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范文

时间:2023-03-22 01:24:38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范文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39-01

[摘要]从三年来收治的236例高血压患者中,抽出一组中专以上文化程度30例,另一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30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第1组比第2组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40%。发现患者的病情稳定,好转,加重,恶化与其文化程度,素质和个人修养有着一定的关系。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待疾病有一定的科学态度,不完全依赖于药物治疗,并懂得通过精神、情绪、饮食、娱乐活动做自我调解,因此提高患者的文化修养,对防治高血压病有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程度;高血压;关系

高血压病是循环系统的一种常见心身疾病,一般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加重与个人心理矛盾,焦虑、应激、愤怒等情绪变化密切相关[1]。我们通过对236例高血压病人的观察,认为患者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自我的控制能力及病情转归有着密切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236例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出第1组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和第2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岁。两组以合并症发生与否及发生率进行对照。

2结果

第1组比第2组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40%,见表1。

3讨论

3.1文化程度对高血压的影响:通过对2组高血压患者观察,第1组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同程度地掌握一定的高血压发病原理与防治知识,有利于缓解心理矛盾的冲突及强度,建立适应社会生活的自护行为模式,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和健康状态。第2组,对疾病的认识比较偏激,心理压力大,负担重,脾气大,常与医护人员、家属发生争吵,影响血压的稳定[2]。或者满不在乎,认为高血压不影响吃喝,不配合治疗,常常自行停药,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才来院治疗,这些说明高血压与文化程度、文化素质、自身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3.2文化程度对高血压患者饮食方面的影响:根据临床观察,第1组了解自身疾病知识,认识到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向医护人员询问高血压病饮食中的注意事项,自身的控制能力很强,因此高血压得到好转。第2组对限制盐的摄入却不在乎,不让吃咸菜时,还跟医护人员争吵,不配合饮食治疗。所以文化程度高者比文化程度低者并发症发生率低

3.3文化程度对高血压患者文娱活动的影响: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如跑步、行走、打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静息血压可以下降,特别是气功,通过意念的诱导和气息的调整,发挥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作用,达到心静体松,气和而有利于血压的调节,长期进行气功锻炼可以控制血压,减少降压药用量,减低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通过临床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组坚持体育活动,具有“自我护理”的能力,不是单纯依赖药物治疗,重视配合其他方式来调节机体。

文化程度范文第2篇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成为心血管 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而冠心病介入诊疗作为一种身心应激源,可产生心理冲突及生理反应,这种心理冲突常反映在病人的术前焦虑,介入术前病人焦虑与既往手术或介入治疗史、同病房手术病人反应、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经济状况等有关[1],为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及不同个体特征对焦虑的影响,笔者于2006年3~4月对97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在术前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两家医院2006年3~4月拟择期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97例,男75例,女22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56.63士11.01)岁。文化程度在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有14例,初中水平21例,高中水平22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水平40例。婚姻状况:有配偶89例,离异2例,丧偶4例,未婚2例。病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公费医疗21例,占21.6%;自费25例,占25.8%;医疗保险48例,占49.5%;大病统筹3例,占3.1%。冠心病史中<1年的34例,占 35.1%;1~5年的44例,占45.3%;>5年的19例,占19.6%。

1.2 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 一般情况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用来收集个体特征方面的数据,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项目。在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前1天让调查对象做答以上问卷并回收,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7份,回收率97%,另外3份为无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焦虑采用单样本t检验与国内常模组相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年龄、文化程度、冠心病史对焦虑的影响。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焦虑水平 SAS评分(粗分)最低20分,最高70分,平均(30.82±9.10)分,总均分与国内常模(29.78±0.46)分比较:t=1.131,P=0.26,P>0.05,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程度不高。本组病例中SAS标准分≥40分的32例,占32.9%,其中40~49分的22例,占22.7%,50~59分的5例,占5.2%,≥60分 的5例,占5.2%。

2.2 不同个体焦虑SAS评分

2.2.1 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焦虑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焦虑水平比较对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焦虑水平进行方差分析F=0.558,P=0.574,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2.2 不同文化程度病人焦虑水平比较 见表2。表2 不同文化程度病人焦虑水平比较 对不同文化程度病人焦虑水平进行方差分析F=2.605,P=0.056,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对不同文化程度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文化程度焦虑水平间的比较从表3可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人与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病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人焦虑重。

2.2.3 对冠心病史不同的病人焦虑水平比较 见表4。表4 冠心病史不同的病人焦虑水平比较 对冠心病史不同的病人焦虑水平进行方差分析F=0.475,P=0.624,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3.1 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不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本次抽取的97例被调查对象中,病人在冠心病介入诊疗前1天SAS评分具有轻度及以上焦虑(SAS标准分≥40分)的有32例,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2. 9%,其中轻度焦虑(SAS标准分40~49分)的22例,占22.7%;中度焦虑(SAS标准分50~59分)的5例,占5.2%;重度焦虑(SAS标准分≥60分)的5例,占5.2%。本研究中SAS总均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P>0.05,差异无显著性,即接受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前的病人与一般人群相比焦虑情绪不明显,与秦发伟等[2]、周先利等[3]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次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病人术前应激反应并不十分强烈,其原因有以下几个:(1)随着人们对冠心病介入诊疗的认识和接受,病人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方式观看手术过程,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参观导管室,还有的与介入术后病人进行交流,他们在术前对手术过程及导管室有了直观的认识,加上在手术前已接受了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有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准备,通过医护人员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调节心态,消除焦虑因素,他们的应激反应并不十分强烈;(2)该调查人群社会支持水平明显高于社会常模,进一步证实社会支持与患者的焦虑水平呈现负相关;(3)本研究的病人文化程度较高,其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占63.9%,患者对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已有较全面的了解,从而焦虑水平下降;(4)可能是近2年来国产冠心病介入材料特别是国产药物支架的广泛应用,冠心病介入的总费用大幅度下降,为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带来了福音,担心费用的心理问题有所减轻。

3.2 不同个体特征对焦虑的影响 本研究对不同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冠心病病史对冠心病介入诊疗病人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发现,文化程度低者与文化程度高者相比,而文化程度低者焦虑情绪较强。分析其原因为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在接受介入治疗前,可以通过查阅医学资料等获得相关知识和信息,对医疗知识了解水平相对较全面,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术前的健康宣教及术前谈话,因此产生的焦虑情绪相对较低。还可能与文化程度高者常常是经济负担较轻的群体有关。这一点与沈蕴之、林汉英的研究结果一致[1,4] 。不同年龄的病人在焦虑水平上没有较大差别,这是由于冠心病介入诊疗对病人来说其心理体验与阅历没有直接关系。冠心病史不同的病人焦虑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这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的病人均为首次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所面对的情况几乎是一样的,并无经验可谈,其心理体验也基本相似,并无差异。

由于本次研究受样本量的限制,女性病人仅22例,男性病人75例,男女调查比例偏差大,所以没有进行不同性别间焦虑水平的比较分析,有待于以后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沈蕴之,程云,王君俏,等. 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上海护理,2004,3:4-7.

2 秦发伟,解晨,刘轶平,等.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焦虑行为的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现代护理,2004,9:797-798.

3 周先利,郑必海,许玮,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初次心脏介入诊疗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15:1399-1340.

文化程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双亲;文化;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8.2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59-02

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既有学校健康教育的作用,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不仅决定其自身的卫生知识、态度与行为,也直接影响其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对子女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广西农村地区父母文化程度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笔者于2007年6月对桂林市全州县18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学校为参与广西校区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项目的桂林市全州县城乡中小学中18所对照学校,其中小学2所、初中13所、高中3所。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对象为小学四~六年级及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从每个学校所要调查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对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编号,利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个班级)的学生,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 590份,其中男生1 420名(小学90人,初中1 191人,高中139人),占54.83%;女生1 170名(小学74人,初中992人,高中104人),占45.17%。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一印制调查表。在班主任的配合下,由自治区和全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于2007年6月实施调查,调查表由学生自行填写。调查表分为一般项目和卫生知识、态度、行为2个部分,前者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等,后者则主要为伤寒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防治及日常卫生习惯等方面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封闭式。分析指标主要包括父母文化程度及KAP评分,其中父母文化程度分为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及以上4个等级;KAP评分采用百分制,调查表共涉及25个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问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答为0分,按答对比例转化为百分制分数[1]。

1.3 统计分析 调查表经审核后,双份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分布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父母不同文化程度间学生KAP分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学生KAP分数与父母文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比较 由表1可知,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均以初中为主,但父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只占25.02%,而母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却占42.82%,学生母亲的文化程度层次低于父亲(χ2=15.024,P

2.2 父母不同文化程度间学生KAP分数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父亲和母亲不同文化程度间学生KAP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10,P=0.01;F=13.105,P

2.3 学生卫生KAP分数与父母文化程度的相关性 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分别分析父亲及母亲文化程度与学生卫生KAP分数的关系。结果显示,父亲文化程度只与初中生和男生的卫生KAP分数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母亲文化程度则与小学生、初中生、男生及女生的KAP分数均有正相关关系,且母亲文化程度与学生KAP分数的r值大于父亲;两者与高中生的KAP分数均无相关关系。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广西伤寒副伤寒的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暴发疫情仍时有发生,且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2]。究其原因,既有这些学校饮食、住宿等卫生条件较差的客观因素,也与学生缺乏健康行为相关。因此,预防与控制广西校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就需从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及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这2个方面入手,但由于目前广西经济能力及特有地形地貌所限,彻底改善学校饮食、住宿等卫生条件仍有相当难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形成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就成为了关键。Greenberg等[3]认为,学龄期儿童更容易接受卫生知识培训,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些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学校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的有效手段[4-6]。而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也离不开家庭教育。Case等[7]认为,父母是守护子女健康的第一道门户,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子女健康的重要因素,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具有更高的健康知识水平及更健康的行为,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我国的相关研究也显示,父母文化程度是学生健康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8-11]。

调查发现:(1)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双亲的文化程度存在差异,父亲的文化程度较高,而母亲则较低;(2)父母亲不同文化程度间学生的KAP分数均存在差异,学生的KAP分数有随父母文化程度升高的趋势;(3)父亲文化程度只与初中生和男生的KAP分数相关,而母亲文化程度则与小学生、初中生、男生及女生的KAP分数均有正相关关系。这说明:(1)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均有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利于其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2)低年龄学生及女生更容易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3)在家庭健康教育中,子女受母亲的影响大于父亲。本文未采用随机抽取学生父母中1人的文化水平[8]或以父母中文化水平较高者为准[9]的方式,而是分别分析了父母双方对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准确、更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家庭因素中,除了父母文化程度以外,家庭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及家庭的完整性等也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12-14]。而在这些因素中,父母的文化程度则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接受及掌握的卫生知识越丰富,其自身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卫生态度与行为,也就更能促进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另一方面,父母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影响其自身的就业、家庭收入、家庭稳定、家庭教育环境及教育方式,从而对子女的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要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措施的同时,不断提高父母(尤其是母亲)受教育程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4 参考文献

[1] 余小鸣,张芯,杨土保,等.中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1):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7-9.

[2] 董柏青,龚健,林玫,等.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200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暴发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8):734-735.

[3] GREENBERG MT, WEISSBERG RP, O'BRIEN MU, et al. Enhancing school-based prevention and youth development through coordinated social, emotional, and academic learning. Am Psychol, 2003,58(6-7):466-474.

[4] 戴寿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控制学校肝炎流行.中国健康教育,1999,15(4):17-18.

[5] 陈丽萍,赖善榕,苏玲,等.健康教育对学生卫生知识与行为作用的探讨.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2):37-38.

[6] 马会来,BOWEN A,欧剑鸣,等.福建省部分县区小学生洗手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7,23(8):989-991.

[7] CASE A, PAXSON C. Parental behavior and child health. Health Aff (Millwood), 2002,21(2):164-178.

[8] 蒋翠萍,吴鉴明.学龄前儿童健康行为与家长文化水平关系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1999,20(2):94-95.

[9] 范晓晔,季文,袁春华.家长文化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健康行为影响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54-355.

[10]徐亮,邓晓娟,王皓翔,等.广州市中学生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一).中华全科医学,2009,7(1):74-76.

[11]叶广俊,王燕.幼儿家长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2):754-755.

[12]盛志华,江燕.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教育环境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2):66-68.

[13]由娟,郑琳琳,董广伟.大学生健康行为与家庭因素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0):57-58.

[14]PIKO BF, FOTZPATRICK KM. Socioeconomic status, psychosocial health and health behaviours among Hungarian adolescents. Eur J Public Health, 2007,17(4):353-360.

文化程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贡市;文化程度;急救知识;掌握

Objective: by investigating ZI Gong first aid knowledge to master in the residents of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s, which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argeted to carry out first aid training. Methods: the 1500 community residents to the city to adopt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o statistics of the questionnaire, using SPSS17.0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analyze data. Results: the mastery of first aid knowledg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s, the residents of the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master is generally good, the residents of the low degree of cultural knowledge in a relatively poor.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different cultures targeted level to carry out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first aid to preach, strengthen emergency first aid training to enhance skills.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元素多元化,人们对卫生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一些意外伤害在所难免。时间就是生命,急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1】。因此,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急救医学水平提高的同时,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与培训也应重视,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为此,我们于2013年7月对本市部分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自贡市5个社区居民及周边群众进行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有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方法 对原始数据进行人工检错,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3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希望在社区普及的急救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下社区居民最希望普及有关意外灾害的急救知识,初中最希望普及有关创伤急救的的知识,大专、高职最希望普及有关家庭常见急诊救护的知识,高中、中专和本科及以上最希望普及有关心肺复苏的知识。

3.分析讨论

3.1文化程度不同的社区居民对急救电话120的掌握情况普遍较好,可能是由于:在接受教育期间,家庭和学校进行安全教育。②社区及公共场所对急救电话的宣传;③媒体对安全知识及急救电话的传播;④医疗机构对急救知识及急救电话的宣讲

3.2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普遍较低。专家指出当意外发生时,前4min为最佳抢救时间,称为“黄金4min”在有效的时间内及时运用心肺复苏术建立有效人工循环,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心肺复苏术的主要任务是快速有效地复苏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其主要步骤可归纳为ABC;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3】。居民对心肺复苏术掌握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文化程度低的人对该技能获取的途径较少。较少时候对专业医学知识进行了解没有听说过心肺复苏术。②此次发放问卷主要是针对市区,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是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心肺复苏术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无法完成。③即使是文化程度高的人,由于未受过专业培训、指导,部分人手法不正确或操作不到位使其不能达到有效的救治目的。因此尽快提高居民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3.3 经分析得出,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基本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所差异。如毒蛇咬伤、颈椎伤、溺水、、钝器伤、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的处理,文化程度高的居民掌握情况普遍较好,而文化程度低的居民则相对较差。可能由于:在对急救知识的获取意识上文化程度低的居民较为薄弱,导致掌握程度较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大多是被动获取急救知识,当事情发生的时候通过身边的亲戚朋友获得有限的急救知识。而文化程度高的居民会主动学习急救知识。学习的途径较多可以通过书籍、媒体、网络等方式获得,这就使得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居民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有效提高。在对急救知识的理解能力层面文化程度低的居民没有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强。基本急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掌握它们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依据不同文化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方案,让居民轻松容易的接收掌握好急救知识,提高居民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4经调查得知,文化程度虽存在差异但都认为急救知识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有学习必要性。而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希望社区普及的急救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居民的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宣传与培训,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对待合理处置,为进一步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静,赵伟.深圳地区非医务人员急救知识普及培训2300效果分析[ 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3);219-220

【2】吴在德,吴肇汉,郑树,等.外科学[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1.

【3】彭迎春,关丽征,刘兰秋,王亚东,梁万年.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 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8).

【4】陈靖.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 J] . 护理学志,2004,19(13) : 72~ 731

【5】杨应成,谭晓东,张顺泉,易新成.湖北地区不同人群急救知识现状调查[ 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06)

文化程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区小学 监护人 文化程度 教育方法

一、调查背景

目前,中国正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城市化过程,大量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空村家庭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从留守儿童产生的直接的具体原因来说,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其中许多人因经济、环境、住房、入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把孩子留在户籍地而成为留守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因此,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在调查海宁小学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及其教育方法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调查前,取得一年级各班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支持,发放调查问卷,最终确定了一年级96名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随之作为调查对象的有这96名学生的家长以及所在班任课教师共16名(数学教师4名、语文教师8名)。分时间段进行观察,开展个别对象或随机对象的访谈。了解监护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的影响,以及监护人教育方法的是否得当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正负面影响。通过学习相关文献资料,提升自身的理论认识,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调查所得的各种资料、情况。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关于留守儿童监护人监护类型的调查

分析: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部分留守儿童在生长发育方面也受到了一程度的影响。同时,监护人的素质、文化程度、对儿童的关心程度等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学习态度等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关于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调查

分析: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学校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监护人有很强的教育观念,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下却没有办法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很多监护人对留守孩子只在生活上起到“照看”的作用,对思想道德教育、学习成绩、日常行为则很少过问。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个人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这种教育环境下的质量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忧虑。

(三)一年级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方式的调查

分析: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要么认为“棍棒下面出人才”,孩子一旦犯错,轻则厉声训斥,重则大打出手;粗暴型的监护人占到所被调查监护人总数的37.5%。要么认为“树大自然直”,任其自然发展,对其行为不加约束和限制。放任型监护人占到监护人总数的46.8%。而民主型和权威型分别仅占监护人总人数的20.8%和10.41%。对留守孩子放任自流,溺爱有加,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而监护人中真正从多方面关心教育的寥寥无几。

(四)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亲情联系站和监护人责任制度

建立一年级亲情联系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新家。

2.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通过对一年级“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方法的了解,改变原来的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年级留守儿童监护人最优化的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执行选定的辅导方法时,要对辅导过程有个正确的理解。辅导过程应是孩子在家长的帮助和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完成消化吸收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在辅导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孩子独立思维、开发智力活动为主导的原则,否则,把给孩子天天讲课作为一种主要的辅导方式,那就把辅导和教学这两种不同的智力活动过程混同起来。孩子将会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老师和家长讲授的知识,就难以收到应有的家庭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教育学刊.2005.

[2]任运昌.林健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和方向.2007.

[3]蒙应.余忠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100问.2008.

[4]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1994.

文化程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健康素养 乡镇居民 知晓率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43-02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lth literacy

and gender, age, educational level of residents of a village in Shanghai

SHEN Qiuhua, ZHANG Chaochao

(Zhangyan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wareness of the health literacy of the residents in Zhanyan Town in Shanghai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Methods: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was adopted to analyze relationship of awareness of health literacy with sex, age and education levels. Results: The health knowledge, health philosophy, lifestyle and healthy behavior knowledge were related with education. But there were no obvious difference from sex and age.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eople, the health education which is easy understanding, acceptable and visual image will be provided to improve the health literacy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KEY WORDS health literacy;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awareness rate; questionnaire

健康素养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既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标,也可以衡量促进工作的效果,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健康素养作为一个多指标、多维度的概念,反映了个体或群体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所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健康素养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公众健康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2012年4月25日至5月10日张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影响公众健康素养的因素,为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根据《中国成人健康素养监测项目指导手册》的抽样要求,以家庭为单位,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金山区张堰镇15~69岁的常住人口(居住并生活在一起6个月以上的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共65户家庭,302人。

1.2 问卷调查

采用上海市健康教育所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包括健康知识是非题、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行为各8个问题。知晓率=答对题目数/总答题数×100%。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质量控制员对每份问卷进行核实并进行双人录入。整个调查过程由区健康教育所专业人员进行督导。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及年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

302人中男150人,女152人,统计学检验不同性别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无显著差异。各年龄组人群在掌握健康知识、采用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生活行方面均占较高比例,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表1)。

2.2 不同文化程度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

不同文化人群的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无统计学差异,但健康生活行为有差异(P=0.034)。

对3种文化程度两两比较,小学及以下与高中及以上人群在健康生活行为知晓率方面有差异(P=0.011),低学历、受教育程度低者在健康生活行为方面弱于高学历、受教育程度高者。而较为接近的学历比较,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初中和高中及以上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学历接近者在健康生活行为方面无明显区别(表2)。

3 讨论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6.84%。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5类健康问题相关因素的分析表明,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1],尤在55~69岁年龄组。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它在对人群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强调健康技能的掌握[2]。从调查看,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居民健康素养近几年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年龄段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布变化不大,且50岁以下高于50岁以上。

提高文化程度有助于提升健康素养[3]。张堰镇居民以初中和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者占23.17%。较高比例的低学历者可能是导致健康知识和行为、基本健康技能知晓率较低的重要因素。而性别和年龄在张堰镇居民健康素养中的影响较小。

健康知识应以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如媒体、宣传画册及讲座的形式传递给大众[4]。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行宣教,特别要重视低学历人群,平衡因文化程度差异而带来的健康素养差异[5],可以上门宣教和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李新华.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界定和宣传推广简介[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5): 385-388.

[2]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办公室.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启动[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5): 314-315.

[3] 佟丽, 胡俊峰, 候陪森. 健康素质与健康素养[J].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4): 293-295.

[4] 肖,马昱, 李英华. 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25(5): 323-326.

[5] 陈国永, 马昱, 胡俊峰.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比较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3): 163-167.

文化程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3-0053-03

现代糖尿病综合治疗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五项内容,通过健康教育让糖尿病患者掌握必要的糖尿病知识已成为糖尿病护理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内容。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加强整体护理内涵质量的重要手段。我科自从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以来,一直把它作为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贯穿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保持平稳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但糖尿病患者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对糖尿病的危害性的认识深浅不一,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执行程度也各有不同。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出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的电话问卷随访,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月糖尿病住院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40~70岁,其中小学、初中文凭65例,大专本科文凭35例,1型糖尿病13例,2型糖尿病87例,其中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糖尿病足1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3例。患者均血糖控制后出院,住院8~15d,平均10.7d。

1.2 方法患者出院1年后,不定期随访出院患者,调查表具体内容见表1,调查方式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由调查者向患者讲明调查目的,由患者填写后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小学、初中文凭的患者与大专、本科文凭的患者相比,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出院后表现出不同的依从性,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依从性明显比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要低,血糖控制不平稳,并有较高的再入院率(P

3 讨论

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可很好地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可减少医疗费用,它能极大的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增加对糖尿病的认识。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给予患者保健知识和技术,通过知识传播,促进健康行为转变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目标。然而态度、行为改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心理、社会和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接受正规糖尿病教育的机会较少,普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且存在不少误区。而患者知识结构的不同也显示出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的差异。笔者从患者不同的知识结构出发,探讨湖南衡阳地区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对健康教育依从性的差异,提示不同的文化水平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执行程度上有差异性。这对我们以后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在住院期间我们给予患者多方面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小组实习与示教、床旁单个教育指导、发放糖尿病健康手册、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的执行情况,但结果显示除了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表现较高的依从性外,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够,还停留在初期阶段,他们接受糖尿病知识的途径仅仅是在住院期间得到的,知识结构不系统,不能形成较为强烈的主观意识,特别是脱离医院环境后不能坚持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用药不规范,不能长期监测血糖,饮食不规律,基本上没有正规系统科学的运动治疗,很少或几乎没有来门诊复诊,导致糖尿病控制不佳、再住院率居高不下。

文化程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血压;文化程度;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31―02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10%~20%,并可导致脑血管丶心脏和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国内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1]。目前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80-1991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上升4.15%,绝对值增长54%[2]。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西昌市市区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共计480人。其中年龄小于等于30岁的有202例(42.1%),大于30岁到小于等于45岁之间的有118例(24.6%),大于45岁的160例(33.3%);文凭小学及其以下的125例(26.0%),初中的148例(30.8%),高中121例(25.2%),高中以上83例(18%)。

1.2 调查方法: 小队分组在市区的各个街道随机抽取样本,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先向调查者介绍自己和此次做调查问卷的目的,希望对方能够配合自己的工作如实回答所有问题。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一些关于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例如:日常食盐摄入量和影响高血压发生发展因素等。

1.3 质量控制: 被调查者属于随机抽取的样本,保证了数据的随机性,调查者均为在校医学生,有相关的医学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向被调查者表明自己的调查意图,充分取得被调查者的合作后进行问卷调查。具体方法及诊断标准按1979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方案规定[3]。

2 结果

2.1 不同文化程度关于对日常食盐摄入量的认识: 在被调查人群中,不论文化程度的高低,以不知道正常日常食盐摄入量居多,比例普遍在45个百分点以上;选择8g的居民占少数,比例在(4.5±0.3)个百分点上下波动,选择6g的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选择10g的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2.2 不同文化程度关于对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的认识: 此次调查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高血压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彼此间存在着一些不同。影响因素涉及到有运动,肥胖,气候,情绪变化和吸烟酗酒。普遍认为肥胖是影响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高中以上学历者还认为有另一主要因素即吸烟酗酒。调查结果统计见表2

2.3 不同文化程度关于对高血压了解途径的数据分析: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了解高血压的途径存在一定差别,主要途径有健康杂志,新闻媒体,互联网,医生,高血压患者和亲人朋友。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初中和高中以上的主要通过医生渠道,而高中学历的大多通过新闻媒体,占了31.8个百分点。主要调查结果统计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遗产因素和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共同作用引起的血压调节混乱,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素质”的结果[4]。平时的生活习惯尤其重要,运动对能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吸烟酗酒能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从表二可以看出,关于运动和吸烟酗酒对高血压的影响和文化程度成正相关。另有文献报道,在对个环境因素中,高盐丶家族史丶肥胖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因素[5],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西昌市区居民对这几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度,但不同文化程度间的认知度却有所差异。无论是正常食盐摄入量还是高血压影响影响因素,抑或是高血压了解途径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社会人群中,尤其是在农村,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基数较大,为了能够更好地降低高血压的人群发病率,我们应该加强高血压的宣传力度。鼓励尽量少吃腌制类食物,吸烟丶饮酒丶高盐饮食等也是高血压的不良影响因素,我们应该改变上述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综合预防措施,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当代医学.2011年5月第17卷第13期总第240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May.2011,Vol.17 No.13 Issue No.240

[2]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第17期(第11卷总第210期)79

[3] 湖南医学.1993年6月第10卷第3期 Human Medical Journal,June.1993, Vol.10 No.3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69

[5] 秦淑娟,董均树,田桂红.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23(5):43.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S].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17

作者简介:

文化程度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父母文化程度;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议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校环境因素,同时还有家庭环境因素。有研究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父母关系等相关,不良家庭环境可导致大学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本文旨在通过家庭背景问卷调查,了解父母文化程度高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期引起家长及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研究方案设计

1.1研究目标一是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二是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三是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四是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1.2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家庭状况问卷,包括性别、家庭住址及父母政治背景、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和家庭结构等,父母文化程度分为大专及以上、中学、小学及以下三个层次;第二部分为心理健康自评(sc 0)问卷,包括10个因子分量表,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按1—5个等级评分。

1.3调查样本的选择被试为四川某大学学生,实发问卷430份,回收问卷418份,回收率为97.21%,其中有效问卷405份,有效率为96.89%;男生101人,占33.22%;女生304人,占66.78%。问卷采用spss11.0社会统计软件包进行统一数据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其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占6.42%,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的学生占65.93%,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学生占27.65%,说明大学生中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占的比例较少,绝大多数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近三分之一的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

2.1大学生总体scl——90各因子检出率

从表1可知,大学生总体scl——90的10因子阳性检出率较高的主要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强迫、其他、敌对和精神病性,躯体化和恐怖检出率较低。

2.2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从表2可知,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二者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三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可能本调查样本有一定的局限性,限于一所高校取样,不能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考察所研究的问题。

2.3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从表3可知,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差异,二者在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9因子差异不显著。

2.4、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从表4可知,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二者父母的文化程度差别不大,可能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所处的家庭文化氛围没有太大的区别。

2.5、父母文化程度为大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

从表5可知,父母文化程度为大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差异,除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外,二者在强迫和其他二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自身素质也越高,越注重日常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教育方法也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子女的教育也越好,并对子女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较好的示范作用。相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尤其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一般处于农村或城市下岗,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欠佳,为子女成长创造的条件艰苦,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形成极为不利,往往造成子女的心理脆弱而固执,极易使子女形成心理障碍。

3讨论与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人的心理与家庭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美国学者lang(1946)曾指出:家庭在中国比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更重视,因而获得了更重要的地位。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所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素养,对子女的心理成长影响很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家长文化程度高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影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其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越高,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心理发展越健康,此结果与吴敏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3.1家长应树立终身学习观。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党的十六大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终身学习不仅成为面向21世纪的生存理念,而且已成为现代人们的典型生活方式。同时,随着信息化及知识经济浪潮的不断涌入,人类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成为推动社会财富增长的重要资源。家长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要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及时地吸收、处理外界信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在工作的同时,也不放松学习,通过终身学习获得持续动力,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家长只有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而不断反思与创新,才能适应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3.2营造和谐家庭文化氛围。为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所谓和谐家庭文化主要指家庭所体现出的和谐的精神生活方式,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在家庭的存在方式、家庭成员的和谐文化行为方式、家庭的和谐文化消费方式等。家长健康的读书、学习、看电视、听音乐、文化娱乐习惯等反映了家长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文化向度等。因此,作为家长,不应成天沉迷于麻将、饭局、武打短片中,而应欣赏高雅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重视价值观的培养,将道德教化作为人的培养的关键环节,这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文化程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退休人员 控制感 健康

问题的提出

控制感是保持心态平衡的一种重要心理资源,其强弱决定个体能否积极主动地改善自己的处境,它表现为内控和外控两种类型。许多研究表明,外控者比内控者更难应付外界的压力情境或事件,因而更难应付应激生活事件,健康水平也更差[1]。我国工业心理学家陈立在“组织发展国际会议”上强调说,一定的自比提高工资更有效[2],这句话最好地总结了提高控制感在实践应用中的意义。

对于身处负性生活事件多发阶段的退休人员,分析其控制感和健康的特点是为今后退休人员如何从控制感的角度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前瞻性问题。本文对现今城市老年人控制感和健康进行研究,以期更全面的关注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此项工作对于我国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研究不无裨益。

研究方法

被试:随机抽取长春市退休人员374例,平均年龄62.5±7.25岁,其中男199例,女175例;文化程度:较低的(文盲、小学、初中)106例,中等的(高中、中专)126例,较高(大专以上)142例;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73例,一般的151例,较好的150例。

控制感量表:该量表是在深入家庭、社区、老年俱乐部、老年活动中心、医院等地方进行逐个人员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控制感的定义,并以Rotter(1996)的内-外控量表[3]为参考编制而成的。控制感量表的α系数=0.79,重测信度=0.91。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3]:此量表由许氏等人采用Delphi法和现场调查法而编制的SRHMS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该量表非常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3个维度。

施测过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个别施测。实际印发问卷400份,收回386份,回收率96.5%,其中有效问卷374份,有效率为96.9%。

数据处理方法:先计算出各量表的原始数据,然后运用计算机在SPSSPC+V3.0软件下,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 果

退休人员控制感特点:以控制感的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2(性别)×3(文化程度)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感上不存在性别与文化程度的交互作用。进行单纯主效应分析发现,退休人员的控制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文化程度差异。见表1。

退休人员健康的特点:以退休人员健康的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2(性别)×3(文化程度)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文化程度的交互作用在生理健康上不显著,但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都显著。生理健康的性别主效应不显著,但文化程度的主效应显著,文化程度越高,生理健康水平越高。对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进行进一步的单纯主效应分析发现,男性群体中,高文化程度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水平要高于低文化程度的。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都不受文化程度影响。

讨 论

退休人员的控制感特点:退休人员控制感特点的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越高,内控者所占的比例越大。这可能因为文化程度较高者,由于知识积淀、能力形成、品位浓缩、价值实现,更能客观辩证地看自己、看客观世界、看周围事物的变化,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更能积极主动地应付困难,更多表现为内控;其次,在整个退休群体中,内控者所占的比率要低于外控者,这说明,退休人员面对原有社会角色丧失所带来的变化时,大多对克服困难缺乏信心,觉得自己无法改变现状,产生行为结果不可控的结果期望,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经历去应付和适应退休后的变化,导致努力失败,更加剧了他们对自己能力不足的负面判断,如此积累会使退休人员产生退休后生活的习惯性无力感,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和心理学工作者应设法找到培养退休人员适当控制感的有效对策和手段。

退休人员的健康特点:退休人员健康特点的结果表明,在生理健康上,文化程度的主效应显著,文化程度越高生理健康水平越高。这可能与文化程度较高的退休人员,一般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险有关,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退休后只能靠儿女的赡养和一些微薄的积蓄来生活有关。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文化程度越高的男性其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水平越高。前者可能与大多数女性都更注重家庭有关;后者可能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男性退休人员,由于文化知识的积淀更能客观、辩证地对待退休后的变化,因此由于退休引起的一系列不适应性就会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 赵国秋,等.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370-372

2 陈立,主编.工业管理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12

上一篇:红山文化范文 下一篇:班级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