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

时间:2022-10-24 11:27:51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组中西药联用,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临床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46-01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全球发病率最高、并发症最多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也与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一样逐年递增。据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近1.6亿,但知晓率和治疗率仅分别为44.7%和28.2%,控制率更低至8.1%,我国防治高血压的任务十分艰巨。该研究我们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及对照组67例。其中治疗组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60~75岁,平均65.3岁,高血压l级36例,2级32例,病程5年~30年,平均18.4年: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25例,年龄58~73岁,平均64.6岁,高血压l级35例,2级33例,病程4年~28年,平均17.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高血压水平分级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

1.3纳入病例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且符合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年龄住60~75周岁的老年患者。

1.4排除病例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继发性高血压或合并严重高血压并发症者;(3)合并有心、脑、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 (4)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

物过敏者; (5)符合纳入标准,末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平肝熄风汤(药物组成:蜈蚣2条、全蝎6g、僵蚕9g、地龙9 g、天麻6g、钩藤9g、丹参10g、红花12g、川芎12g)。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一次5 mg,一日2次。对照组单纯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服用方法、疗程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避免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或相关药物,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1)显效:①舒张压下降l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2)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l项。(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4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降压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5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 很多中药成分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治疗并发症有一定优势。

全蝎息风止痉。有抗惊厥、降压、镇静及镇痛作用;僵蚕咸、辛,平。归肝 、脾经,有息风止痉及扩张血管,降压作用;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具有解热、镇静作用。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钩藤性寒味甘.功效为清热平肝,镇痉熄风.因含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故有兴奋呼吸中枢,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丹参、红花、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全放共有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活血祛瘀行气的作用。

中药和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各有所长。西药的优势是:①降压作用较强,均能有效地控制血压;②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肥厚有减轻作用;③对高血压病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①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有的药物长期使用还可影响;②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高血压病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中医药的优势:①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西药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③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④研究已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3]。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发挥中医治病求本,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等积极作用,克服中药降压效果慢、幅度小等不足,取西药降压迅速,控制紧急病情之优势。

参考文献

[1]侯延丽.123例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陕西中医,2002,23(8):703.

[2]王莉娅,张婕,朱丽华,等.高血压病患者P波终末电势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1):20.

[3]李铭.史载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思路和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6,4(3):23.

上一篇: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