定和设计项目的内容,切不可脱离知识系统。所以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确定项目时就要明确通过完成这个项目(在项目确定之前,教师要跟学生明确讲清楚,整个项目最后是要以一个成果来进行展示,而这个作品就是通过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学到的word、excel及PPT来展示),学生能熟练使用哪些技能去解决日常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这门课程的内容到课程的宗旨,可以知道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撑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上网查找下载资料的能力及通过运用办公软件(word、excel及PPT)处理相关办公工作等;另一方面,内容的选择还要兼有实用性和时代性,并且不能由教师或者学生单独确定项目而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确定,但教师只能给予相关的指导把握方向即可,这样既保证的项目的质量,同时还能保留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立项的要求,本文将此门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如表1)。

(2)制定项目计划。每一项目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基本上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意愿或者说擅长的课程内容)分组进行,每组人数不可过多,一般5人左右。根据项目难度,小组成员可由学生自由结合或教师指定,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出现各小组人数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可能没有主意,随大流哪个小组都想参加等情况,所以教师必要时适当均衡每组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构成,主要以能顺利完成项目任务为分组原则。每个小组按照课题实际需要各自独立确定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和程序,最终应得到教师认可。最后在小组确定后,须选出小组组长或者说是项目负责人,分组进行活动,各项目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各种活动。

(3)计划的实施。制定完计划、分好工后,学生开始按照老师的课程进度及计划的安排开始实施项目的各项计划。学生首先从教材、课外学习材料、网上查找等处搜集材料。另外每个小组成员之间都要进行定期的活动交流,互相学习每位学员所新撑握的技能等,达到共同进步。而且每次活动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该要对项目活动进行记录,以便教师撑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达到一种监督及指导的作用。

(4)教学评价及总结。教学评价要求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等共同来完成。它不但要求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评价的内容有课题的选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计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对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学习体会等的评价。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并根据自己小组的项目的计划开展到最后应该要有一个成果展示出来(项目确定之前已经跟学生说明)。通过每个小组的成果的展示及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总结,最后完成一个小组与小组间的评价,然后达到一个互相分享学习的过程。

3 实施效果对比

本文作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项目化教学法已有三个学期,相对于作者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法,效果明显,以学生参加全省统考合格率为参考,可以看到运用项目化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效果。以下是本文作者所教班级以往传统教学法班级成绩与运用项目化教学法后相关班级成绩对比(表2)。

4 结语

通过实际有效的运用项目化教学法,笔者认为: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获取需由学生主动去引发及体验,是一个探究与累积的过程;配合文件夹式的评量方法,引导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高层次的思维技巧及学习能力,体现了有效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知识零散,注重操作等技能性的课程,而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这种模式正好解决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无所适从的感觉。但笔者认为基于项目化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去细化的地方,如何更好的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挪威]Svein Arne Jessen 著,项目管理[M].沈家春,译.北京:国家行政院出版社,2003.

[2] [美]Sally Berman著,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指导[M].夏惠贤,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 李春华.职业技术教育自动化类课程教学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 万德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5] 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教育现实比较[J].教育研究,2005,15(1):73.

[6] 美.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莱门斯.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上一篇: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建构主义理论在病理教学... 下一篇:如何有效开发与优化整合高中地理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