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学生心灵的灯

时间:2022-10-05 01:22:04

点亮学生心灵的灯

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 。

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教师丰富的知识、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当学生仅仅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而学习,其动力来自个体生命的外部,是一种游离与于心灵需求的外部动力。而教师崇高理想和敬业精神作用于客体学生,通过内化吸收,可以转变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常保求学创业所必备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心灵渴求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在这种学习类型的转化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起到了激发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的心灵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语言更富有魅力。教师的人格好比一部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其潜在的人格力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

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作用。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影响源,那么他们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动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久之,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美情愫。而且,更进一步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如春雨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作用。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时期,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坐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人格是学生行为的具体参照物,这个参照物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从而把教师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颜氏家训・慕贤》中说:“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汲取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学生就会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追随着教师的思想行为轨迹,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能找到教师作用的印记。

现状:教师普遍感觉教师难当,学生难教,一届不如一届。其实那是我们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新课改后,我们再用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成长,已经和时代格格不入了。尽管一些教师有多年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不错,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也感觉力不从心。都因为我们一直凭借过去的经验,没有分析学生心理特点所致。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没多少人愿意主动担任,觉得班务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有句戏言说:大街上走的人中,忧心忡忡的10个有8个是做班主任的。据专家调查:就“学校安排你做班主任工作,你持什么态度?”的问题做问卷调查,A.积极争取乐意接受B.学校安排就努力做C.学校安排不得不做D.能够不做阿弥陀佛。积极争取乐意接受的仅占31.50%。其实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研究新形式、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应对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学会理解和宽容,在日常班务管理中培养一批干部,规范一套制度,营造一种氛围,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给以悉心的指导,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实现班级的民主管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教师的人格魅力时时处处得以体现,用心与学生沟通,点亮学生心灵的灯。

上一篇:谁和我同组 下一篇:思想教育,注重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