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因素研究

时间:2022-10-24 03:02:40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因素。方法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0例临床疗效观察,一组200例采取安福隆治疗;一组300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另外有一组对照组100例仅用仅用一般保肝降酶药物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采用了安福隆治疗和拉米夫定治疗的两组疗效明显,HBeAg,转阴率各为51.0%与52.0%;HBV-DNA转阴率55%现53%。停药后一年HBeAg转阳率为42%与40%。HBV―DNA持续转阴率各为39%与37%,以上二组间二项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抗病毒药物中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拉米夫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65-02

目前,世界范围内超过3亿人已经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中国患者约占全球总数的半数以上,是典型的乙型肝炎高发区。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将近有3000万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而因HBV相关性疾病死亡的患者有近30万。数据触目惊心,对于HBV有效治疗的研究已迫不容缓。现阶段,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患者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是拉米夫定,此种药物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病毒药物之一。拉米夫定的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或者消除HBV病毒,以降低肝细胞炎症坏死情况发生的机率,减少肝纤维化程度,延缓该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拉米夫定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目前已经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在临床治疗上也开始大量投入使用,这极大地推动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程。为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不同治疗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以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安福隆组200例,男130例,女70例,年龄40-65岁,病程1-7年。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取得较好结果,对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患者进行了跟踪观察。300例患者中,男296例,女4例,40-65岁267例(89%)。对照组100例,男74例,女26例,年龄和病程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病例。均大于100iu/L-200iu/L;TBii20umol/L以下,血清标志HBsAg、HBeAg、抗-HBc三项皆为阳性(大三阳)HBV-Ⅰ阳性(班点杂交法)。

1.2 方法

1.2.1 安福隆组治疗方法 根据病人体重给药。60kg以上者500万1U,30-60kg者选用300万iu。30kg以下选用10万iu。前10d每日1次,皮下注射,以后隔日1次,持续6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用干扰素(α-2a)瑞士罗氐公司生产):每支300万iu。用药方法和疗程与治疗组相同,两组治疗期间,同时服用一般性护肝药物。如:维生素类,未加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

1.2.2 拉米夫定组治疗方法 试验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日,1次/日,同时口服双环醇片75mg(25mg/次,3次/日),连续用药48周。针对乙肝患者,临床上要求患者同医生双方进行密切配合,为减少肝脏的负担,要求患者要注意休息。慢性乙肝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和特快药,在治疗过程要求患者积极用药、合理安排饮食。综合疗法,根据乙肝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调配药物,达到最佳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和医生有耐心。

1.2.3 对照组 该组病人仅用一般保肝降酶药物(维生素C,复方益肝灵等),疗程不限,未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或应用上述抗病毒药物使用不足1个月者。

1.3 观察项目 所有病例治疗后每4周检查肝功能,乙型病毒标志物和NBV-DNA,并观察病状、体征、副作用,疗程结束后定期随访,还定期检查血小板、白细胞计数。

2 结 果

2.1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几乎所有病人均出现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乏力纳差等。多数病人为一过性,可在3-7天内消失。3例病人使用500万iu安福隆,在疗程的第二月出现白细胞下降,减量为300万IU后耐受治疗。2例女病人用药后2周出现血小板下降,皮肤淤点,月经量增大,停药后经对症处理后2周恢复治疗,退出治疗组,其它病人均对安福隆耐受,持续用药,完成疗程。

2.2 乙肝病毒指标改变的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结束的比较。HBeAg,转阴率各为51.0%与52.0%;HBV-DNA转阴率55%现53%。停药后一年HBeAg转阳率为42%与40%。HBV―DNA持续转阴率各为39%与37%,以上二组间二项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3.1 干扰素是由人体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具有广泛的抗病素,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近年来已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而安福隆(重组干扰素a-2b),是采用基因工程,不存在血液的隐性感染,且价位低,副作用小,疗效肯定。安福隆可抑制细胞外间质(ECM)成分的合成,促进I型胶原降解和抑制ECM沉积,减缓或减少肝硬化的发生率,同进还可改变抗体对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性,减轻或阻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损伤过程,使肝脏病变组织得到有效的改善。

3.2 拉米夫定可有效地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生化功能提高,并改善其肝组织。拉米夫定治疗HBV,避免患者肝脏再受病毒侵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药物可抑制聚合酶,阻止侵袭过程发生。其服用简单,方便,是现阶段治疗HBV较为有效的口服抗病毒药之一,它的出现,给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拉米夫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使病毒无法再组装新的病毒个体,从源头上阻止了乙肝病毒的进一步侵袭,终止了病毒在患者肝内的循环感染。另外,在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作用下,已受感染的肝细胞不断地被机体清除,改善了患者的肝脏炎症及坏死情况。

拉米夫定适应症广,口服方便,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目前,其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是,因为拉米夫定无法彻底消灭乙型肝炎病毒,而仅能一定程度地抑制,如果短期服用后,病毒复制过程仍可恢复,从而导致肝炎重新发作,因此,采用拉米夫定治疗,需长期用药,不能停止。然而,随着患者服用该药物的时间越来越长,体内病毒的耐药变异将逐渐增加,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正因为此类问题的存在,拉米夫定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仍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汝龙,王曼丽.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选评[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4):6-15.

[2]陈仕晓.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及问题[J].成都药学,2002,12(3):108-110.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上一篇:“私房片”里的爱与恨 下一篇:义乌着力探索创新计划生育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