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4 03:49:08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之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而现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岗位来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求,出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探索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因素,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减轻就业压力。为有效缓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少数民族大学生、高校、社会和用人单位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20 ― 02

探索分析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因素,研究缓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应对当前的就业压力,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顺利就业。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一)身心素质因素

用人单位都注重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所以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身高、长相、性别、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有身体缺陷,都是招聘单位首先考虑的因素。由于高校扩招造成的生源质量下降,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不足是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目标缺乏理性的思考〔1〕。在找工作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容易好高骛远,不能准确认识自己,对就业待遇期望过高,不愿意去一些偏远地区和艰苦的岗位,人为的造成就业困难。还有些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活缺乏方向感,没有清晰的计划,感觉无从下手,在社会实践中遇到困难时,抗挫折能力低,极易产生消极情绪。

(二)专业素质因素

高校扩招势必造成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下降,而大学生相对来说比中学生更加自由,有的大学生难以做到自我监督,花费大量时间在玩乐上,造成学业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专业基础知识极其薄弱的问题,这样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另外,不少大学生是从应试教育中过来的,过分注重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这种专业素质薄弱必然会给毕业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家庭环境因素

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不仅就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也涉及到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周围家人、朋友的关系。虽然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但多多少少都会受到自己周围环境的影响。在郭云贵(2010)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来源与对策”研究课题中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一部分来自家里人和同伴,九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家里人希望其能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2〕。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对学生影响较大,周东斌(2005)的研究显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3〕。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就业。

(四)高校教育模式因素

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应试教育,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一样,人才结构单一,出现就业困难的状况。很多高校不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科学的就业理论指导,不利于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很大关系,市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业课程的设置,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外界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围绕市场要求做出相应调整。而不少高校存在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的现象,所招专业不符合社会需求而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有的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完全是根据师资情况,导致毕业生毕业后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无形当中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五)就业市场供求因素

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大〔4〕。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人数逐年增加,而社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求没有增加太多,这就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增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就业压力。此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许多企事业单位都在整顿精简,也会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压力。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小企业濒临破产,用人数量在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难度。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量不足也是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

(六)用人单位的因素

在现代招聘中,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更加挑剔、更加苛刻,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把应届毕业生排除在外。另外,在就业市场中还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女性在就业时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用人单位能为学校提供用人需求信息,帮助高校及时进行专业课程的调整,保证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供需匹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用人单位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的机会,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但没有相关的政策能确保用人单位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用人单位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浪费自己的资源去接纳培养学生,这也是导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整体实践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缓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少数民族大学生首先要建立客观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在选择职业时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过高或过低的职业素质评价都会影响自己未来的就业发展。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学会借助就业辅导,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准确选择职业。其次,要改变片面追求高收入的就业观念,理性就业,积极配合政府人才资源的配置,既要考虑自身利益,也要考虑国家的需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最好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为以后选择更好的工作做准备。

(二)调整专业设置

在我国的高校扩招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增多,但是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大学生大同小异,使人才市场出现结构性就业难的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在变化。因此,高校也应做市场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掌握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对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合理的修订,以使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在满足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指导毕业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应该把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择业、就业政策,掌握必要的求职方法,拓宽他们的就业思路〔5〕。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大一新生要对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对所学专业的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将来的就业前景等有所了解。大二学生要根据性格、兴趣和就业意向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大三学生要继续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大四学生要积极准备就业,高校应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做好各种就业准备,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缓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四)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要努力发展经济,提供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要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还是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近年来,我国实行许多就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从提高待遇入手,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工作条件,满足他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只有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国家要出台政策,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促进其加快发展,吸纳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到第二、第三产业去发展。

(五)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状况,使社会上出现一些拉关系、走后门的不公平现象,而且有些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具有几年的工作经验等因素给应届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而由于女生的先天条件弱,很多职位限制招聘女性,形成某些职业的性别歧视。针对这些情况,政府要在就业市场、就业立法等方面做出努力,可以借鉴国外在就业保障方面的先进做法。公平公正的就业市场环境能够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看到希望、努力奋斗。

(六)建立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高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还要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形成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双向沟通,高校为用人单位培养可用人才,用人单位提供实习岗位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既帮助了学校培养学生能力,还能使用人单位对实习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以互利互惠的原则,使高校和用人单位形成联系,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有机会去实践实习,在实践实习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各项能力,这同时也增加了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认识。

〔参 考 文 献〕

〔1〕张耀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123-124.

〔2〕郭云贵.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来源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1,(13):38-39.

〔3〕周东斌,罗嘉文,林伟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03):76-80.

〔4〕张耀庭.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考研心态问题及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07-109.

〔5〕张耀庭.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53-56.

上一篇:何穗 外国人的审美终于在她的身体上和我们达成... 下一篇:最好与最痛是一对双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