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时间:2022-10-24 01:25:34

浅谈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新课程理念下从事新课程教学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如何凸现主体性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施开放性教学,适时转变教师角色。

一、历史与社会的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实施开放性教学

(一)、崭新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价值体现需要开放性教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体现了《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追求的价值。新课程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品质的有机整合。

重视结果与过程的统一。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来,一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尤其对那些取得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良好的评价。例如,在教完每一单元后,教师可将每一单元的结果检查改为成果展示会,师生共同分享成果,引导学生肯定自己的努力,也肯定他人的工作,真正达到一种快乐、幸福的学习。可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注重过程,就会优化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过程达到了优化,自然也就优化了结果,达到了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二)崭新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性质需要开放性教学

新课标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以年代为顺序,以朝代为基础的陈旧模式,构建了主题式的课程体系。其教学内容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追求,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内容。如:增加了学生平日好奇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古董字画、名胜古迹等,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的历史渊源、历史影响等;删减了大量学生不喜欢的枯燥、难懂的说教性、结论性的文字。

二、开放性教学要求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

(一)教师应该由知识的“布道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1. 在掌握知识方面,教师应该从“师道尊严”的圣坛上走下来,由知识的“布道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扮演者“传道”、“解惑”、“授业”的神圣的角色,教师在传载人类文明的途径中有着无法逾越的神圣地位,有着不可挑战的权威。许多教师凭“老本”吃饭,平时缺乏必要的充电,对许多新鲜事物的感受性大大降低,出现了知识结构老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陈旧落后的现象。而随着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冲击,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思维敏捷而又富有好奇心的年轻学生在感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方面比相对年迈的教师们有着无比的优势,比如他们在学习电脑、网络等方面的操作技巧就比教师们要强得多。所以在知识掌握方面教师应从“圣坛”上走下来。

2. 在师生情感交流上,教师应该从“圣坛”上走下来,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能平等地与教师对话、交流,倾诉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烦恼,而不希望自己的老师用武断的口吻与自己对话、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能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处于塑造时期的学生。教师的感情应是高尚而丰富的,思维应是正确而富于创新的,精神境界应是纯洁而神圣的,个性应是健康而完善的。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对人还是对事,其处事原则、治学态度、工作作风、个人涵养都应是学生的楷模。

(二)教师应该由教学舞台的主角转变为导演

1.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走上讲台

讲台不仅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舞台,还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大舞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实质上导演与演员的关系,一堂课实际上就是一台戏。让学生上台表演不仅能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检阅,而且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测。如上“”一课,可以让班级的文娱委员或其他同学上台当指挥,一边挥动手势,一边高声领读“”的口号,然后其他同学跟着齐声高喊就很容易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回到("多年前天安门前那群情激昂的壮观场面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课堂气氛的激发就自然地有机结合在一起了。

2.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开发性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满足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感、成就感。如在古代史的教学中,可以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与《东周列国志》、东汉三国的史实《三国演义》、隋唐史实与《隋唐演义》、南宋抗金史实与《岳飞抗金故事》、康乾盛世与《康熙王朝》、《乾隆下江南》等进行比较研究,以激发学生学习社会历史知识的兴趣。

3. 与学生共享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判权

在开放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判权与学生分享。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自觉性、兴趣度、作业完成状况、考试成绩等多内容按一定的分值比例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课堂管理艺术及平时的教学责任心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判。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教育与管理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