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城市泵站管理的体会

时间:2022-10-24 03:23:26

对加强城市泵站管理的体会

摘 要 在城市排水泵站的运行管理中,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泵站的社会公共效益,达到高效经济的运行目标,是市政设施管理中必须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概述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各项功能日趋完善。与此相应,市政设施的建设也在进一步完善,担负着城市排除内涝,维持城市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城市排水泵站,作为城市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市正常秩序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原有的设施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新建的设施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对于城市排水泵站,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泵站的社会公共效益,达到高效经济的运行目标,必须要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这是一个包含着行政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管理和考核管理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以下是笔者从事泵站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

二.泵站管理的主要内容

泵站管理是一项内容十分丰富和繁杂的任务,可包含泵站运行中的各个方面,但主要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1.行政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职工管理、档案管理和环境管理。

2.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完好率、设备维修、设备工作环境等。

3.三是生产管理,包括运行制度、现场观察监测、能源单耗、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科研与技术革新。

4.经费管理,包括会计基础工作与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运行费用管理、大中修经费管理。

三.泵站管理应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作用

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分清主次,紧紧抓住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工作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在多年的泵站管理工作中,体会到应以下面各工作为管理重点:

1.夯实基础,提高泵站有效运行水平。对内抓好各级责任制的落实,认真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严格制度,严格管理,定岗定责,规范程序和流程,经常检查、相互监督,使泵站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细化现场管理,强化设备维护保养。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严格执行设备维检修操作规程,注重设备的故障分析判断,逐渐变“变事后维修、抢修为事前维护”,全面细化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落实责任制,做到设备保养计划周全,设备状态记录准确,大力提高设备完好率。在日常的运行中加大对运行设备的巡查频率和力度,一旦发现设备异常及时停止运行中的设备,对该设备进行及时的检修,从而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细化过程管理。制定完善安全准入、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监督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对重大操作,具有危险性的作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控制和监督。认真排查隐患,及时整改安全隐患,落实保障措施。严格落实各项技术规程,以《城镇排水灌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根本,定期对泵站进行工况检测和安全鉴定等基础安全技术状况检查,掌握现状,查清存在问题,认真分析,为今后的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4.进一步提高基础资料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对基础资料提出明确的要求,必须做到规范、明确、清晰、齐全。按照“一机一档”的要求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对泵站运行中设备出现的故障,如何发现如何处理,故障的排查和维修情况,零配件更换情况以及处理后运行情况等做详细记录并存档,为泵站维护保养、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5.提高对大中修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对下达的泵站维修工程,认真落实项目责任制,明确项目责任人,从资质、技术、信誉和服务等方面加强对作业队伍和作业人员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狠抓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建立维修质量追究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大中修工程从设计、施工、验收的详细档案。

6.提高泵站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素质。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必须以人为本,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泵站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也缺乏高素质的技工和技师。特别是精通电气的技术人员,这种情况若不改变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很难完成泵站改造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及应用。

为改善这种局面,主要通过科学规范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建立业务学习制度,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等多样化手段创建职工业务技术交流平台,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职工的业务培训,着力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储备业务人才。使泵站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设备现状和存在问题,掌握检查,观测,运行控制和养护维修技术。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机电设备操作方法,能观测水位,判断水流流态类型,掌握基本养护维修技能。通过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做到人人都能独立胜任本职工作。

从优化人员管理着手,以团队建设为出发点,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员自身特点,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高效组合,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其能,各尽其职,使各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力量,提高运行效能,提升管理水平,也充分调动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强化制度管理,规范作业程序,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使泵站的运行操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设备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7.落实贯彻“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的原则,提高常态化管理水平。从细微处抓好,做到经常打扫站区,保持机房清洁干净,保持设备无灰尘,启闭正常。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情况,确保机组完好率,保证正常运行。对泵站进行建筑物经常检查,有无漏雨、裂缝和破损等影响运行安全和站容站貌的情况,检查启闭设备运行状况,对运转部件定期加油、止水密封,使制动装置运行可靠。汛期强化,非汛期定期清理丝杆,、保养。经常检查电气设备动作是否正常,有无漏电、短路现象,接地可靠,耐压试验等安全审验是否有效,所有检查均做好记录,做到有据可查。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工作实践,从而达到提高全体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8. 强化成本核算,加强经费管理,开源节流,厉行节约。从水泵的经济运行、零配件的合理储备、水位的优化控制、维护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车辆调度使用等方面做起,最大程度地降低泵站运行成本,努力实现泵站的经济高效运行。

四.深入不断地推进泵站各项管理

以上是笔者在泵站管理中的一些认识。但是,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任务,只有在不断的探素和改进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吸收新理论和新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真正持续提高泵站运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应和满足在社会迅速变化下,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上一篇: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理念的探究 下一篇:铁路桥梁维修加固的方法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