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边城》中“边城”人的生命形式

时间:2022-07-20 01:57:14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作为一部乡土题材的小说,《边城》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湘西。沈从文在其中描写了湘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进而以此为载体探讨了“边城”人的生命形式,他赞同“边城”人生命自为的人生形式而反对像都市人一样没有生命活力的人生形式。

关键词:边城;生命形式;生命自为

一、乡村人生形式的探索

沈从文在他构造的湘西世界中向读者展现了他对乡村的人生形式的探索,但这种乡村人生形式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其表现现实人生形式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独特的视角表现出湘西底层社会人民群众的朴素和谐、乐天知命的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这一系列的作品不同于《边城》,它们都是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向读者再现出20至30年代湘西山村人民的苦乐人生。在这种人生形式的探索中,沈从文的感情是复杂的,虽然作品里充满了热情,但其间还是不难看出他淡淡的悲凉与惆怅。

对于沈从文对这种乡村人生形式的探讨,一方面是其人生和文学理想的体现,还有就是沈从文在经历了从湘西边城到都市文明的转变后对于人生和人性的再一次探讨。所以说这种探讨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沈从文在看透了人世变态后也会更加容易地总结出那些他所经历的,这种现实的人生形式在被他一一体验后,会更深刻的看到这种人生形式存在的弊端,或是这种人生形式给人民带来的不幸。从而理想的人生形式自然而然地便形成了,这就是《边城》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不管是年轻的翠翠、天保傩送,还是年长的老船夫与船总顺顺。在这样的世界中,即使是悲剧,也不是由于人性恶造成的,这样的人生形式在谁看来都是理想的。尤其是在经历了从“乡下人”到生活在都市中的“乡下人”的转变后,沈从文看到的和想到的自然会将湘西边地与都市生活作出比较,而比较之后,也自然会看到“边城”人的率性、真诚、不做作和都市人的虚伪、没有生命力。这些对于作为一个“乡下人”来说的沈从文,是他无法彻底融入都市社会的一道屏障,也是他对都市社会根本无法理解的一个理由。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写出的《边城》,沈从文便把“边城”比喻作了家乡,他深深注入“边城”和“边城人”中的情感就是他对家乡及家乡人的情感。看到翠翠,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一个湘西土生土长的小姑娘就在身边说话玩耍;看到赛龙舟的场景又仿佛置身于其中,这种看《边城》身临其境的感觉都是源自于作者自身的感受。

二、生命自为的理想之歌

说到边城人的人生形式,那种理想的形式可以看作为湘西人的生命自为的形态。虽然说边城人是信天命的,但是这种天命在他们看来却又不是完全在意识中需要被认同的,在当时半封闭与文化启蒙相融合的边城社会中,造就了边城人独有的精神状态:一方面他们本身本就带有优秀的品质,但另一方面“主体精神的蒙昧又使他们无法加入外部世界的竞争,他们的诚实、淳朴反现出‘呆’相”。[2]这些不论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相互矛盾的,而沈从文则对这种矛盾的状态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天保、傩送和翠翠他们是自然的儿女,他们保留着自然赠予的优秀品质,这是“边城”这个地方的人们所拥有并且相信的东西,在本质上,他们的生命是处在沉睡状态中的,这里的沉睡不是说他们的生命没有活力,而是指他们的认识中对自己的生命没有正确的理解,只是单纯的认为一切是天命所为。但是无论是在沈从文的思想中,还是他表现在作品人物中的思想中,他们的潜意识里是想要与命运相抗争的,他们想要有自己的生活,只是这种想法都还没有成形,他们自己也无法明确这种潜意识里的反抗是什么。“边城”中的老年人与青年人都是有这种意识觉醒的。老船夫对女儿的命运感到伤心,他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主宰,可是在潜意识中他还是不想认同这种命运,他对女儿的命运做出了思考,但由于这种意识的不成熟性导致他的这种思考得不出结论,并且他也无法对既已发生的事实进行改变,但这可以说是老船夫对生命的存在一种自为的意识。此外,从老船夫对翠翠说的这一番话中:“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也可以看到老船夫开始对“人”这个个体开始有所思考、有所觉醒的痕迹。而“边城”中的年青人们对这种生命自为的形态则更加地能体现到行动中去,二老傩送在大哥死后,家里又想让他娶团总的女儿的时候,他对父亲说要渡船不要碾坊的这一席话,里面还是有关于“命”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对这“命”的反抗,他可以明确地表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更是通过行动表达出他想要什么,他选择了离开,这可能是在这种矛盾之下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年轻人们生命自为的方式之一。结合沈从文自身的经历来看,边城人的这种生命自为是可以被称作一首理想之歌的。十多年前,沈从文的生命就像是古老的湘西人一样,它被所谓的“命运”所主宰,它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波逐流,没有任何自主的成分。他为了摆脱这种命运论的枷锁,取得支配自己人生命运的权利,离开湘西,走进了大都市。沈从文把自身的命运与《边城》中人物的命运相结合,进而所做出对生命的探讨,不得不说是他对故乡人命运的一种思考,也可谓是他《边城》中故乡情结的另一种所在。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5.

[2]康长福.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07:115.

作者简介:张悦,女,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读研究生,文艺学专业。

上一篇:《广玉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以果子告别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