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原则

时间:2022-10-24 07:27:49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原则

素质教育的提出彻底改变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不再为应付考试而教,学生不再为应付考试而学。但并不意味教师就轻松了,相反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因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都离不开课堂,因此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改变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分层施教,分类指导是体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佳手段。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学生从小受教育的程度及遗传基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基础构成,意志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有了这些准备,在课堂教学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类的学生制定不同类的教学目标,配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是第一类学生达到优秀,第二类学生通过努力达到优秀或保持及格,第三类就要通过长时间的指导,才能得以进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平均主义”,“一刀切”的做法。

其次,课堂教学就要具体实施分层施教,分类指导。说来容易,做起来困难,这也是我们感到最不好掌握的。我首先对前面总结的第二类学生重视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用启发式,点拨式,幽默法,趣味法,讨论式,导学式等多种授课方法,力求使这一部分学生理解和掌握,只适当提高难度,而对第一类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创造意识及创新精神。比如讲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在球面体上,三角形内角之和不等于180度,他可以大于180度,可以小于180度。至于第三类学生,在课堂上要求他们对简单问题的回答,掌握即可。在课堂环节中,对第三类学生提出“四先四后”的学法模式,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听懂,后笔记;先理解,后记忆;先复习,后作业。还把学生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帮带作用。这样就可以达到分类指导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层施教,分类指导的。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从教学角度来讲,备课应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生是关键,备学生应从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构成上把学生分类。当然,这不能分的太细,分成三类即可:一是基础知识构成扎实全面;二是基础知识构成较好,但不全面;三是基础知识构成较差。此分类教师应在平时,在头脑中对本科学生基础知识强弱,智力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呈两极分化,以初二最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因材施教,即分层施教,分类指导。

再有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只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重视课后辅导。根据不同类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基础好的同学,注意开拓视野,培养解题技巧和创新能力。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则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多鼓励,多检查,多辅导,多当面批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投身于积极练习中,敢于探索,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积极的主动学习,这样才使基础好的同学“吃得饱”,基础不好的同学“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应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一改过去统一命题高难度的考试,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单元考试阶段性课堂检测,设置不同的检测内容及要求。同时,特别重视检测后的讲评工作,在审题解题和失误分析上下功夫,使考试真正成为全面检查,调整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如果是“一刀切”,往往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发挥自己所学,同时对学生的积极性无疑是一种挫伤,日积月累,可想而知。

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原则,使分层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使自己更好地融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上一篇:房地产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清算性股利会计核算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