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模式下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形式初探

时间:2022-10-24 03:48:28

基于环保模式下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形式初探

【摘 要】以波难公园为例,分析了在以环保为主题的今天,商业建筑和环保理念的结合问题,力求通过探究外国成功的环保建筑,为中国商业建筑的发展方向指明方向,使得在大的环境保护理念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建筑

【关键词】绿色建筑 商业综合体 环保 建筑形式

在人口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环境等问题的大背景下,各种综合体的出现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商业综合体具有高度集约化的建筑形制已然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这种集办公、购物、餐饮娱乐等一体化的建筑模式,具有多功能、高效率的特点,这种特点也很好的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成为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中心元素,大部分的商业圈带,和综合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这种看似繁荣的大背景下,回到本质问题,由于建筑形式的自身特点,建筑面积过于庞大、人口密度集中,功能繁多等特点,使得所需土地面积庞大,即使在原址改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环保,节约背道而驰,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节约土地同时又可以减少消耗,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

在土地比我国还要严峻的日本,各种最大化利用土地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作为商业综合体,最著名的莫过于难波公园和波多依运河城,我们就以难波公园为例,看看一个废弃的棒球场,如何改变成为一个集环保和美观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为我国的建筑发展提供参考。

1 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心、枢纽中心或者商业中心均出现了象征城市中心圈的商业综合体,可以说商业综合体的出现是必然,这种把商业、办公、会所、酒店甚至公园这些形态集中在一起形成耦合关系,各功能分区间成为一种相互依托,成为一种高效多元化的建筑组合。它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彼此间的功能作用,来吸引不同人群,创造出多样化的现代都市消费及生活模式。

大型商业综合体外部特征方面主要包含了高可达性、高密度性、整体统一性、功能复合性,即需要较为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可以紧密的与外界相联系,同时这些建筑大部分为城市的标志,人口密度较大,工作日人口与周末人口有着互补关系,建筑风格统一,有着完整工作生活配套体系,互相补充。内部空间主要特征为较大尺度空间、树道型交通体系、现代城市景观和高科技设施。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背景牵涉到几个问题,首先是定位,通过对于商业综合体的了解,加之它的地理位置,我们常见的综合体所在位置有以下几种,交通枢纽、城市CBD、开发区、商业街区、大型交通设施聚集地、会展中心和风景区。这是我们常见的商业综合体的区位选择,也融合了当今城市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交通、人口、环境这些因素。

日本,我们口中常说的岛国,从这里就体现出这个国家的寸土寸金,我们见过很多典型的日式建筑,胶囊旅馆,各种小户型建筑,都是日本土地资源匮乏的标志,如果在市中心建造大型商业综合体,新的土地资源不可拥有,只能在原有得旧的土地资源上进行重新规划,因此,如何在旧有的土地上进行规划,如何在庞大的交通枢纽中建立一个新的建筑,或许难波公园会给我们答案。

2 难波公园概况

2.1 难波公园的建筑设计

难波公园可以称作一个集人文、娱乐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综合体,难波公园的原址是一座棒球馆,临近难波火车站的一片商业区,开发商为日本NK电器铁道公司,开发商邀请美国捷得设计事务所为其设计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作品,捷得因此将难波定义为城市公园,这样的设计为喧闹的城市带来了城市中的绿洲。难波公园的整体构思为一个斜坡公园,采用空间向上退台的方式,形成高地公园,并且在外部采用暖色石材模拟成为自然峡谷,与大阪城市中的灰色混凝土饰面的建筑群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建筑本身的植被交相呼应,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因为建筑本身具有的高差,绿色植被可以很好地消除高差所带来的心理障碍,使得与周边景观和谐过渡。颠覆了传统建筑的机械僵硬的印象。这种开放的公园氛围,为人们提供了完美的游乐场所,这种所谓“场所制造”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图所示)。

2.2 项目功能构成

难波公园主要由空中花园、商业中心、写字楼及公寓构成。首先入口做岩石覆盖处理,仿佛至于峡谷之中,商业中心与传统商业综合体相仿,2层-8层为商业中心,涵盖了多种购物空间,办公大楼毗邻难波公园,主要作为商铺及写字楼。这种开放空间将商业餐饮娱乐等完美融合,是人们能够享受到公园漫步、参观、娱乐的效果,是消费者置身植物海洋,成为一种特殊经历。

2.3 园林景观

项目的景观规划主要利用了相比与周围环境较少的自然元素,其独具特色的树林、岩石、峭壁草地、溪流、瀑布池塘以及露天花园,这些看似与城市环境几乎没有任何牵连的景观元素,都被一一用在这座商业建筑之中,充满自然气息。使顾客产生一种全新空间体验。首先植被挑选多为耐寒植被,能够适应寒冷冬天同时为了能够丰富植物层次,会有些季节性植被被引入,可以达到变换颜色目的。内部每层景观都有不同主题,包括花卉、林木、剧场、游乐等。为顾客带来不同层次间的感受。这种自然景观的结合与利用,极大地丰富了商业情绪,使人们能够在城市中也能体验和自然的接触。

3 对国内商业综合体的启示

根据上文对于难波公园的建筑形式以及内部空间进行初步探索后不难发现,难波公园的成功并非偶然,设计师对于旧址的利用以及空间的重新规划,让这座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对于我们建筑师来说,应该如何采取有效方法做到既节约用地资源,同时又做到建筑本身的绿色,有以下几点建议。

(1)建筑本身。就建筑本身来说,首先在选址上首先应该考虑能否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划分空间,最大限度的节约旧建筑的拆除产生的巨额费用。因为相对于在边界的新城区的建造,旧城区中心的建筑选址及建造首先的难题在于如何对于原有建筑物或者原有规划的拆除,但往往旧建筑所占面积或者所占区域面积较为庞大,如果选址条件允许,借鉴外国优秀案例,大部分商业建筑对于原有建筑重新划分,这样既节约了拆除成本,同时又能节省建造成本,做到一举两得。

(2)建筑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的处理上,首先是动线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随着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其内部空间不再仅仅要求基本的功能,同时追求动线上的人性化合理化,甚至趣味化。我们要把内部动线空间纳入设计中,合理进行划分,要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路径和节点的方向性,识别性和趣味性。可以加入不同功能的元素,使其满足购物者心理感受,更好的设置公共活动空间。

(3)建筑走向城市。建筑是城市基本单位,建筑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规划,面对地少人多的窘境,建筑和城市的连接需要站在城市的角度,实现功能化、立体化的效率空间,合理使用综合体内外部交通空间,构造垂直式交通环境,不仅高效的创造出商业娱乐办公空间,同时这种交通流向更好疏导拥挤交通,不仅优化本身交通环境同时也大大优化城市空间。类似于难波公园的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很好的做到了人车交通环境的立体式分流,大大节约人车时间,其合理的交通流线组织成为商业建筑典范。

(4)建筑绿化。以难波公园为例,商业建筑不仅仅应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休闲方式,同时为人们的娱乐休闲提供一个全新的“自然场所”。这里的自然,虽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但是这种场所意境的营造,应该更加接近自然属性。我们应该注重如何把绿色元素引入城市中来,同时也要考虑如何连贯综合体内外部绿化和动线空间,找到建筑景观和动线空间的平衡点。

(5)建筑文脉。建筑外观形式多种多样,是不能忽略商业综合体和城市关系,虽然现代社会综合体内部空间形态都变化多样,但建筑与地域文化结合,建筑文脉的丢失是当前最大的问题。大量的照搬模式,虽然其形态多样化且与地域结合点较差,丧失原本自己处于地域的文脉特色,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于文字上,建筑的体现或者说建筑文化的体现及传承使我们作为地域设计的必要使命。综合体的规划要注意与当地的风俗、气候、文化、习惯相结合,建筑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空间再到与城市的结合都要参照当地文化特色,当每个不同的城市有了其本身的地域属性,那么我们的商业建筑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一笔。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城市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和发展成为必然,在当今日益严峻的环境条件和土地条件下,如何寻找到两者间的平衡以及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做的环保,在建筑生态上整合环保理念,是我们作为城市建设规划或者建筑设计需要考量的问题。本文只是参考外国优秀案例,对一些条件允许下的一般情况作为分析对象,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进行重新研究的特例,文章只是对于国内商业建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商业建筑真正做到所谓的“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目的,那么本文所列举的案例以及提出的设想,直到付出实践,才能使中国的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模仿。

难波公园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建筑精髓无非体现在以下几种:可体验的场所、当地文脉的融入,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景观、各个空间的有机融合。

城市中心的重新规划,要考虑到实际的问题,不仅符合我们的国情,更要走进需要建设的建筑体所在的具体环境中去,才能因地制宜,做出最符合实地实情的综合型商业建筑。建筑本身没有对错,放在现实环境中,其形式的“美与不美”也因人而异,纵使我们做出再多“美的”建筑,但是如果其功能不完善,同样造成巨大的浪费,再美的建筑也不再美丽,作为艺术工作者,或许我们一个人所能做的不多,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绿色环保的内在意义,那么也许属于我们的绿色环保建筑会像雨后春笋般的屹立在每个城市的中心,这不仅是我们设计者的愿望,更是存在于城市中的每个人共同的心愿。

上一篇:关注生活中的“伪造食品”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