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 第1期

时间:2022-10-24 12:58:51

艺术人生 第1期

摘 要:沈从文的情感温和鲜明,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亦是如此。他坚持用一支温情的笔描绘湘西世界,笔下的故事如溪水一样潺潺流淌。本文从他的人生经验入手,探讨他独特文学观形成原因及审美情感在湘西题材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沈从文 审美情感

沈从文一生大起大落,文学之路也坎坷不平。他先后创作小说、散文集70余本,由于作品思想倾向和审美追求的复杂性,并没有获得真实公允的评价,现代文学30年间,作为一个作家几乎被遗忘。直到20世纪70年代,海外研究者给予沈从文极高评价,才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1980年以来先后有多个出版社出版了沈从文的作品,广大读者开始大量阅读由此掀起一股“沈从文热”。沈从文是中国文坛上一个独特鲜明的存在,现在任何撰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者都无法回避他,正如“湘西世界”以它的秀美逐步走出那一片狭小的天地成为人们审美世界中一道重要的风景。

沈从文军的出身、经历颇引人注意,尤其是作品里所体现的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人生哲学与文学观给文坛注入一股活力。研究者不断挖掘其作品的边缘价值和独特文学立场后的深层原因。这些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固然密不可分,他是以何种立场迎接“五四”新文学革命?怀着怎样的情感塑造淳朴落后的“湘西世界”;本文即从这两方面探讨沈从文的审美情感。

一、人生踪迹对沈从文审美情感的影响

沈从文出身军人家庭。祖父沈宏富曾统率当地人组成皇军并升为青年将校跟随湘军攻打太平军,后又升为地方提督,可算集功名富贵于一身,留下的光荣与产业使沈家后人能在当地居于优越地位。沈宏富没有儿子于是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过继给他当儿子,沈宗嗣长大后也立志从军学武,后来也的确做了军官,可是1900年在抵御八国联军攻打天津时失守,断送他一生的功名和大部分产业,回到家乡生下了第二个儿子――沈从文。

沈从文的童年时代家境殷实有幸去私塾接受初等教育。沈宗嗣期盼儿子能成为将军,可儿子逃学、游荡、说谎,不受拘束对书本豪不感兴趣,对自然社会这本大书却有强烈的兴趣和冲动。沈从文用儿童的眼光肴世界种种形态,用身心感受日常人事,对上学路上的小铺面、小作坊,民间艺人的手艺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可以毫无差错的说出某些机器的制作程序。沈从文高小毕业(14岁多一点)后,家境衰败,为谋出路被迫离开学校进人军队,开始了半流浪式的士兵生活。长达六年的辗转流徙,他走遍了湘、川、黔边境各县和延长千里的沅水流域,欣赏河边的风景,看河上木头编成的木筏。与船夫、水手、、土匪、铁匠、矿工聊天,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形式。当然士兵生活的苦楚只有自己知晓,他把期间的所有快乐与忧愁都存积在脑海中成为以后创作的重要源泉。如《连长》《船上岸上》《柏子》《丈夫》等。1922年,20岁的沈从文决定去追求理想――上北京,“便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在北京的奋斗经历,沈从文成熟地认清目标并逐步形成独立思想为他后来成为作家而不依附于任何文学团体埋下伏笔。1928年。他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教文学课与写作;1930年开始,沈从文就一直担任大学教授,先去青岛大学,再到北京大学。1949年以后他放弃文学写作转为文物研究。沈从文从一个逃学、说谎,爱玩,爱自由的儿童,进入部队。上北京追求理想,日子艰难充实却获得别样的人生境界,走过的人生累积成创作财富。

二、独特的文学立场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个人原因与艺术作品的关系,不多不少恰好相当于土壤与从中长出植物的关系。”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说,在私塾里读书的那段时间已经奠定了他一生的思想情感基础。他的情感是细腻和奔放并存,用平和心态观察湘西各式风土人情又洞见世界的局限;用思想与行动冲破种种阻挡自由和想象的障碍去寻求想要的人生。细腻与奔放的情感使他始终关怀普通小人物,也让自己忍辱负重不懈追求。沈从文到北京后才接触新文学,新文学的发生与现代中国的文化启蒙联系在一起,鲁迅等诸多新文学作家都扮演启蒙者的角色,那些蒙昧的民众在这时期都成了文化批判、启蒙、救治对象。按照“五四”的文学模式,沈从文“湘西世界”里的人物应该是被启蒙的对象。可他完全摆脱了这一模式从自我立场和审美情感出发,常常从那些愚夫愚妇身上受到“感动”和“教育”。沈从文“不明道理,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站在主流之外走向边缘,故长久被研究者忽视。沈从文宁愿守住寂寞也不愿意让自己的情感离开他所衷爱的湘西。

三、别样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与水密切相关,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水,许多故事发生在水边,尤其是女性形象大多如水般灵动、纯洁。水作为一个审美意象是作者审美认识和审美感情的心理复合体。他说:“在我的自传里,我曾经提到过水给我的种种印象。檐溜,小小的河流,万顷的大海,莫不对于我有极大的帮助,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宇宙认识的深一点,也亏得是水。”因此沈从文在一片洋溢着水的世界展开了对湘西的尽情抒写,通过丰富的艺术感受和想象及时捕捉了社会中转瞬即逝的种种物象展现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如以湘西下层人民的平凡人生为题材的作品《边城》《丈夫》《长河》等。《边城》里小溪流过“茶峒”小山城,翠翠生有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天真活泼、乖巧无机心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撑渡船为生却毫不计较功利;杨马兵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照料翠翠的责任。虽然贫穷但人与人之间尽是温情。此小说实现了沈从文“建个希腊小庙,上面供奉的是人性”的愿望。《丈夫》写成年男女为生计奔走,丈夫的妻子为钱去,作者对这种生活压抑下的扭曲没有批判,只有无奈、温和的同情。“湘西世界”尽管愚昧落后但到处充溢人性美。作者怀着崇敬赞美的情感倾其全力去捕捉,表现单纯的美好。所以沈从文的小说具有主情特征,在情感流线上绝不吝惜,温和中有严峻。文章没有大起大落,轻快中含有感伤,热烈中透露悲凉,作品意境深远,引起人无尽遐思。沈从文独特的审美情感在作品中就使笔下的湘西如辰水、沅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沈从文有坚定的处世原则与文学立场,甘处文学边缘;用温情的笔去赞美自己极为重视的人性,他的审美情感如湘西人的直率那么清晰。

上一篇:浅谈初生物如何备课 下一篇:在思考中折射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