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良心理倾向的分析和矫正

时间:2022-10-24 03:09:10

中学生不良心理倾向的分析和矫正

摘要:中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问题是关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学生不良心理倾向的原因,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这种不良健身的矫正措施。

关键词:不良倾向;类型;原因;矫正

如何面对中学生的不良倾向,是关系到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如何对其进行矫正和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不断探索的课题。现我就这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的剖析。

一.中学生不良倾向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

这种不良倾向在学校中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1.散漫性倾向。有这种倾向的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不会自觉约束自己,自由散漫,行为随便。

2.攻击性倾向.有这种倾向的学生,性格暴躁,遇事冲动,自我约束力较差,在校内外打架斗殴,欺侮同学,故意损毁公共财物,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破坏性很大。

3.利欲性倾向.有这种倾向的学生学生,私欲膨胀,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是非不分。当他们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采取越轨行为。

由于这类学生大都追求低层次的兴趣爱好、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等原始欲望,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人员的引诱和教唆,很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类学生畸趣相投结成群伴,则不良影响会成为犯罪团伙的思想基础。

二、中学生不良倾向产生的原因

1.社会影响与学校家庭教育不一致。社会宏观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的中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正面教育效果。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基本单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诲,品行榜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会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溺爱骄纵的家庭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受;粗暴专制的家庭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修养低下的家庭教育使子女语言粗俗,精神空虚,追求低级趣味;而结构缺陷的家庭也是子女缺乏温暖,形成孤僻冷漠、懦弱乘戾性格。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使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育出现障碍,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难以产生正面教育的合力。

3.学校教育活动偏离教育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但由于诸多因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应试教育为目标而派生出许多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了学校正向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一.办学思想不端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轻素质,重尖子轻差生,这不仅冲淡了德育内容,同时也造成学生心理失衡。二,教育方法不当教师不主动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管理教育方式陈旧;方法简单偏激;冷漠放任;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不被立即和关怀,转而从友伴群或者到社会上去寻找安慰和寄托。三是学校生活单调乏味。特别在减负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课外活动时间相应增加,如不注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满足青少年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一旦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其代价可想而知。

4.学生个体内化的主管差异,中学生由于身心知识的发展,其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方式已不再是小学生的单纯模仿过程。如果在相同的环境影响中,一些学生由于理想水品道德水准的差异,选择认同有不同倾向的人或群体,他的个性倾向就会向不同方向发展学校中一些学习动机不强烈,兴趣爱好低层次,是非观念不清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形成不良个性倾向,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中学生不良倾向的矫正

矫正中学生不良倾向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细微的工作,我认为,从学校这一角度可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学校,班级的微观环境建设。学校虽然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对社会消极因素进行理想的控制,但可以通过建设内部微观环境来发挥正向教育功能。如,学校和老师无法限制学生接受大量的社会信息,但可以能有意识地培养指导学生形成交流、讨论,分析信息的习惯,对学生接受的信息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增强学生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学校可提供健康高雅的音响书刊,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主动抢占精神阵地。积极进取的学校舆论和心理环境,能对学生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预防不良倾向的产生。

2.在理解尊重中加以引导。中学生正处于半成熟期,智力水平尚不高,看问题尚不全面,个性倾向尚不稳定,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爱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对有不良倾向的学生,更要关心,不过分纠缠他们的某些失误,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深入他们的心灵在相互信任的氛围中给以关怀和指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理解他们在形成个性倾向中的反复和探求,耐心激励他们追求真知,追求完美的人格。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由于中学生不良倾向形成的原因很多,学生个性的生活背景千差万别,开展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直接矫正手段,教室可通过他们的倾诉深入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要,收集信息进行诊断,以朋友加师长的身份进行提出参考意见,帮助他们判断选择有价值的行为目标,确立正确的理解信念,培养健康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倾向,防止学生不良行为和不良群体的产生,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思想教育,注重教育效果 下一篇:从教人生有泪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