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粘性思考

时间:2022-10-24 10:49:09

企业成本粘性思考

[提要] 成本是一个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消耗或放弃的资源,它的存在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随着学者观念的改变,提出成本粘性的理念,打破了常规的成本习性观点,成本粘性也由此成为会计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针对成本粘性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成本粘性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成本习性;成本粘性;成本反粘性;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30日

一、成本习性基本理论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另起炉灶”,依据新的标准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界定,就是所谓的“成本习性”。成本习性,亦称为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即业务量变动与其相应的成本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传统的成本习性主要与混合成本理念保持一致,即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它的固定部分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基数成本,变动部分是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由此建立起混合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y=a+bx,即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呈现对称性。

二、成本粘性

(一)基本理论。在早期,国外一些学者通过一系列数据研究发现并正式提出费用粘性,挑战了传统的成本习性理论,由此打开成本研究的新大门。营业成本也尝试性被列入到了费用中来,即所谓的“总成本”。通过具体数据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总成本与业务量呈现非对称性,奠定了成本粘性后期的发展。

粘性最初是经济学中普遍使用的一个概念,用来表示某一种变量相对于其他变量变化的延迟。当业务量上升1%时成本增加额假设为M%;当业务量下降1%时,成本相应的减少额却小于M%,即成本的增减数额并没有按照相同的比例随着业务量的升降变化而变化,反而成本数额的增加大于成本数额的减少。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成本粘性的体现。

(二)特征介绍

1、广泛性。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激烈竞争的市场氛围、不同行业风险的纵横交织、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完全有效的市场等更加使得企业无法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而使得企业无法及时进行资源有效调节应对业务量的变化,由此促使了成本具有粘性的现象。具体说来,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特e是在大型的制造类企业,当面对市场形势处于上升态势时,企业为了增加销售业务量便会积极增加成本。比如巨资购买大型机械设备等以满足生产需求。而当市场处于低迷态势,在掌握信息不足、无法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是否很快变好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处置调整和闲置的资源。因此,市场不稳定的广泛形势下,成本粘性的产生也就有了广泛性。

2、逆向性。成本粘性和业务量的减少幅度成反方向变化波动的现象,称之为逆向性。由于受到复杂多变环境的影响,一个企业的销售量不可能保持不变,必定有增有减。当业务量减少的幅度很小时,由于考虑到这种情况可能是一时的,而不急于改变现状,保持原有的成本,进而成本粘性就高。当业务量减小的幅度很大时,由于企业资金的压力和风险规避的心理,对其进行权衡后,便进行资源的调整和成本的削减,成本粘性就相应降低。

3、回转性。成本粘性会随着一个企业经营期的不断延长而缓慢的降低,这一现象称之为回转性。随着一个企业经营期的延伸,掌握的相关信息也随之增加,对市场的经济环境也有所掌控,适应能力便逐渐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则会有经验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比如,在低迷形势下,业务量下降,一开始企业可能不敢轻易做出调整,处于观望状,成本粘性强。但是若一个企业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摸索,掌握一定量的可靠准确信息,可能会在经济形势不好时根据情况在各方面做出轻微的调整,从而及时降低了生产和经营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粘性。

三、成本粘性的成因

我国学者孙铮和刘浩通过对各种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成本粘性形成的三点原因:契约的约束性、管理者能力不足和理论。

(一)契约的约束性。不完全契约理论是指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不对称信息的限制,契约双方均无法预测未来与企业业务有关的风险和偶然事件的发生,因而无法在契约中明确列出相关的条例和对应解决方法。签订长期契约避免了市场变化引起的多次谈判的费用,借助在契约中签署的互利互惠的条款,可以让企业规避一些风险,有利于成本的降低。而基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契约双方无法在风险和偶然事件发生时及时做出调整,因而引发成本粘性。比如,市场环境处于低迷状态、企业经济不景气、销售量持续下降,尽管如此,企业面对优惠的条款、高额的违约金、规避的风险,还要坚持遵守契约,不得违约。在此前提下,企业的成本则不能随之做出调整,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就产生了不对称性,即成本粘性的形成。

(二)管理者能力不足。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由于市场宏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资源有效调整则是效率理论中至关重要的一点。通常,一个企业资源是否能有效的调整往往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高低。企业若面临一时的经济低迷,作为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有限、经验欠缺,出于风险回避心理就立即做出了资源等方面的成本调整。当经济很快转变后,企业又将面临重新调整成本的严重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的能力水平制约了成本不能随着企业业务量同比例变化,导致了成本粘性的产生。

(三)理论。随着当代企业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一致,委托人享受所有权委托经营者企业事务。企业所有者理念是使得自己有效获得更多的财富,因此经营者则需按照上级指令完成这个理念。而企业经营者也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其具体行为与委托人却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要求增加报酬(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报酬)、增加闲暇时间、避免风险等。企业委托人不置身企业的管理经营把自己的经营权授予经营者,因而企业的人比企业委托人掌握企业更多的权利,了解企业更多的信息。当面对变化莫测不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时,在委托人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前提下,企业经营者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背离委托人的利益。比如在企业处于上升趋势时,业务量增加,经营者便会以积极的态度预测企业的未来走势,谋求较高的工资、奖金和荣誉,因而致使企业的成本大幅度的增加。相反,当企业处于低迷期时,业务量降低,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了获取自身利益而不愿轻易降低自己的薪酬,想继续保持原来的资源配置,因而成本便未能随着业务量同等降低,产生了所谓的成本粘性。

四、成本反粘性

随着成本粘性的提出和广泛应用,适用于成本粘性ABJ模型开始遭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并且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验研究确实证实自己的质疑。即与成本粘性相反,在业务量增长时成本的增长比例比在业务量减少时成本的减少比例小。其实,成本反粘性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例如产能利用程度恰恰适用于这一理论。

五、成本粘性的影响

(一)盈余的预测。由于盈余具有可预测性,而成本粘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分析师对于盈余的预测精确性。具体来说,每一个企业为了反映公司的未来收益和风险状况,往往会公布一些财务数据(特别是成本数据),企业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的作用使得成本的变动不随业务量等比例变化。这种不对称程度越大,预测的数据与这些历史成本数据差距越大,成本变动与业务量增减大小也越难预测。我国分析师在进行盈余预测时,较多依赖于财务数据相关指标的比率分析。在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的影响下,成本作为利润分析的重要指标,它的变化会影响相关利润指标的变化,大大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精准性。

(二)企业的绩效。成本粘性与企业的短期绩效成反向变化:由上述的成本粘性的成因分析,在契约的约束下和理论的存在,业务量增加时,成本随之迅速得以增加;而当业务量减少时,考虑到合约双方的互惠互利的条款和经营者的自身利益,成本并不能同步S之减少,从而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影响了企业的业绩。在一定范围内,呈现为成本粘性越强,企业短期的业绩越差的反向变化。成本粘性与企业的长期绩效成正向变化:基于契约的约束和资源有效调整理论,在业务量上下波动时,就做出及时的资源调整,在成本粘性较低时,待经济好转时,面对资源重新配置的损失,影响企业的长期绩效。在成本粘性较高时,虽然会损失一部分成本,及时的调节却有利于了企业的生产资本,维持了企业的长期绩效现状。

六、应对措施

经过上述的一系列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成本粘性的强弱对企业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的调整企业业务量,将成本粘性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不同行业的竞争态势。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密切联系,企业的经营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通常也会根据外部环境判断宏观经济环境。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利于外部环境的稳定,保持企业的快速稳健发展,进一步降低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决策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利用外部条件对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督。比如借助政府的力量,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途径,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控制,规避成本粘性的弊端。另外,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正确及时的决策,沉着冷静对待市场的波动,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损失。

(三)区分行业类型。每一个行业由于产业类型的不同,即使面对相同外部环境,成本粘性的大小自然也有所不同,对企业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这就要求企业需辨别行业类型,清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以使成本粘性的影响降到最低。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

[2]边喜春.费用粘性的成因及控制对策[J].价格月刊,2005.12.

[3]何莉华.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4]葛远扬.成本粘性的成因及控制措施研究[J].商业会计,2013.6.

[5]韩飞.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上一篇:化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小微企业财务关系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