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4 01:00:42

浅谈中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探索创新教育的特点、规律、内容、要求、方法等就是为素质教育引进一渠活水,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突出创新,抓好基础知识的传授

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勇气》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二、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三、创新能力要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不同的体裁作品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向,教师创设问题,必须切合文意文理,从而逐渐形成学生自身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以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导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小说教学要紧紧围绕人物展开,分析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分析人物作铺垫的;诗歌教学要紧紧围绕作者的情感安排教学环节,朗读可以在学生对诗人情感理解的不同阶段进行认读、熟读、有节奏的读、有感情地读等;说明文教学要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语文学科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警的哲理语句,都富有美学价值。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新信息、新知识。一方面可以从课文中发扬其蕴含着的能使学生增长见识的内容,如课文的时代背景,有关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生平趣闻轶事等;另一方面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如作者的创作谈,有关课文的争议、评论,甚至课文中某些词句用法的优劣比较,或浓度训练改变行文构思等。例如,《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有必要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那就是这首诗写于1941年12月,这一年是诗人从重庆到延安的第四个年头。陕北的革命生活和重庆的国统区的水深火热的生活强烈对比,使诗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感到了青春的回归;但诗人并不是歌颂青年人,而是借歌唱少男少女来歌唱一种崭新的生活。《保尔和冬妮亚》可以让学生们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电影;《护钟》一课看《红旗谱》的电影;《蜘蛛》一课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蜘蛛如何结网,课外阅读介绍蜘蛛结网的有关书刊,并在课堂上用一些时间要求学生口述蜘蛛结网的方法等等。这些拓宽视野的知识介绍和激发兴趣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超越自我。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闪烁。

上一篇: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