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点理解

时间:2022-10-24 01:53:10

对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点理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6-000-01

摘要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无效的唯一指标。

关键词有效的体育教学体育课堂

本人认为新课程下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首位

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整客观的标准来判断,它取决于人们的体育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观。对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不同判断。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正确掌握一直是教师关注的主要目标,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心理却比较冷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明确规定了学习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心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这意味着运动技术与技能目标不再是判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唯一目标。体育有效教学必须促使五大目标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要求教师将体育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上。

二、体育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学习

体育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练,突出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体育教学的“效”,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能力、心理素质诸方面习得进步。“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活动的主体时,教师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而体育教学效益是指体育教学活动的收益。具体而言,即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和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需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体育教学必须改革才能获取效益。

三、体育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与创新意识

体育有效教学必须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的反思与探索。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价值观,最终都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学习、理解领会,并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这一过程正是体育教师反思性教学过程。长期以来,体育教师比较缺乏理性精神和反思态度。体育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自觉的反思意识,才能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理念,体育教学才能有效、高效。

追求“有效教学”,已成为各门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人们也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起来,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思维品质等都得到了变化和发展的教学;是教师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业务技能和教学艺术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高度融合的教学;更是师生相互启迪、共同影响、协同进步、不断发展与成长的教学;说到底,是各门学科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和精致化的必然产物。对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需在下列三个维度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有效”与“实效”

从字面上讲,“有效”是指“管用,能起到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说,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和形成学习能力有帮助、起作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人,就是这样来理解“有效教学”的。对这一点,有两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一是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由谁来作出评价,是教师还是学生?二是教师的教学可能对一部分学生起作用,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却不能起作用,这样的“教学”能不能认为是“有效”的呢?“实效”指的是实际效果,检验教学有无实际效果,其着眼点只能是学生,只能是所有的学生。我们的教学,是“教学生学”。如果我们把教学目标、内容、程序、方法等还定位在教师的“教”上而不是学生的“学”上,那么,这样的教学,如果说是“有效”的话,充其量只能说是“教得有效”,而不是“学得有效”。

(二)“有效”与“能效”

“能效”是一个物理名词,它指的是“物质的能量效益”。迁移到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该指的是我们对教学目标设计和确定的精准度,教学内容的鲜明性,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恒常与变化,教学元素的不断优化重组,也就是说,要使我们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要素和环节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容量,而不是去考虑教学的“能效”,不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不让他们有自我思考的时间,有整合思维的空间,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理、消化、吸收的过程、对运动技术有自己的揣摩、体验和感悟,要想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又怎么可能呢?

(三)“有效”与“长效”

教学实践中,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教学在一个时段里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作用的,比如,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完全掌握了教师所传授的学习内容和思维方法,用通常量化检测的方法也能取得好的成绩。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来对学生进行检测,结果却并不十分理想。有些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缺少链接。这就涉及到“长效”问题。顾名思义,“长效”是指“可长时间内发挥效力”。教学中的“长效”应是指我们的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得到“内化”,真正使学生形成动力,养成品格。

“实效”是“有效”的基本要求,“能效”是在“实效”基础上的提高。“长效”则是“实效”和“能效”有机结合后的理想状态,它们共同作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实效”、“能效”和“长效”的教学追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向教学的“高效”甚至“优效”的境界迈进。

上一篇:体育课程中合作学习的互动特性 下一篇:商业健身俱乐部的价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