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信计算集体发力

时间:2022-10-24 11:32:14

中国可信计算集体发力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中国的可信计算工作组成员已经发展到19家,涉及芯片、PC系统、网络接入、系统/应用软件、CA证书等多个领域,可信计算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2008是中国可信计算元年

“2008年是中国的可信计算元年。”近日,中国可信计算工作组(TCMU)组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冯登国在“中国可信计算成果展示暨产业化发展战略新闻会”上这样告诉记者。

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众所周知,中国的可信计算标准TCM在2007年年底就已经出台,并且,为了保障中国关键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发展中国自主可控的可信计算产业已经被业内的领导、专家、厂商、用户呼吁了很多年,国家保密局为了推动可信计算产业的快速形成,在2006年就支持成立了中国可信计算工作组。作为著名的信息安全专家,冯登国为什么还做如此判断?

他解释,有两个重要标志可以证明这一判断: 一是,在2008年,中国的可信计算标准规范,从2007年的行业规范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标准; 二是,在2008年,中国自主研发的TCM模块在技术上和市场上都获得了成功。

在中国可信计算成果展示中,记者看到,中兴集成在2008年圆满完成了TCM芯片的技术优化和量产任务; 同方微电子新开发的TCM芯片已经完成了前、后端的设计; 而产业内一些著名的电脑公司、系统集成公司和应用软件开发公司,也推出了数十种搭载TCM芯片的可信计算软件、硬件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如联想开天M800s电脑、方正君逸M500电脑、同方超扬银联理财电脑、长城世恒S系列、国防科大麒麟天机网络安全存储系统、中天一维的指纹安全登录系统、卫士通的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吉大正元的可信应用支撑系统、南方基地的可信软件鉴别引擎、北信源的安全终端管理系统、清大安科的移动存储设备管理、瑞达的可信计算产品以及航天信息的系统安全解决方案……这充分显示,中国的可信计算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2009将向

移动可信计算扩展

中国可信计算的产业化进程中,必然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冯登国认为,在中国可信计算产业化的进程中,最大的障碍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可信计算可以保护他们的系统安全以及中国的可信计算技术目前非常成熟。“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许多电子政务用户已经认识到了采用TCM的重要性,但是,还有很多用户并不了解TCM,需要产业界包括媒体的努力。”冯登国说。同时,他认为,行业用户更应该明白,只有应用中国自己的可信计算标准模块才能保证自己系统的安全。因此,他建议行业用户: “要么不用可信计算,要用就用TCM。”

2009年,对中国的可信计算产业而言,是发展的关键一年。冯登国介绍,2009年可信计算工作组的重点将集中在三个方面: 进一步发展可信计算芯片; 健全相关标准与规范; 推动行业应用的深入和应用解决方案的丰富。

2009年,可信计算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中兴集成将完成TCM-M芯片的研发与产品化工作,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可信计算不仅会在PC中普及,还将扩展到手机、移动互联网等移动商务领域,以迎接中国3G时代的移动商务安全的挑战。

在标准规范上,2009年中国可信计算服务器的标准规范也即将推出,同时,配合可信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将与硬件规范和样机同步推出。这意味着,到2009年,中国可信计算将从桌面逐渐向后台延伸。

同时,2009年,可信计算工作组会在现有TCM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应用解决方案、等级保护解决方案和可信支付环境解决方案,以便让更多的行业用户能更轻松、方便地使用TCM。

上一篇:多核挑战防火墙设计 下一篇:存储:节能环保成为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