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居世界第三位

时间:2022-10-24 04:40:14

农产品贸易居世界第三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我国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推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国家整体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大力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的就业增收。一是缓解了国内农业资源和环境压力,保障了国内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出口依赖程度高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出口大省,增收作用十分显著;三是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优化了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挥了农业比较优势。

农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丰富了我国农产品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

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3年的40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556.2亿美元,增长4.1倍。进口额由189.7亿美元增长到948.7亿美元,增长4倍;出口额由214.3亿美元增长到607.5亿美元,增长1.8倍,如下图。我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出口额居世界第七位(次于美国、荷兰、德国、巴西、法国、加拿大),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11年,农业出口额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2%,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体现出了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呈现出两个主要特征:

一是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呈快速增长态势,丰富了国内农产品市场。2003-2011年,油料、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增长迅速,进口额由2003年的67.4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411.8亿美元。土地密集型产品占农产品进口总额比重从2003年的35.5%升至2011年的43.4%。

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稳步增长,促进了国内农民就业增收。2003-2011年,水产品、蔬菜、畜产品、水果、坚果、茶叶和花卉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明显增长,出口额由2003年的134.2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432.7亿美元。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从2003年的62.6%升至2011年的71.2%。

2003-201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由以前的亚洲市场占绝对份额发展为亚洲市场为主、欧洲市场稳定增长、北美洲市场不断扩大的格局。亚洲市场由原来的日、韩两国占绝对主导发展为日本、韩国和东盟三足鼎立,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69.3%下降到60.4%;欧洲市场出口额的比重由14.3%上升到17.5%;北美洲市场出口额的比重由10.9%上升到12.7%。进口来源地也日益广泛,除欧美外,来自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进口不断增加。农产品贸易伙伴量十年来明显增多。

进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降低了对局部市场的依赖风险

2003-2011年,外资和民营企业逐步成为农产品出口主体。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由38%上升至43%;民营企业从12%上升至30%,分别成为农产品出口第一、二大主体;国有和集体企业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下降,分别由44%和6%下降至22%和5%。

合理运用农业贸易救济措施,逐步建立产业保护机制

目前国家级农业贸易救济工作合作模式和协作机制已经建立,监督和跟踪农产品进口动态和影响工作全面启动。2006年首次实施对欧盟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措施,成功制止了欧盟马铃薯倾销进口行为。2009年对美白羽肉鸡产品“双反”案是我国争取的第一起农产品反补贴、反倾销措施案,有效阻止了美国肉鸡产品对我产业的冲击,为缓解和预防国外产品进口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不利影响、维护我产业安全和农民经济利益做了有益尝试。

政府重视,农业贸易促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在财政支持方面,中央财政加大了农产品出口退税力度,设立了农产品营销促销和贸易促进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安排农产品出口企业优先享受国家的“免、抵、退”税政策。在信贷和保险支持方面,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农产品出口卖方信贷业务已在部分地区和产品推广实施,许多地方给予出口优势产品和出口龙头企业优先提供贴息优惠贷款和一般性贷款等扶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过保险项下融资等服务加大了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贸易融资的力度。在贸易便利化服务方面,国家出台了减免出口农产品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用的相关政策,各地加强了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服务,简化程序,加快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出口通关速度。

上一篇: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体... 下一篇:山林青腿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