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倚组织理论”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4 07:03:34

“相倚组织理论”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20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其中以B.F.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本文通过对强化理论中“相依组织教学过程”的含义和实现过程的分析,论述了“相依组织”理论在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应用,为今后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程序设计 相倚组织理论

1 前言

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这一原理,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2 “相倚组织理论”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实现相倚组织教学过程的“评估行为”、“安排相依关系”、“实施方案”阶段。利用“相倚组织理论”的三阶段过程针对每个任务模块,任课教师按照模块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综合性任务作为本模块的学习目标和成果目标,然后教师利用1/4到1/3的课时进行核心内容介绍。接下来进入“行为评估阶段”,由学生个人通过网络、教材、请教等各种途径完成内容学习,做出符合模块要求的阶段成果。任课教师仅给出指导。教师根据模块知识要求制定出本模块的评价标准,进行“安排相倚关系”的实现。

以典型的软件设计模式为例,其实对于学生来讲软件设计模式是非常难的部分,如果没有强化、没有相倚组织教学就非常难掌握。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目标,就是标准的软件的设计结构,要用标准的软件开发模式进行软件开发。

接下来是安排相倚组织关系来引入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首先提出第一个要求就是用实现在一个页面中显示数据库定表的所有信息的要求,让学生完成代码的书写。学生肯定很容易完成了如下的代码:

string connectionString = "… ";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ecti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try

{

connection.Open();

SqlDataAdapter command = new SqlDataAdapter(Sql, connection);

command.Fill(ds);

GridView1. DataSource = ds;

GridView1.DataBind();

}

catch (System.Data.SqlClient.SqlException ex)

{

throw new Exception(ex.Message);

}

这时候我要求实现10张页面都是对这张表的查询,学生就会拷贝10次,然后修改表名就可以了。这时候再增加一个要求就是数据库用户名、密码更改了,请维护。这时候学生发现了问题,简单复制很方便,但是维护起来就会很痛苦,有没有办法可以实现改一个地方就映射到全部页面的方法呢?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快学生就会通过书本知识发现类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好吧,就用类封装。

接下来教师又开始加大难度了,在实现对另外10张数据库表的访问。学生发现还得进行同样的操作10遍!怎么办?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代码决定访问哪张数据库表呢?很好,顺势引入工厂的概念和实现过程,引入如下的代码:

public class Factory

{

public static GetList Create(string ClassName)

{

GetList getList = null;

switch (ClassName)

{

case "table1":

{

getList = new Gettable1List();

break;

}

case " table2":

{

getList = new Gettable2List();

break;

}

}

return getList;

}

}

进行简单工厂模式的介绍,再然后逐步增加要求逐步引入新的软件设计模式。

经过这一系类的要求的逐步加深,学生被引领到逐步深入的学习软件设计模式的境界。学生觉得所学颇丰。但是一定要记得强化!学生的学习经过“相依组织”的引导已经键入佳境,但是要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和强化。这样的教学才有效果,才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印象深刻。

3 总结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到“相倚组织”对于课堂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把课堂教学调整得更加活跃、生动,帮助学生们点亮他们心中那盏美丽的灯,使他们能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隋美荣,高峰强,潘光花.行为注意学习理论的兴衰及其启示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2]郭翠菊.桑代克与斯金纳德强化理论[J].殷都学刊,1996(04).

[3]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艳(1982-),女,汉族,硕士,讲师,200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5年进入宁波大红鹰学院任教。

作者单位

宁波大红鹰学院 浙江省宁波市 315175

上一篇:石油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及发展方向探讨 下一篇:高职教育网络教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