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工厂”运行机制探究

时间:2022-10-24 01:00:52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工厂”运行机制探究

[摘要]“教学工厂”是将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厂环境中从事教学和实践活动。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企业化的职业成长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文章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剖析入手,结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厂”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实践,研究了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为校企合作共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学工厂 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袁锡明(1956- ),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技术。(江苏 无锡 21415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基地项目“‘校企共育工商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JSJG04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33-02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通过共享校企资源,工学结合共同完成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任务,这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然而,就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而言,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要责任在职业院校,企业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不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通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存在着“校热企冷”的现象。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将地方重点产业发展与重点专业建设相结合,企业紧缺人才培养与重点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通过引企入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将先进的生产制造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工厂”运行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校热企冷”的校企合作瓶颈,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解决方案。

一、校热企冷,校企合作面临困境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现状制约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分析缘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理解不深,内涵认识不足。把校企合作简单地理解为签协议、建基地、安排学生实习,没有嵌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必须环节。二是校企合作制度不够健全。面对企业需求不一、产业转型升级,缺乏灵活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三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认为学生参与生产性实习存在安全风险和产品质量风险,对“90后”大学生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存有疑虑,把培养学生视为额外负担。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往往是学校热情高涨,企业比较冷淡,导致成效不佳、持续性不强。

二、教学工厂,解决校企合作教育难题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互相沟通,满足对方需求的过程。在市场体制环境下,要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关键在于校企双方的核心价值观和利益是否能转换成一种相互认同的运行机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企业共建“教学工厂”,引进企业先进设备和生产管理制度,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同时,通过“教学工厂”这一载体,将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就业岗位得到真实体现,实现了教学实训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

1.教学工厂,实现利益校企共赢。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所以,建立校企共赢的利益机制,是校企合作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就企业而言,能充分利用学校持续提供的人力和环境资源,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缺乏、生产场地不足等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优势,还可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校方则通过“教学工厂”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真实生产实践环境,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共建“教学工厂”,能有效解决兼职指导教师不足和实践指导能力不强等矛盾,还能获取更多企业的用人信息,方便学生更好就业。学生能接受真实岗位的培训,感受企业的文化熏陶,同时也获得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并通过顶岗实习获取合理的报酬,促进了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的提高。

2.教学工厂,实现责任校企共担。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能否持久合作,取决于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点的把握以及保障机制的有效落实。从需求角度看,企业需要人才,需要技术力量;学校需要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实训基地,需要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场所和就业岗位;学生需要接受真实企业环境培训、就业、继续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三者既追求各自的价值目标,又互为要素资源,成为各自求得生存、参与竞争、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保障机制应从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在顶层设计好校企合作的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及时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此外,建立合作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及义务,更重要的是制定符合“教学工厂”实际运行的学生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建立校企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制约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

3.教学工厂,实现优势校企互补。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具有很大的互补性。校企共建教学工厂,使双方的优势资源互动渗透、互相利用,发挥最大利用价值。就学校而言,共建教学工厂能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构建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训教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企业则可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人力和环境资源,进行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再教育,使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同时,通过校企共建教学工厂,构建互通渠道,校方可方便地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和实习指导,让教学内容更鲜活生动。企业也可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实现校企优势互补。

上一篇:科技克星iWo破坏性实验 下一篇:对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