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处理的体会

时间:2022-10-24 12:59:03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处理的体会

【摘要】 目的 对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2年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60例,按照住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3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采取心理护理、氧疗护理、使患者的呼吸保持畅通,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病情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护理结果做出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对肺心病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防止病情继续发展,使患者的病死率降低。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98-02

肺心病又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特点为容易反复发作并且病程较长,在急性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并发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致人死亡[1],所以对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患者要采取积极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的病死率降低,延长寿命。本文就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0年至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60例,按照住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人。所有参加此次研究的患者都符合肺心病诊断的标准[2]。对照组22例男患者,8例女患者,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64.4±2.13)岁,病程为10-24年,平均为(16.5±1.14)年。治疗组20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年龄为58-82岁,平均年龄(65.4±2.21)岁,病程为11-24年,平均为(16.7±1.16)年。患者因为病情急性加重而住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痰、心力衰竭、咳嗽、呼吸困难、心悸等。心功能不全Ⅱ-Ⅲ级,Ⅱ级患者48例,Ⅲ级患者12例。

1.2 方法

1.2.1 实施基础护理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要保证卧床休息,可以选取半卧位或者是坐位,指导患者进行腹式的呼吸,可以帮助其呼吸困难得到缓解。在饮食得安排上要食用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以及高热量的,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腹胀和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禁止,要防止患者出现便秘的症状,使大便通畅,一些患者如果少尿、腹水、水肿就要对钠盐的摄入做出控制[3]。另外要做到室内的清洁以及安静,为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要每天开窗通风,但是要注意患者的保暖,以免呼吸道被冷空气刺激,限制探视人员的人数和时间,预防交叉感染。

1.2.2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患者的呼吸道要保持通畅,将分泌物及时清除,尤其是在急性期会有多痰不易咳出的特点,保持清醒的患者要帮助其经常的变换,鼓励其排痰,也可以叩背排痰。如果痰液粘稠不易排除,首先进行雾化吸入,然后叩背排痰。当患者昏迷无法咳痰时进行吸痰操作,如果吸痰没有效果,就使用气管插管或者是气管切开。

1.2.3 给氧合理 进行疗养,主要是为了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同时使肺功能恶化得到缓解。患者氧疗时持续给予低流量给氧1-2L/min,浓度控制在25%-30%,这是为了防止吸氧浓度过高出现肺性脑病,保证每天15小时的吸氧时间。血气分析也要定期进行,为调节氧浓度或流量做出准确的指示,还应注意的是患者吸入氧气的湿化。

1.2.4 心理护理 肺心病的患者因为其病情容易复发所以会频繁入院,在发作时极为容易出现焦虑、急躁、悲观的情绪,所以在护理时对其和家属要注意有效的沟通,慢慢地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以便得到患者的信任。可以让患者更加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1.2.5 观察病情 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包括①生命体征:注意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呼吸深浅度、频率、节律的变化情况以及尿量的变化;②心力衰竭的表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倦怠和乏力等为左心力衰竭,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伴压痛,下肢凹性水肿或全身水肿,肾淤血致尿量减少,消化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等为右心力衰竭;③观察静脉输液:严格掌握输液滴速,注意配伍禁忌;④观察肺性脑病症状;⑤注意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对于这些方面的特征护士要有详细的了解,发现情况及时进行解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护理结果做出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肺心病急性期其病情不稳定,容易出现复杂多变的情况,经过本文研究发现,在常规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即保证呼吸道的畅通、给氧合理、心理护理和病情观察,可以严密观测出现的病情的变化,对并发症的出现有及时的预见性,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使病死率降低,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 秦小杰,丛桂芝.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11-112.

[2] 古素娥,毛晓群,黄惠芬,等.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伴糖耐量异常的护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0):144-145.

[3] 樊献林.9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J].内科,2007,2(5):850-851.

上一篇:液体石腊和蜂蜜协同治疗便秘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