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水的象征性意义

时间:2022-10-24 04:36:43

内容摘要:《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湘西边境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城边有一小溪。小说就是围绕着这条溪水展开的。在这个故事里,水不仅是背景,还是个主角。水,在《边城》中被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水,是翠翠与老船夫安身立命的渡船的载体。千百年来它一直流淌着,不知疲倦,渡船载了无数人从它身上过,来来往往。不仅如此,水更是贯穿了小说中每一个人的生命。它带走了翠翠苦命的母亲,见证了翠翠与傩送的一见钟情,目睹了热闹的龙舟赛,埋葬了大老年轻的生命,带走了二老的消息,还会陪伴翠翠一直等待下去。

关键词:《边城》 水 象征义

一.水与人性意义

童年的沈从文生活在风景如画的湘西凤凰沅水流域,他的童年是在水边度过的。在这里,他玩自己的游戏也看河边的人和事,对水的认识是他创作的深厚基础。水给予了他灵性。但其实,沈从文小说中大段描写水的场合不多,他将水的色泽浸润到他所塑造的人物上去。众多人物构成的人情氛围,都有了水的色彩。翠翠是外表如水一般晶莹剔透,内心像水一样纯朴自然的女孩。“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黝黑健康的皮肤,在青山绿水的浸染下清明的眼睛,灵动如山中的幼兽。她是少女的灵气与水的灵动、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完美的结合。翠翠性格中的温柔、纯净、对爱情的忠贞也都是水之美在性格上的体现。又如老船夫,朴实忠厚,对陌生人的热情好客令人神往。“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的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老船夫勤俭、诚朴待人宽厚。这种将心比心体贴他人,丝毫不为利益所迷惑的美丽心灵恰如洗涤人世间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尘埃污垢的圣水。

二.水与生命意义

水是生命的象征。在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宏观考察中,几乎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洪水再生神话。而且,这种神话都有共同的主题,即世界万物皆诞生于浩瀚无垠的原始大水中,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洪水,那个人类于水中再生的惨烈图景,在各族人民的祖先心里烙上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一种亘古绵延的最深远最普遍的民族记忆。在原始的直观思维中,水就等同于生命,但是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水的这种生命含义在西方被具化为大海,而在中国为河湖之水。在沈从文心中,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它天然清澈,洁净灵动,刚柔相济,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一面象征着柔美的宁静,一方面也带来死亡和毁灭。

开头第二章写道:“某年水若来得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大水冲去,大家皆在城头上呆望着,对于所受的损失仿佛无话可说,在自然的安排下,眼见其他无可挽救的不幸时相似。涨水时在城上还可望着骤然展宽的河面,流水浩浩荡荡,随同山水从上流浮沉而来的有房子、牛、羊、大树。”在这里就像是洪水灭世的神话再现,写到水带来的灾难的图景,为后文的雷雨之夜埋下了伏笔。在那个接近尾声的雷雨之夜,大水冲倒了象征船夫生命的白塔和渡船,老人死在雷雨将息之时,小说的悲剧性在这个时候被推向了高潮。“门前已成为一个水沟,一股水便从塔后哗哗的流来,从前面悬崖直堕而下。并且各处都是那么一种临时的水道。屋旁菜园地已为山水冲乱了,菜秧皆掩在粗泥沙里了。再走过前面去看看溪里,才知道溪中也涨了大水,已漫过了码头,水脚快到茶缸边了。下到码头去的那条路,正同一条小河一样,哗哗的泄着黄泥水。过渡的那一条横溪牵定的缆绳,也被水淹没了,泊在崖下的渡船,已不见了。”另一方面,水象征着无限的活力,大水之后,“便常常有人驾了小舢板,一见河心浮沉而来的是一匹牲畜,一段小木,或一只空船,船上有一个妇人或一个小孩哭喊的声音,便急急的不拘把船桨去,在下游一些迎着了那个目的物,把它用长绳固定,再向岸边桨去。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这里水上的冒险援救象征着毁灭后的复活。在端午时,全茶峒人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支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长潭射去。”“水面上第一次听到了鼓声,许多人从这鼓声中,感到了节日临近的欢悦。”端午时的水,是欢乐的,是热闹的,是和谐的。它承载着人们对传统的追忆,彰显着边城人的蓬勃向上的活力和勃发的生命力。

又如,翠翠的母亲在爱人服毒自杀后“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这里很明显展现出这样一个神秘的现象,一个生命存活了,另一个生命继而死去。其中推动这个新旧交替过程的关键性因素就是水。又如,大老天宝的死,其实是给二老与翠翠的爱情让了路,因为“兄弟两人在这方面是不至于动刀的,但也不作兴有‘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对面时做出的可笑行为。”他的死在某一瞬间让读者看到了傩送与翠翠爱情的生的希望。让水性如此之好的他死于水中,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水是生命进行新旧交替的媒介。

三.水与道的意义

在道家学说里,所谓“大一”即“太一”、“太极” 是古人心目中至高至极派生万物的本原,而“大一”却需要水的辅佐才能成天、成地、成万事万物,可见水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为崇高的。先哲们早就在探索“水”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从生理需要的角度 更是从精神追求的角度。被称为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的泰勒斯就认为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沈从文生活的湘西,历史上一直是苗族、土家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作家便沿水溯源,去表现出受到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那一般深忧隐痛。沈从文曾这样感叹:“凡美丽的都不容易长存,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生命在一种无法预测其结果的人生浪涛里沉浮,任何一种偶然的因素都可能使他们的人生命运改观。沈从文人生的大起大落,命运的漂泊起伏,亲友的聚散离合,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使得沈从文对人生有了悲观的认识。他的小说里有一种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主导着人物的命运,似乎人的命运总是不可逃脱的悲剧。文中不止一处透露出对命运的无奈。老船夫在听说天保死了后说:“我有什么卓见可言?这是天意!一切都有天意……”中寨人也说:“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宿命论在老船夫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的看望天南角上的一颗星子,心想:‘七月八月天上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在雷雨之夜以前,老船夫说:“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仿佛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命运。在老船夫死后,果不其然有流星划过天际。“‘呀……’一颗大流星使翠翠轻轻地喊了一声。接着南方又是一颗流星划空而下。对溪有猫头鹰叫。”

水自古以来就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水的形象。从小在水边长大的沈从文自然也受到水的深远影响,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水浸润了每一个细节。湘西世界也是建立在水上的人性神庙。

参考文献:

[1].李娟,《从看沈从文的生命视界》,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总第79期)

[2]施铁,《建筑在水上的世界——沈从文小说中意象初探》,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5月第1期第14卷

[3]蔡云琴《一次文化阅读课的文化之旅——从康拉德与沈从文的比较看水/海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意蕴》,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总第93期)

[4]郭晓莹,《一派清波溢笔端——浅谈沈从文创作中的水及其象征意义》,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年4月第8卷第2期

[5]李黎雁《悲凉而上感的人生乐音——流露于边城中的人生寄托》保山师专学报2000年6月第19卷第2期

朱蔚青,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试验班。

上一篇: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下一篇:让细节在三读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