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4 12:17:11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着必然性与重要性,就初中物理学科而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氛围,创设有效情境,化解教学重难点,对于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现代信息技术;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133-02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要让学生在初三阶段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形成对物理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最佳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一系列教学目标的实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研究,现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谈几点看法。

1 营造乐学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环境较为严肃呆板,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处于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控制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处于次要地位,只是在配合着教师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处于教学的对立面,这与教学理念相违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的教学氛围与呆板的教学环境,以全新的视角向学生展示物理教学的魅力,使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与学生的声音外更多了一些和谐美妙的声音,激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这非常利于愉悦教学氛围的构建,使得原来对立的师生关系得以充分改善,学生与教师组成共同的学习体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主动求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所提供的是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信息,将静止的文字教材直观形象地再现于多媒体课件中,学生既可以阅读课件中的内容,又可以听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声音,观看一些实验操作过程。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给了学生以全新的感受,打破了以往教学中沉闷乏味、呆板枯燥的学习气氛,改变了以往教学枯燥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大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与艺术性,实现了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对师生关系、对学习方式的认识产生很大的改观,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起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氛围其乐融融,学生再也不是消极地对待、被动地接受,而是对学习产生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与高昂的学习情绪,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是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

2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课堂教学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与相机渗透,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动脑、主动思维,使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主动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等物理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展现知识,这比之以黑板、粉笔与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质的飞跃,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其中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斑澜的色彩、动态的画面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功能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由课下玩耍的松散时间顺利地过渡到集中精力、开动智力的最佳学习状态,为整节课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学习“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内容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处理功能,课前收集大量资料,制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上向学生形象地展示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让学生观看水电站的运转过程。这样的课件将学生直接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以熟悉的感觉,大大拉近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从而将学生顺利地带入所要教学的内容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认真讨论,对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这样的教学设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贴近,图文并茂的效果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化解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各章节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教学重点,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客观存在的;教学难点,是初中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是主观存在的,因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不管是教学重点还是教学难点,都是教学的重点。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实验讲解、落后的实验器材、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模拟的实验等,学生往往无法得到直观的感受,无法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实验失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的重要功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模拟这些实验,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形象的感知,使得这些宝贵的实验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功用。

1)模拟较难完成的实验。学习不仅仅是现成知识经验的直接传授,教师既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抽象性,这对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初中生来说往往很难深入理解与记忆。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这一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如发电机、电动机的原理,这些实验很难完成,仅凭讲解,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清晰透彻。采用多媒体进行分解,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2)模拟现象模糊的实验。有些实验理解不明显,或现象稍纵即逝,无法让全班学生看清楚。采用多媒体来模拟这些实验,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定格、慢放、回放等,让学生对那些过于复杂的实验操作与瞬间的实验现象理解更深刻。如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其动态的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学生往往很难观察仔细,得到直观的认识。采用多媒体就可以将这一瞬间完成的动态过程进行分解,通过停顿或放大等来辅助教师的讲解,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模拟错误操作实验的严重后果。一些实验对实验操作的步骤具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操作错误会直接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无法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对于这些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后果,学生往往很难想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操作失当的后果,既可以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同时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实验安全有序地进行。

4 小结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教师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不懈的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认识,开拓一个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邵娜娜.初中物理多媒体技术应用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1(2):126-127.

[2]谷凤.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导报,2011(14).

[3]郭永红,黄明珠.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N].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44).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方法...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