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时间:2022-10-24 01:37:38

文化程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文化程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44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与文化水平构成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DR与NDR组性别、年龄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文化程度;空腹血糖;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207-02

糖尿病已成为重要的影响全球性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简称糖网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增殖型,也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重要病因。如果增生期DR患者能够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DR的致盲率将明显下降,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其致盲率将从50%控制到5%以下[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DR发生的因素,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8月~2012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447例T2DM患者进行分析,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其中DR组179例,NDR组268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T2DM,T2DM诊断标准参照ADA标准[3]。DR组患者符合1985年第三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分期标准的诊断标准并通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视力损伤分级[4]进行视力分级。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现场调查制定统一的调查表[5],直接由调查对象回答。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情况。(2)血糖数据的收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T2DM后记录其最高空腹血糖值。确诊T2DM后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如患者到眼科医院检查主诉无DM病史,但眼部检查发现有DR者,以当时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记录,同时以当时空腹血糖为最高空腹血糖。(3)眼科检查。所有患者均根据眼底镜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诊断有无DR,分为6期:Ⅰ期微血管瘤或合并小出血点、Ⅱ期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出血斑、Ⅲ期灰白色软性渗出或合并Ⅰ期和(或)Ⅱ期病变、Ⅳ期新生血管或合并玻璃体出血、Ⅴ期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Ⅵ期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引起视网膜脱离,Ⅰ、Ⅱ、Ⅲ期为非增殖期,Ⅳ、Ⅴ、Ⅵ期为增殖期。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构成

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结构,DR组与NDR组性别及年龄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文化程度构成

两组文化程度比较,小学以下文化程度DR组明显多于NDR组(P

3 讨论

目前全球约有13 500万糖尿病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今后20年内患病人数还会增加2倍以上[6],DR是糖尿病最主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0%~60%,尤其在发达国家成为青壮年致盲的首要病因[7]。阻止DR患者失明,是今后防盲治盲的重要任务。早期发现DR并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是降低糖尿病患者视觉残疾发生率的关键,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DR筛查是减少糖尿病致盲的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我国眼科应当积极开展的一项工作。了解与DR发生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研究相关因素的影响作用十分重要。

本研究比较DR组与NDR组性别及年龄的构成,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DR危险因素中并不包括性别及年龄。而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DR的发生发展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病理。因此,DR的整体科学防治就成为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患者、内科和眼科医生共同认识其重要性[8],DR是糖尿病症候群妁一部分。其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病程、糖尿病控制情况、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相关教育、血糖、血压及血脂的控制对于DR的进展至关重要。眼科医师如果能做好DR相关教育指导,早期筛查工作,能有效地降低DM的发病率和低视力发生率,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黎晓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策略[J].中国眼科杂志,2008,44(1):6-8.

[2] 杨,祁勇军,梁凤鸣.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12):42-44.

[3] 罗晓寒,王玲.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178-179.

[4]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J].眼底病,1985,1:42.

[5] 张帆,孟祥红,温春苗,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与其血压水平的关系[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8):54-55.

[6] 钟修梁.糖尿病与眼的关系[J].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90,6(3):13.

[7] 杨光燃,杨金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染基因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0):3123-3126.

[8] 姜燕荣,陶勇.科学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7):385-386.

(收稿日期:2013-04-27)

上一篇:肋骨原发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分析 下一篇:改造遮光门 让晒版机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