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时间:2022-10-24 01:59:18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摘要: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所在,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中仍存在整体性欠缺、方式单一、措施不力等诸多问题,致使其不能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发挥切实有效地重要作用。因此,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与反思尤为必要。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质量;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62-02

随之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质量也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走访等多种方式,对东北三省的2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主管教学领导、系部主任、部分教师和学生共计300余人进行了为期60天的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0分,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回收率为96.7%。通过调研分析,初步掌握了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问题所在,经原因分析提出在体系构建中的几点意见,为相关研究带来了一些有益启示。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数是借鉴普通高校的模板,并没有体现自身职业教育应用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特色,因此在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时并不能发挥切实有效地作用。

(一)整体性欠缺

在所调研的20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整体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本没有,大部分院校正在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优秀(合格)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要求完善本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已经初步建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评价体系中监控主体较单一,缺乏全员的参与性。做到真正有效把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系部、教研室、教学督导组、教师和学生同时作为监控主体[1]的院校极少。

2.学生评教在实施中得不到有效的切实利用[2]。作为教学活动最直接的感受者,学生评教应是教学质量评价最直接的经验反应,但由于学生评价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使得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容易依据自己的喜好或需要来评定,所以造成很多教师为了获得学生较高的评价而迎合或迁就学生。此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评教结果很难进行量化,造成结果的“非公开化”处理方式,也是学生评教走过场的直接原因。因此,学生在参与评教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认真与热情,使得“学生评教”走向边缘化和形式化的恶性循环。

3.教师自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与激发。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后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是教学工作得到改进与提升最根本的内因所在[3],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于自我保护的思维定式,很多教师多半采用公式化、形式化的态度报喜不报忧,使得教师自评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4.同行评价受限因素众多,难于开展。由于同行评价受到专业领域、知识熟悉程度、组织开展困难、利益纠葛因素众多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形同虚设或流于形式。

5.教学主管各部门的评价双向性差,让教学评价结果的可信性降低。教学主管各部门多从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出发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基本上可以做到公平公正,以及相对的客观公正。但大多仅为对教师与学生单向的评价,缺乏双向性,因此其结果往往会遭到怀疑和不解,很难形成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激励机制。

(二)方式比较单一

现行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很少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体系。

1.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设是保障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效有序运行的根本,在调查中一多半的院校都建立了如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评价制度,但缺乏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制度、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使得评价是单向性、片面性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行政色彩制约作用的充分发挥。很多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是由职能部门自上而下实施开展的,很少发挥系部督导组、教师、学生、同行的自主性,同时又受到权力等制约因素,使得反馈结果与意见得不到及时处理与足够重视。

3.反馈制度滞后。调查中的多数院校没有专门的反馈机构,同时对反馈信息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处理,反馈中又往往是正反馈较多,很少出现负反馈等,这些都制约了制度实施开展的积极性和成效性,不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4.常态化得不到根本保证。调查中的院校多半采用期中和期末两次评价方式,这就难于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评价,使得评价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足,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运行措施不力

纵观全部调查的院校,几乎全部在体系运行机制上缺乏健全化、专业化的保障机制,这也是不能充分发挥监管导向与激励作用的根本原因所在[4]。这就造成了教师积极性不高,仅被动接受,而其他环节积极性也差,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很多中职升格或二级本科学院改制而来的院校伴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使得体系运行机制中存在很大的漏洞,致使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学过程较混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更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真正突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特色的体系,推动其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体系构建的思考

1.提高认识,加强重视。提高对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视度,不但要有,更要求质。在日常评价时,采用规范科学的评价程序,数据处理及时量化,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评价―监督―反馈―评价的高质量双向评价体系。

2.避免机构缺位与评价失衡现象的发生。机构缺位是指各院校没有形成能体现自身特色的专业化、健全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研究发现,建立院系的二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更加全面而准确的评价与监管。评价失衡是指重视理论教学评价,缺乏实践教学评价;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缺乏其他教学环节教学评价[5];重视教师教学评价,缺乏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重视教师教学水平与效果评价,缺乏教师能力提升评价;等等。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院校评价体系中都存在此种现象,成为不利于教学质量发展性和人本化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3.动静结合,权重分明,灵活长效。首先,评价指标应既能反映便于描绘和量化的教学因素静态指标[6],又要看到各因素间因互动而产生的难于量化、不易操作的动态指标,形成教学标准量化的静态指标和模糊性动态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处理评价标准与权重关系时应做到体现专业和课程特点、学情差异的多样的标准评价指标。最后,应兼顾短期教学质量效应与学生长期职业发展的考虑,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使教学质量评价经常化、系统化、弹性化、发展化。

总之,教学质量管理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而建立旨在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化与系统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朱泉山.关于建立高校内部教学督导机制的探讨[J].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研究,2013,(4):31.

[2]刘恩允,杨诚德.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教育教学评价,2004,(1):23-24.

[3]李继怀,沈霞.教师个体教学质量测量评价原则及内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19-200.

[4]莫翼翔,王云江.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现状分析[J].农业职教论坛,2002,(4):213-214.

[5]查吉德,王悦.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初探[J].职教论坛,2014,(17):87-88.

[6]冯平宇,酒利波.高职高专教学监控与评估现状论[J].太原大学学报,2004,(2):23-25.

上一篇:高层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研究 下一篇:某客梯与货梯乘运质量对比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