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启示

时间:2022-10-24 07:14:11

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启示

【摘要】社会心理学家Harword Giles的“言语调节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Lambert和Gardner的“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态度与动机”理论都着重强调主观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拟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并结合作者亲身教学经历探讨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社会心理语言学口语教学活动教学法

中国学生常常感到掌握英语口语困难。数量有限的口语问答以及对短文、对话的记忆背诵难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学生对口语课有惧怕感,突破不了口语关。社会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语言学边缘学科,是由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共同努力、互相配合、互相启发的交叉学科。心理学与语言学结合产生了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对语言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启示,是语言学习的一门指导性学科。因此,本文拟在以英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Harword Giles创建的“言语调节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Lambert和Gardner共同创建的“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态度与动机”为理论依据,结合作者亲身教学经历进一步探讨心理语言学对英语口语课的启示。

一、“言语调节理论”的主要特征

言语调节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它强调了说话者主观上的情感、价值以及动机等因素在确定语言行为,形成语言能力时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讨论了说话者话语风格对听话者印象生成的关系,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语言趋同现象作出了解释。Harword Giles(1980)把调节称为“趋同现象”(convergence)。所谓语言趋同现象,就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一方改变自己原来的语言习惯,使其接近另一方的语言风格和习惯。这一理论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不足,而且为社会语言学开拓了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更新的视角,即强调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主观情感的巨大作用。

二、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态度与动机”

Lambert和Gardner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态度与动机”理论主要讨论第二语言习得中态度和动机等社会心理因素对学习过程的作用。他们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态度和动机比语言能力更能决定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成败。学生对外语学习持有不同的社会态度与动机,而学习动机与效果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从语言的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本身就具备了其特殊意义。

Lambert和Gardner的研究始终围绕这样三个问题进行:第一,我们对待语言的态度是什么?人们是如何根据语言的使用评价讲话者的?第二,如何衡量和描述动机定向?第三,有哪些条件,如能力、智力、特别是与态度和动机有关的社会心理条件,可以促使第二语言的习得?这也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态度与动机”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试验中,Lambert和Gardner发现,第二语言习得是否成功,可以从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力,学习另一种语言的主要动机、主要目的以及语言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非语言学特征的测试中得到最佳的预测。他们认为归附动机以及对对象与社会所持有的肯定态度,是成功在习得第二语言最关键的社会心理方面的先决条件。但对外国语的学习,实用动机则非常重要。如英语现在已日益成为世界性语言,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因此,无论是归附倾向还是实用倾向,对第二语言习得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心理语言学对大学口语教学的启示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外语学习过程和母语习得有很多共同之处,都应先从口语,即听说开始。听说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为生动、活跃和完美的形式。在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中,应坚持听说领先的原则,坚持在情景中理解和掌握口语。在我国,英语教学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进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自然的交往而习得英语的机会很少,英语口语学习主要以课堂为主,课堂成了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那么如何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呢?

Giles的“言语调节理论”和Gardner,Lambert的“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态度与动机”从理论上对传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作了重大的突破,在实践中对语言教学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趋势中,它们对转变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

我们应该下功夫解决好口语学习中的归附动机和动机的培养问题,学习者学习口语的目的是希望对英语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更多的了解,能够像本族人那样思考和行动,能够自如地在英美社会里交流。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指向自我学习动机,它以自我成长或成就需要为目的;指向他人学习动机,它把其他人与自己的作用关系作为目的,如为了不辜负老师或他人的期望,或者为了超过其他同学而发奋学习等;指向团体学习动机,它以集体需要为个人目的;指向社会学习动机,它根据社会需要而学习。我们应当让学生经常接触所学专业最新动向的英语材料,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引导学生对所学对象建立长期的学习目标。有了更多的归附倾向和实用倾向,那么他就可能明显地保持一种强烈的学习语言的动机,就会有快速的进步,成功地习得语言。

2、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观感情因素

高校的许多大学生通过口语课的学习,发现很大的困难就是不能用英语很自如地进行交流。因此,我们的口语教学不是很成功。口语课应该让学生愉快地、活泼地、积极主动地掌握应用,开口表达。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主观感情因素,因为学习者的客观社会特征与主观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的变体、转化及语言能力培养都起着同样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努力引导与创造一种让学生能够面对的恰当的语言环境。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而且还能激发他们主动开口的欲望。在整个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学中必须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这样不仅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消除害怕心理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所谓活动就是包含着有目的的、积极的使用语言。学习者需要使用他们的语言资源来满足在给定的交流情景下的需要。活动教学法指出,在学习过程中有侧重地注意词汇、结构或其他具有价值的和必不可少的语言基本元素。活动教学法对教学程序的态度是十分宽容的,认为教学程序可以从实际出发,自由确定。但是,我们主张使用所谓的PPP模式。所谓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是训练运用能力(Productive skills)的模式,其语言输入是“微调型”(finely-tuned)的,课堂程序以呈现新语言为起点,以交际运用为终点,中间经历一个练习阶段。

(1)呈现(Presentation)是介绍新语言的过程,包括五步步骤:导入,启动,讲解,复用,活用。

(2)练习(Practice)指准交际练习活动,从形式上看这些活动都是交际性的,如information-gap activities, twenty questions,games,social talk,但进行这些活动时,并无真正的交际愿望,其目的是为了操练语言。一般先进行口头联系,再继以书面练习。

(3)运用(Production)指以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reaching a consensus,relaying instructions,problem solving,simulation and role play,story construction, 亦应从口笔语两方面进行,孰前孰后,视情况而定。

口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从而掌握口语,形成自如运用口语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师不能用“教”和“灌”来代替学生的“学”,必须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在口语教学中,“活”即是把文字活化为话语,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把教学活化为交际;“动”就是让学生身体各个器官动,认知结构动,人的主体意识动。通过活动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时间使用率,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活动中,教师能及时反馈,还可以根据训练的火候,合理地利用时间,不熟再练,熟了,就进入下一步。活动不但使课堂生动活跃,打破死气沉沉,老师讲、学生背,教师问、学生齐答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教师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解决,对班上的情况一目了然。

本文就有关利用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口语、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亲身教学经历来谈一谈。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英语口语教程》,学生是来自于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09级国贸系、法学系、旅管系和电商系的四个班。教材的第一单元是“Meeting New Friends”,课本的内容非常单调枯燥,因此首先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的热身活动后,我快速的向学生们介绍了书本的重点,强调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后的大部分时间,我们开展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把课本里的句子、对话大胆准确地用于实际交际和生活中。我给这个活动起了个名字叫“前途光明”,具体操作是这样的:首先我让每位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交给我。接下来,我把打乱顺序的纸条重新发给每位同学,确保每个人没有拿到自己名字的纸条,而且叮嘱同学们不要给其他人看到自己的纸条。做好准备工作,就要进行实战阶段了,该同学们开口了。我对大家说,假设现在是50年以后,要求大家给手中卡片上的那个人编一个人生故事,包括:学业、事业、家庭以及简单的外貌描述。故事一定要好玩有趣,但决不允许带有侮辱性。给大家5分钟的口头准备时间,编完之后,随意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讲述故事,让底下的同学来猜这个故事说的是哪位同学。哪位同学编的故事最精彩,最能激发全班同学的兴趣,调动全班的气氛,那么那位同学就是胜利者,给他/她小礼物以示鼓励。

在活动开始前,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比如:问学生,在这个故事里,应该用什么时态?这样加强了学生口语练习中的语法意识,提醒了他们要用过去时态,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因为是讲过去50年发生的事情)。接着,再问学生,这个故事要用到哪些有用的词或短语呢?这样激发了全班同学的思维。然后暗示学生们说出来,大家每说一个,我就板书到黑板上,“in…;since…;by…;…ago;from…to…;in the past;for at least…”接着让大家说几个例句,就有成绩好的同学踊跃发言,“She received her degree in only two years”,还有比较幽默搞笑的同学发言,“In the past ten years,she had married five times.And she was still single now”等等。对每位发言的同学要表示赞赏,“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表扬他们做的很好,同时鼓励更多的同学发言。这样做,一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是在成绩较好的同学的带领和帮助下,让成绩差的同学、不敢开口的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开口练习口语。

第二单元是讲“Schedules and Appointments”,课本里面的对话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很少,学生感觉不适用。于是在让学生跟着录音机把会话读完,把重要知识点和文化背景讲解完后,又开始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是学生头脑最清晰最兴奋的时刻,大家都非常积极的参与,踊跃的发言表演。这个活动名字叫做“Planning my week”,全班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都会得到一张空白的、一星期的日历表。大家要为这周的每一天都找点事做,但每天只能和一个人做一件事,且每天需要做不同的事情。也就是说,每一天,要和不同的人(一个人)做不同的事情,不能找同一个人,而且事情也不能重复。同学们就绕着各自所在小组互相询问对方在特定的一天是否有空。如果有空,就约定在这天做某事;如果没空,就得另选一天。规定的时间结束后,填写好他们手中的时间表,计划出一个充实有趣的一周。活动结束后,要请几位同学一一公布他们的时间表,与此同时请一到两位同学做笔录,记录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检查他们的时间表是否有效。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请上述作报告的同学的时间表中出现的同学来讲讲他们的时间计划表,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同样可以复习巩固一些语法词汇知识,譬如:on+一天或某一日期,at+一天中的时间点,in+一天中的一部分。比如:on Friday,at noon,in the afternoon.邀约对方的句型,譬如:Are you free on Monday afternoon?What time would you like to meet? How about going to see a movie?I’m sorry,I’m busy.I can’t make it that day.

这样,活动开展前,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就所设置的语境,启发引导学生说出有关的词、词组和一些固定的表达方法,并写在黑板上,此时学生会很乐意与教师配合,并跃跃欲试,继而分小组进行讨论题目,于是学生会各抒己见,尽情发挥,积极参与,最后争先恐后地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充满乐趣;既轻松,又符合生活真实情景。从而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最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总之,口语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演练的机会,使学生得到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真实感受,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信息反馈,从而使教学妙趣横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投入,使学生充满自信。

四、结束语

语言交流的内容是思想和感情,语言交流的目的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口语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跟读背诵,进行“固化”的机械性操练,而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思想,用英语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因此,口语课应该培养学生主动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编故事、对话等能力,即培养学生创造性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就某一话题连贯地阐述自己观点及看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 Gardner 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Newbury House,1972.

[3] Giles H:Accommodation theory:Some new directions[A].Aspects of linguistic behaviour[C].York University Press,1980.

[4] 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5] Hughes R: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peak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6] 拜晋慧: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英语口语教学[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7] 东方友人:开心也能学英语[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3.

[8]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 王守仁、何宁:新编英语口语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 吴祯福:英语口语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上一篇: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曲靖” 下一篇:经济危机下稳健财务管理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