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

时间:2022-10-24 11:09:38

浅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

摘要:21世纪的世界充满了探索与创新的新境界,随着中学生数学新课改的变动,改变原来数学课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索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 培养 探索 创新

21世纪的世界充满了探索与创新的新境界,随着中学生数学新课改的变动,改变原来数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逐渐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态度;改变原来课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老师满堂灌的思维,逐渐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探究、思维、创新。我们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来说,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我有一个小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果”的教学观念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观念,我们要把数学公式每一步详详细细的给学生讲,要正反两方面来给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的去探究和思维,逐渐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我们作为数学老师主要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把一个圆柱形木块沿它的轴剖开,得矩形ABCD.已知 AD=18cm,AB=30cm,求这个圆柱形木块的表面积(精确到 1cm2).

矩形的AD边是圆柱底面圆的什么?(安排中下生回答:直径.)题目中的哪句话暗示了AD是直径?(安排中上生回答:第一句,“把一个圆柱形木块沿它的轴剖开,得矩形ABCD”.因圆柱轴过底面圆的圆心,矩形过轴则意味AD过底面圆圆心,所以AD是圆柱底面圆直径.)AD=30cm是告诉了圆柱的什么线段等于30cm?(安排中下生回答:圆柱的高等于30cm)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哪位同学知道?(安排中上生回答:圆柱侧面积与两底面圆面积的和.)同学们请完成这道应用题.(安排一中上生上黑板做题,其余在练习本做)

解:AD是圆柱底面的直径,AB是圆柱母线,设圆柱的表面积为S,则

答:这个圆柱形木块的表面积约为2204cm2 .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得矩形ABCD 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情境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二、增强教学的直观感,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学科,对中学生而言,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数学公式也不容易掌握。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畏惧、厌学情绪。我们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努力遵循简便、直观的原则,改变学习方式,激发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数学教学应增强直观形象性,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的兴趣和习惯。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设计形象有趣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其中,特别有必要强调直观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我就采用了直观教学法,

已知:如图5-54,在 R1ABC中,CD是斜边上的高.

求证:ABC ∽ ABC∽ABC .

该例题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起到巩固、掌握判定定理1的作用;另一方面它的应用很广泛,并且可以直接用它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教材上排了黑体字,所以可以当作定理直接使用.

即,∽∽.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直观感,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设计形象有趣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精神。

三、 鼓励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 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

中学生数学教学增强参与性,体现了教学的规律,由浅入深,也是学生探究能力形成的需要。数学老师应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独立、观察、思考、想象的机会,有更多的发挥自己才能、锻炼才能的机会,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参与”。积极参与的本质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获得发展。例如:求证: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BC ,AB=DC ,求证:AC=BD .

分析:要证AC=BD,只要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得出∠ABC=∠DCB ,然后再利用ABC≌DCB,即可得出AC=BD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有“量”的要求,还有“质”的要求,即参与的效率。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学生参与的载体,如操作学具、操作梯形公式等。为学生提供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 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机会 。

总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是 21世纪教育改革的之大趋势之一,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索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中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下一篇:浅析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