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引入前置表现的策略

时间:2022-10-24 04:06:39

日语教学引入前置表现的策略

摘 要:“前置表现”的大量使用是以日语为母语者语言方式的一种体现。对日语学习者来说,能否正确地运用“前置表现”也标志着其掌握日语的程度。在日语教学中渗透“前置表现”的概念,培养学生使用“前置表现”的能力从而达到交际目的,是必要的。

关键词:日语教学;前置表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39-02

从日语教学方面来看,目前国内外的教科书中,只是对接续助词“が/けれども”等的语法功能解释得比较多,比如“すみませんが……”、“失礼ですけど……”中的接续助词具有所谓的“前置表现”功能。但明确地引入“前置表现”这一概念,并解释其用法的教科书尚未发现。又因“前置表现”在句法分析时作为独立语处理,属于句子的外位成分。日语的此类表达似乎比汉语用得多,如“お言ですが”、“……というと弊があ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が”、“弁解がましくてご勘弁ください”等等都很难准确译成对应的汉语,或者汉语也无法译出,所以“前置表现”的概念始终没有明确地引入日语教学。在日语教学中,以外国学生(非日语母语学习者)为对象,深入研究如何能更好地掌握日语的“前置表现”,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一、“前置表现”的定义及分类

(一)“前置表现”的定义

“前置表现”的概念,在日本语法界尚无统一的定论,根据会话条件的局限性、分析角度不同,呈现出多元性等现状。

这里列举一些国外学者对“前置表现”的研究来做参考,如:Brown & Levinson(1987)“相手に配を示すコミュニケションとして、ポライトネス理を展している”。是作为一种会话中交际手段体现对别人的理解,进行礼貌的对话。生田(1997)“相手の「面子をかす行を行うに、それを埋め合わせたり取りうための言づかいがしばしば用いられるとされるものである……”是指要实施伤及到对方面子的行为时,策略地采取的补救性语言。

中国学者对“前置表现”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陈风(2012)“出现在进入正题或话题部分之前并具有引出正题或话题这一基本功能的表述,其使用与否对后续部分的成立或说话人与传达的基本信息内容没有影响,具有这种功能的「前置き表的语法形式为由接续助词「が/けれども引介的词语”。但这个定义有局限性,广义上的“前置表现”除「が/けれども外,还包括更多的表现形式。

综合以上各学者的理论研究结果,本文将日语的“前置表现”简单地定义为引入正题前的有礼貌的、文雅的会话策略。

(二)“前置表现”的分类

杉户清树(1983,1989)和才田いずみ等人(1983),将“前置表达”作为“メタ言表”或称“注表”的一部分进行了考察,但并未形成“前置表达”的系统研究。近年来,大容子(1999)的《テレビにおける前置き表――“ポライトネス”の点から》是局限于电视讨论场景下的研究,并且给出了“本に入る前にわれ、コミュニケションを滑にめるためのストラテジとして使用される表を‘前置き表’とする”的前提,没有阐释“前置表达”内容及句法结构上同后续主句的关系。梅冈巳香(2004)在《日本表の特をさぐる》中,仅对演讲中出现的“前置表达”(んですけど/が)加以研究。

中国学者陈臻渝(2007)《日本会における前置き表配の表方法によって》,则将“前置表现”定位于日语会话中。

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将“前置表达”划分为“顾忌式”和“传达型”两大类。举例说明的话,“顾忌式”并不影响话题中信息的传达,其使用的目的是对听话人的某种顾忌;而“传达型”的使用则会影响到信息内容。“前置表现”的特色就体现在“顾忌式”中,总结其常见的表现,分设以下四种类型:基本礼节型、抱歉谢罪型、共感共识型、预告阐明型。

鉴于文章篇幅有限,且日语会话中“前置表达”形式纷繁复杂,例如 “お言ですが、私はそうは思いません”、“はころころわりますが”等等这些表示拒绝的“前置表达”形式,很难归入上述任何一种分类,可以说其下位分类研究也有待完善。

二、“前置表现”在交际及教学中的重要性

2000年日本国语审议会向日本文部省提出的报告提出敬意表现的这一概念, 列举了像“恐れ入りますが”、“ちょっとおねしますが”、“夜分すいません。ですが”等这样的“前置表现”形式。虽然这些所谓的套话不能直接影响交流的内容和效果,但是如果使用恰当,能够体现出顾及到听话者的人格、立场、状况、心情、感受等,并对说话人自身的形象也有所提升,表现了交际双方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敬意表现并不看重并拘泥于语言形式,而是强调其语言表达功能。注重的是交际对方的人格立场、状况、心情感受及交际的场合,且对说话人自身的形象也有影响,主张交际双方给予相互的尊重。敬意表现包括敬语及敬语以外的各种表现,在报告中“前置表现”作为敬意表现得到了强调,并且被肯定在语言生活上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足以看出“前置表现”在敬意表现中重要的位置。

报告中“代社会における言づかいの核を成るものは、コミュニケションを滑にする言遣いとしての敬意表である……”。众所周知,社会生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成的。人类需要了解、沟通、交往,只有通过建立和维持良好、和睦的人际关系,才可能顺利地与人交流,在集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以在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敬语的表达模式,而应该从敬意表现这一角度来引入敬语表达和“前置表现”。最好将我们的母语和日语敬意表现进行对比,使学生掌握两种语言的异同点。

如果想用日语顺利地交流,不但需要相应的语法能力,灵活地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是必要的,可称为驾驭语言的综合能力。在日本社会,提倡利用敬意表现来建立和维护和睦的人际关系,使交际目的顺利达成。我们在日语教学中,也要加强敬意表现的培养意识,使学生具备运用能力。报告中最后补充道:“(外国人にする)日本教育においても、いわゆる敬のみにとどまらず、敬意表という新しい点からの教育が望まれる。”向日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推广敬意表现的要求和希望,“前置表现”作为敬意表现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作为日语教师首先要把“前置表现”作为表达敬意的主要手段,加深对“前置表现”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讲授敬语表现的同时,将“前置表现”的概念贯穿其中,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敬意表达的这种能力,向学生传授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方法。

三、在教学中引入“前置表现”的策略

“前置表现”作为敬意表现的一部分,应同敬语的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敬语注重的是语言形式及交际双方的上下关系和亲疏关系;而“前置表现”的使用则注重如何在会话中体现出顾及到听话者的人格、立场、状况、心情、感受等。

下面将根据本文中“前置表现”的分类,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引入“前置表现”。

1.基本礼仪型。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语言礼仪,在句子中起到传达敬意的作用不影响句子内容。对我们熟悉的人,对话中是可以直接表达我们说话意图的,但是如果从基本的礼仪角度考虑,“前置表现”还是很必要的。如。

(1)お手数ですが、ここにお名前をいていただけますか。(麻烦您请将名字写在这里)。

(2)お差し支えなければ、ご先を教えていただけますか。(如果可以的话,能告诉我您的联系方式吗?)

2.抱歉谢罪型。作为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日本

人,在会话中大量地使用表达歉意的“前置表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すみませんが……”、“申しないんだけど……”,说话人企图通过对前句“前置表现”的分析,让听话人自己意识到后句的内容,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从而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1)こんな夜分くに申しありませんが、急な用事ですので。(这么晚打扰您实在是抱歉,但是我有急事要说。)

(2)いけど、ドアめて。(不好意思,请关一下门。)

3.共感共识型。通过前句的“前置表现”,表达站在听话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能够体会到听话人的心情并且和听话人有同感。

(1)せっかくのご好意はありがたいが、我々には心にめた店がある。(非常感谢您的好意,但是我们已经决定去哪个店了。)

(2)持ちは分かるけどさ、他に言い方ないの。(我理解你的心情,没有别的说法吗?)

4.预告阐明型。通过前句的“前置表现”,预示或解释后句中的内容,借以打消听话者由于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不愉快。

(1)これからのことなんだけど、できれば旅に出たいんだがどう思う?(以后吧,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去旅游,你怎么想?)

(2)はわるけど、太子って知ってる。(对了,你知道圣德太子吗?)

参考文献:

[1]陈臻渝.日本会における前置き表――配虑の

表方法[J].におて[日].言语文化学研究,2007,(2).

[2]陈风.“前置き表”的语言策略及文化意义[J].日语学

习与研究,2012,(1).

[3]代社会おける敬意表(案)[EB/OL].http://www.

net.go.jp2000.

[4]郭举昆.日语的敬意表现与教学中的留意点――以接续

词“が”的“前置き”表现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3,(3).

上一篇:世上最爱我的人 下一篇: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