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范文

时间:2023-03-01 12:59:45

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范文第1篇

台下一阵大叫,都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孔乙己的名字,观众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们是想看看这孔乙己现在的状况。

朱军笑着说:“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孔乙己上台,大家鼓掌!”

掌声雷鸣般从四面八方响起来。可迟迟不见孔乙己登场,是不是他的腿现在还没好,是不是他现在还坐在蒲扇上面。但一个身材魁梧的人走了上来,他就是孔乙己,又响起一阵掌声。观众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孔乙己,他嘛,还是穿着当年的长衫,但不像以前那样又脏又破,这回却是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印象中孔乙己身材虽然高大,但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但站在我们眼前的他,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好一副酷样。

朱军见他,仍是不停的鼓掌,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诧地打趣道:“孔乙己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说完,观众们一阵暴笑,大家都知道这是《孔乙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朱兄啊朱兄,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子曰:……”

孔乙己正在摇头晃脑的背诵着他的什么“君子固穷”的之乎者也之类就被朱军笑哈哈地拉到了嘉宾席上。

没想到,刚坐下孔乙己就惊叫起来:“朱兄啊朱兄,汝之不仁,吾既到矣,好酒,好菜何在也?”

这时朱军才意识到怠慢了贵客,赶快上了一桌美味佳肴,里面当然少不了茴香豆。一颗颗清脆可口的茴香豆,让观众们想起了当年在咸亨酒店里孔乙己教店小二“茴”字的四样写法的事来。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朱军不免有点嘴馋,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碟子,孔乙己似乎着了慌,伸出五指将盘子罩住,弯下腰去说:“不多也,多乎哉,不多也!”

朱军被弄了个哭笑不得,于是进入了正题。

“孔兄,在咸亨酒店最后一次喝酒后,你到底去了哪里?况且你这腿……”

“说来也惭愧,自做了那等非君子的事,腿也几乎被打折了,自己后悔不已,那日喝完酒后,我就悄悄地爬走了。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我受尽了艰辛、侮辱,我几乎要绝望了,我多少次想过要放弃生命,我真的变得一文不值了。但是我不能死,不知为什么,我发现我还有一个值钱的宝贝――蒲扇。我的腿断后,每日只有它来陪我,这时我就想现在不是在搞资源开发吗,或许我这个蒲扇能派上用场,农村不是有很多的农作物白白浪费掉吗?我可以将它们稍稍加工一下,做成绿色环保的蒲扇,那不是很好吗?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对生命重新充满了信心,后来得到了一个机遇,使我的事业真正开始起航,但我仍是保守得很,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下,我差点破产。从那以后,我放开手地做,改变以前那种胆小保守、目光短浅的毛病。我的生意也就一天天地红火起来,资本也越来越大。后来我去了美利坚合众国,治好了我的腿,回国后,大家都说我具有艺术天赋,因此我稀里糊涂客串了一名相声演员,这不才被你请到艺术人生’来做这一期节目嘛……”

大家都听得聚精会神地时候,演播室里传来悦耳的手机铃声,观众们互相张望,没想到孔乙己变魔术似的从长衫里掏出个手机来,还是摩托罗拉的!

孔乙己手忙脚乱地关了手机,抱歉的说:“噢,真对不起,忘关机了,这阵子公司事情就是多……”

朱军在一旁惊诧不已,真没想到一个被封建思想所禁锢的人也玩起了手机。他感慨地说:“时代的确进步了,这就要求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努力提高自己,即使再困难、再崎岖也不要退缩,我们的孔兄就是我们的好榜样!谢谢观众们的收看。这一期的‘艺术人生’就到这里。让我们再一次给孔乙己热烈的掌声!”

掌声在回荡,观众的心也仿佛起伏不定,也许有些事真是值得我们回味的。

艺术人生范文第2篇

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电脑业界巨子,他的成就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人和整个世界。他亲手创立了苹果公司并且把它打造成为世界顶尖的电子产品公司之一,他花费一生的心血严格地(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管理着“苹果”,让世人们能够用到先进便捷的iPhone。乔布斯的一生可谓辉煌至极,而所有这些骄人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人生的成功是由一件件有意义的小事累积而成的。他懂得如何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懂得如何开创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反复告诉我们:“你是否已经厌倦了为别人而活?不要犹豫,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束缚。给自己一个培养自己创造力的机会,不要害怕,不要担心。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做自己的老板!”

如果把乔布斯的人生比作一幅画,我愿意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来赞赏它。虽然乍一看平淡无奇,但仔细品味,却会发现每一笔都是那样精妙,那样恰到好处。

描绘自己的人生,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严谨的艺术家;其次是要有创造力,勇于挑战,正如不久前退役的姚明。

姚明的退役声明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就像一位向导,你不停地追随他,他就会为你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每扇门外都各有各的不同,精彩无比。今天我结束了运动生涯,但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门外的风景等着我去领略。我今天的退役不会是一个句号。”姚明作为中国的一名篮球运动员是顶尖的,但运动员是一个残酷的职业,当你失去了青春,便失去了它。姚明是理智的,他决然地选择退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空。

姚明的艺术人生是在连续探索中进行的,就像一本连环画,不往下看,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它吸引着你,不断地走下去。

艺术人生范文第3篇

朱军:这里有最真诚的眼泪,这里有最感人的表白!各位观众,欢迎您和我一起走进本期的“艺术人生”!现在我特别荣幸的向大家宣布,本期作客我们“艺术人生”的嘉宾是国际恐怖主义大使―本・拉丹先生!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部辛酸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拉丹先生的这部辛酸历史!有请本・拉丹先生!掌声欢迎!

拉丹:中国的朋友,你们好!

朱军:从大家如此热烈的掌声中,我完全可以感受到拉丹先生在中国的人气是非常的高!

拉丹:谢谢各位观众,谢谢主持人!

朱军:拉丹先生,您是第一次参加我们中国的电视节目吧?

拉丹:对,第一次!

朱军:那您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拉丹:紧张!

朱军:呵呵,有多紧张啊?

拉丹:特别紧张!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这么紧张,第一次和女人上床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紧张!

朱军:拉丹先生,您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但是中国的观众对您还不是特别的了解,您能不能先给我们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拉丹:OK!我就是传说中美貌与智慧并重,邪恶与恐怖的化身,改变社会风气,风靡万千少女,既英俊又浪漫多情还受过高等教育的恐怖大师――本・拉丹!

朱军:果然名不虚传!在这里,我要代表今天来到我们录制现场的各位观众和电视机前的各位观众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我们的节目!谢谢!

拉丹:中国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国家!我很久以前就想来中国啦,只不过最近档期太紧啦,否则的话我一定劫持一架飞机到中国走走!

朱军:提到劫持飞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拉丹先生。您现在已经成名已久啦,您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您成功的经验?

拉丹其实我的成功和我的fans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的支持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说:谢谢你们!谢谢!我爱你们!I love you!

朱军:听说您为了回报您的fans,您还办了许多学校?

拉丹:也不算什么学校,仅仅是一些训练营!在那里,我教他们杀杀人,爆爆炸,放放火,劫劫飞机什么的!

朱军:好!有您这样一位高级恐怖专家做园丁,他们肯定能够茁壮的成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能成为一流的恐怖人才!

拉丹:我只是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以后的发展还要看他们的个人努力和机遇!

朱军:作为世界第一号,您还这么谦虚,真是令人敬佩啊!

拉丹:第一我不敢称,不过我要是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多办一些学校,多培养一些人才!

朱军:那一定要花您不少钱吧?

拉丹: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愿意为恐怖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下我最后一滴血!

朱军:听了拉丹先生这一段慷慨激昂的话,我激动万分!让我们一起为拉丹先生鼓掌!

拉丹:谢谢大家!

朱军:我们现场的气氛是越来越热烈!好,现在我先把时间交给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请各位观众向拉丹先生踊跃提问!

观众A(男性):拉丹先生,很高兴在这里见到您!我的问题非常简单!

拉丹:请讲!

观众A:你真的是拉丹吗?

朱军:啊?

拉丹:哈哈,干吗这样问?我就是拉丹!

观众A:拉你个头,拉丹哪有你这么帅!

拉丹:难道长得帅也是一种错吗?那我倒愿意一错再错!

朱军:他就是拉丹!假一赔十!

观众A:不会吧?传说中的拉丹胡子很长的!

拉丹:哈哈哈哈哈!来中国前我把胡子给刮掉啦!

观众A:啊?

拉丹:没有了胡子你就不认识我啦,失败!

观众A:不是我失败!是你自己失败!你知不知道你没有了胡子一点性格都没有?

拉丹:啊?原来中国的观众喜欢我粗犷的一面!看来我不应该以现在这个造型来面对中国的观众!失败!

朱军:不!没有了胡子,你还是那么帅!

拉丹:我感动的有点想哭!你的观察力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茫茫宇宙,浩瀚星空,能和你成长在同一个星球。真是三生有幸!

朱军:彼此,彼此!您是世界最伟大的恐怖专家,我对您的景仰有如滔滔河水连绵不绝,又如老虎滩涨潮,一发不可收拾!好!让我们继续提问!

观众B(女性):拉丹哥哥,我好崇拜你啊!

拉丹:谢谢!

观众B:拉丹哥哥,你知道吗?你就像漆黑中的萤火虫,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闪亮的眼神,夹杂着一丝丝的忧郁;你那茂密而又性感的胡须,粗犷中飘絮着柔情!

拉丹:继续!

观众B:可你为什么把胡须剪掉,今天竟然没有见到你胡须!你知道我有多伤心吗?剪刀剪在你的胡子上,疼在我的心上!

拉丹:不会吧,胡子长了当然要剪掉的!

朱军:请那位小姐接着提问!

观众C(女性):拉丹先生,今天在这里见到你我感到十分高兴!

拉丹:谢谢!你想问我什么问题?

观众C:做为国际之首,你会不会经常感到很大的压力?

拉丹:哦!这个问题问的好!这压力吗?还是蛮大的!所以我就经常劫持飞机出去旅旅游,散散心,撞个世贸中心,撞个五角大楼什么的。

观众C:说到劫持飞机,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为什么您总是劫持波音公司的飞机?

拉丹:这纯粹是一个商业炒作!我们和波音公司有一个很好的合作!波音公司每年付给我们一亿美圆,要我们只能劫持波音飞机,并且每年不得少于三架!如果我们劫持波音飞机的数量超过五架,每一架再多奖给我们一千万美圆!2001年,我们一次就完成了合同,还造成了轰动效应,有力得宣传了波音这个品牌!请大家记住:波音,客机中的战斗机!

朱军:好马配好鞍,波音配拉丹!好,请把话筒交给那位先生!

观众D(男性)“拉丹先生,您好!

拉丹:您好!

观众D:原来你们和波音公司有很好的合作!

拉丹:对!

艺术人生范文第4篇

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巡视员;从一个普通的战士,当上了福州军区《前线报》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后来又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连续三届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他,就是去年秋天海峡卫视《福建名家文化人》专题片所报道的福建摄影界领路人――张宇。

1985年秋,张宇从部队转业到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任秘书长,后任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18年至退休,在地方工作已24年。一路走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他硬是把在全国不起眼、底子薄的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翻了个儿”,闯进了全国摄坛“第一梯队”!

有人对张宇履职期间的业绩做了一番统计:一、队伍壮大了,省级摄影协会会员从几百人发展到3220多人;部级的摄协会员从原先几十人增加到800多人。二、拿国际摄影奖牌的人数更为傲人。他上任后实现了福建摄影在国际获奖“零”的突破,到249枚(件)。再说福建省摄影50年优秀作品中,拿到奖牌就达到508枚(件)。三、青年摄影人才辈出。他大力扶持省青年摄影协会和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该俱乐部成立不到一年,在国际摄影大赛中就崭露头角,获得20多个的奖牌奖杯,可谓是“后继有人,新星璀璨”,让人刮目相看!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人的口碑。”张宇在领导、同行、年轻人中口碑皆好:2007年,他所率领的福建摄影人参加第22届中国摄影艺术展,入选幅数和获奖幅数均名列全国第三。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国忠赞誉:“福建进入了摄影大省的行列,张宇同志功不可没!”;中国第一个摄影记者、摄影大师郎静山特书赠张宇:“影坛硕彦”;现任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潘朝阳赞誉:“张宇主席,他是我们福建摄影界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领军人。”;年轻摄影新秀、福建省首届手机摄影展策划者林钰舒感叹:“张宇主席为人厚道,特别关爱年轻人成长,热心指导鼓励年轻人要不断创新,为中国摄影事业做贡献。他是我们年轻人的好老师、好领导、好榜样!”

笔者认为:张宇同志丹心向阳,他把情和爱无私的奉献给了党的文艺事业,令人感佩!

他与摄影结缘,探求光影真谛

笔者与张宇同志是战友,又是挚友,对他的为人和品格可说熟知一二:张宇祖籍是广东五华县。抗日战争时期,其父带一家人逃荒到江西。他1947年9月1日出生于革命圣地井冈山脚下的吉水县。1969年初春,这位地道客家农民子弟,凭着他在家乡的广场上画一幅巨幅的画像被带兵人所赏识,便怀着报效祖国的火热之心,参军入伍,当了战士、电影放映员。

一天,他无意看到部队新闻摄影干事背着照相机到部队采访,那潇洒的英姿使他羡慕不已。他发现摄影与美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摄影更真实、更直接、更快地反映了部队的火热生活。便找机会拨弄他电影队队长的120海鸥照相机,从此他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次,部队宣传科领导叫他去卖掉所谓破“四旧”的“毒草”旧书。在旧书堆中,他无意中发现了20多本当时中国最早摄影杂志《摄影纲》,如获至宝,便把它偷偷的珍藏起来。晚上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翻阅,这成了他摄影无师自通的“哑巴”老师。他还把单位一麻袋欲当做垃圾烧掉的记录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历史的图片抢救回来,成为他掌握摄影技巧,“走捷径”的鲜活教材。

“机遇往往是留给勤奋和有准备的人”。说张宇真正系统的学习摄影知识,那还是他得到领导赏识,于1971年8月推荐他到福州军区《前线报》当一名美术编辑。在这期间他才有两次参加摄影培训的机会:第一次是1974年参加为期20天的全军彩色摄影培训班;第二次是1981年参加为期30天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在福建举办的第二期摄影讲习班。宝贵的50天培训让张宇受益匪浅、大开眼界,于是开始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收获。在实习中,他先后拍了处女作《浪打火炼》以及《阵地怒火》《迎着春风》《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四幅作品都被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展入选。当时福建才入选七幅,而他一人包揽了四幅,且《浪打火炼》获得铜奖,福建实现了全国摄影奖牌“零”的突破,在福建影坛引起轰动!

张宇为何能一炮打响?也许说他是运气,但笔者则认为张宇着实是靠他“勤奋加灵气”。他在《前线报》工作时期,仍然保持和发扬朴素、不怕苦的精神,时常深入连队、海岛、哨所、矿井体验生活,吸取营养、增长智慧。为此,他所拍摄的每一幅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并富有强烈的思想性、哲理性和感染性,具有一定冲击力。这是他摄影创作的一大特色,胜人一筹的一大技艺!

说他摄影“无师自通”,倒不如说他是坚持“师法自然,能者为师”,博学众长,善于修炼自身,把握摄影真谛,自觉把摄影看成是党的宣传工具,也如同战士手中的武器,千方百计的凝聚全军区摄影力量,做好摄影通联工作,为部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由于当时福州军区《前线报》军事摄影工作搞得很出色,张宇荣获1984年度“福建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时任省委书记项南给他颁奖,并予以很高的评价。后来他又成为全军13位“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之一,当之无愧!

16个春秋,军旅生涯的锤炼与奋搏,张宇思想政治更为成熟,文化艺术造诣更为深厚,为他转业到地方,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听从组织安排,迅速转换岗位

1985年,邓小平裁军百万。在这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张宇听从党中央号令,转业到组织需要又适合他兴趣爱好的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工作,担任秘书长。

“万般开头难”,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是一个地方性的社团组织,面对较为松散的摄影社团组织,如何开展工作?他心中盘算着:一方面善于运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因势利导,坚持以《诗经・鹿鸣》中所言“人之好我,示我周到”这种诚恳待人的理念来凝聚摄影社团的向心力。另一方面,他虚心主动地向摄影界老前辈们学习求教。他挤出时间拜访老前辈,取经开智,着手制定符合摄影社团实际的工作计划和管理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办会,并营造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在他的努力下,很快适应了地方工作。

如何开创福建摄影工作新局面?从小受到革命理论熏陶的张宇,深谙“走群众路线”是革命胜利的道理,因而他在思想上首先确立了“摄影大众观”的理念。

张宇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发动群众和举办各类群众性的摄影展览上。每年都要举办“福建省摄影展览”,每届都有很多单位、群众参加,有时还请省领导来剪彩,这对福建摄影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时他还深入到企业帮助授课、评选作品,甚至还帮助夫妻举办家庭摄影展览,让摄影走进千家万户!

由于工作出色,1991年冬,组织上指派张宇到泉州市文化局挂职当副局长。张宇把挂职作为接地气“充电”的好机会,以甘当孺子牛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工作。人们说:“张宇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工作出色,收获颇丰”:收获一,他把泉州市摄影家协会改变了面貌,带出了队伍,为全省摄影社团组织如何开展工作总结了经验;收获二,抓住机遇,开辟了海峡两岸摄影界文化交流的先河。1992年底,他参加泉州民俗文化访问团,赴台湾交流考察,可谓是海峡摄影界“破冰之旅”。考察期间,他与台湾影坛同仁进行了广泛交流,以光影会友,实地创作,还特地拜访了摄影大师郎静山,共叙“五缘”文化,郎老先生特赠书“巧艺传神”。回来后,张宇进行了认真的工作总结,举办了赴台摄影展。此次赴台交流,使张宇深感到:摄影不仅是一门单纯的艺术,它是党事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是连接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的一道美丽彩虹。收获三,更加广泛地结识各界有识之士。张宇是不爱应酬而爱学习的人,他抓此机会刻苦学习文史哲及书画艺术,积极参加收藏和鉴赏活动,开阔眼界。走进张宇“家”中的“三香堂”可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茶香、书香、墨香迎面袭来:以茶会友添人气;以书会友长神气;以墨会友炼骨气。他就是以此修炼人生的品味、品格、品德,他常常对人说:“我不是什么领导,更不是什么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公仆和服务员。”这是张宇在两年挂职锻炼中最大的收获,懂得怎么摆正自己的位置。

张宇在省文联担任副主席,时常因行政事务缠身,没时间拿起相机创作。对此张宇早就预料到,他认为:“凡事有得失,若自己名利受到损失,而能换来福建摄影事业的繁荣,我也值得!作为摄影界的领导,要有这样的胸襟,要讲求舍得。”张宇就是这样一个“舍己为家”的人!

摄影事业应靠大家,团结才能出成果

张宇有一个口头禅,“福建摄影搞得好不好,关键在能否出人才、出作品、出成果,只有大家团结一条心,万紫千红总是春”。为此张宇把全部精力放在抓培育人才出作品的关键工作上,他说:“这是摄影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几年来,他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同仁携手办好全省性的各类摄影培训班和摄影函授班,以及支持开办了全国性摄影学校。注重把收到的有限经费,要求每一分钱都花在培育人才的“刀刃上”。至今已举办了近100期培训班和函授班,培养出成千上万的摄影人才,这几年福建摄影才有那么多全国性、国际性的金银铜奖获得者,可谓是“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当人们赞扬张宇时,可他总是说:“这些成绩取得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培育人才还得用好人才。张宇说:“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天赋加勤奋再加灵气,这种人能创作出有水平、有势头的佳作。对这种人才,我们要大胆的培育和使用,因为他们是我们摄影社团的中坚力量,尽管有缺点有毛病,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助转变,更要为其创造良好宽松的创作环境,造福社会”。因而张宇特别敬重对福建摄影有贡献的人。比如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填补福建人体摄影空白,举办首届人体摄影大赛的佘山;连续三届获得“金像奖”的石广智;创建中国摄影之乡劳苦功高的莆田马金焰;善于培育摄影人才创立泉州华光摄影学院的校长吴其萃以及对闽台交流工作及摄影作出贡献的海风出版社社长焦红辉等,张宇都建议把他们都吸纳为省摄影协会的副主席,让他们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福建摄影事业发挥光和热。

另外,广纳海外艺术届和企业界的朋友,如聘请新加坡的张美寅先生、林光霖先生以及香港的何善祥先生当省摄协名誉顾问,为福建摄影事业献计献策,可见张宇的心胸多么的宽广。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赢得福建摄坛人才济济……

在张宇的心目中,始终有一个坚定明确的信念:“摄影出作品其目的要立足于为我省的经济建设服务。”为此,他上任后着力带领班子团结大家精心打造“福建摄影六条靓丽的风景线”:第一条是以惠安崇武惠安女服饰为特色,打造中华传统文化的摄影乡村风景线;第二条是以泉州y浦养殖业为特色,打造海上风光摄影风景线;第三条是以莆田湄洲妈祖海神为特色,打造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风景线;第四条是以龙岩永定土楼和漳州南靖土楼为特色,打造客家文化风景线;第五条是以武夷山“双遗”优势为特色,打造福建风光品牌风景线;第六条是以宁德霞浦滩涂养殖特色,打造国际摄影休闲创作的海岸风景线。

这六条风景线不仅从摄影的深度来挖掘福建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更好地“筑巢引凤”让更多的海内外摄影家到福建创作,了解福建、宣传福建,进而推动海峡西岸的经济建设。人们说,张宇潜心描绘了福建摄影工作美好壮丽的蓝图,是推进福建摄影从大省走向强省的一招好棋!

福建摄影如何“百尺竿头更上一层”,进一步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水准?这一问题张宇在苦苦地思索着:摄影术自1839年法国达盖尔发明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是一门光影的艺术,如何使现实的摄影作品更具光影的生命力、艺术的感染力和时代的冲击力,这是时代给艺术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他心想:“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摄影是来自西方的艺术,如何尝试加入中华文化的元素,使摄影作品的纪实性,质朴性进而达到更加富有哲理性、内涵性和品味性,也许这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当他看到潘朝阳的“梨花墨韵”作品中华文化元素浓厚,很有意境,便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赞誉。若善于运用中华元素的嵌入,摄影作品就有中国特色的意境与韵味,这就是张宇对“新”摄影作品一种新感悟,一种新追求。

他对摄影艺术创新想得深,而对福建摄影未来前程想得更远。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宇认为:我们传授给摄影爱好者不光只是摄影的知识和技艺,更重要传授给他们如何做人,讲艺德,同时他极希望培养一大批的能引领福建摄影前进的基层摄影“领头羊”,只有这样,福建的摄影工作才有希望,才能兴旺发达。为此,2014年夏天,他特地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地市县摄影家协会的会长、秘书长培训班”,亲自上课,传授大家如何做好新时期摄协领导工作,引导他们树立大局意识,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带领大家创作出更高水平的摄影作品。参训的100多位基层协会领导听他授课后,深切认为:张宇主席在临退休时,还身体力行,关心福建摄坛的未来,真可谓深思远虑,情真意切!笔者当时也聆听了这个课,深受教育,深感张宇在退休前“最后一课”的“传、帮、带”的用意、涵意和深意啊!

有人问:“张宇主席现已退休,他都在干什么呢?”笔者自然也想知道究竟。听说近来“求”张宇墨宝的人甚多,令我欣喜。一天,我特地登门也请他为我百岁家母留一“家训”:“嚼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里不惊”之珍联题作。张宇看后连连称好:“此联意涵深刻,符合主席倡导的‘清明廉正’的要求。”说着,他欣然挥毫。

此时,笔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张宇的摄影佳作《球魂》:球场上,一汪积水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各种无规则的人影波光――“人退影在”意境。在橱柜里还摆着一本大红的荣誉证书,笔者好奇地取出一看,是2014年中国文联成立65周年举办“追寻中国梦”美术书法摄影展,张宇送作《台东夜渔》荣获特别优秀作品奖,全国仅3幅,张宇就占一幅,还获福建省政府奖励。据说,《福建日报》著名摄影家林辉龙看到此作品大加赞赏:“这是一幅十分难得的优秀作品呀!”

我正陶醉在《中国艺术报》介绍此佳作时,便听到有人敲张宇的家门,张宇立刻撂下手中的笔,开门迎接,原来是从闽南来的几位影友向他求教并讨墨宝,张宇没有推辞,不顾劳累题写一个多小时。当每位同志得到那苍劲有力、笔走龙蛇的书法,连连道谢,而他脸上总带着微笑谦逊地说:“鄙人拙笔,让你们见笑了”。我见他累得直不起腰,心中不由感慨:退而不休,张宇对摄影人的心是热的,可谓“爱难却,情未了啊”!

艺术人生范文第5篇

有人说,人的错误或缺点像猴子的红屁股,当它在地面上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而当它爬到高处时,就很容易被看到了。但反过来想,当一个人的小错误被当成大事来说时,他的被关注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朱军的从艺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困难、跨越坎坷的事他经历了很多。从1995年起,朱军主持了中央电视台很多大型文艺晚会和演出活动。他虽不以形象见长,但其主持风格朴实、大方、清新、干练、机敏而沉稳,渐渐受到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一、主持之路:吹尽狂沙始得金

1964年,朱军生于兰州市,他父亲是战斗歌舞团首席单簧管演奏者,受父亲的熏陶,他在11岁时便开始学习单簧管演奏。17岁时入伍,凭着这一技之长,成了部队业余宣传队里的一名演员,从此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在业余宣传队,他由单簧管演奏,到唱歌、说相声、演小品、说快板、跳舞,无所不干。为此,战士们戏称他为“全活儿”。

离开部队后,他考入了甘肃省曲艺团,从此成了一名专业演员。1988年他被特招,进了战斗歌舞团,二次入伍又走进了他熟悉的军营。在战斗歌舞团的短短几年里,朱军为西北的官兵和人民演出了500多场次,赢得了部队官兵和西北人民的赞誉,多次受到上级机关的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后来,朱军进入甘肃省电视台,从1991年起,几乎所有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都由他担任节目主持。

1993年,经严格的考核,朱军终于走进中央电视台。但开始时,他只能做些幕后工作。他在积聚着力量,等待着时机。终于有一天,原来的主持人腹泻,做不成节目了,导演没有办法,临时让朱军去主持,从此他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朱军主持过《东西南北中》,该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连续5年获优秀栏目奖。

“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活动举办了21次,其中由朱军主持的就有15次,大部分的革命老区和偏远的贫困地区都留有他的足迹。1999年“心连心艺术团”到慰问演出的前一天,他因病正在输液,可接受任务后,二话没说,把针一拔,行李一提,随团上了高原。到了以后,由于病情本来就没好利索,再加上高原反应,他的病一下子加重了许多。但为了不影响演出,他一边输液,一边坚持参加演出,受到了人民和艺术团所有演职人员的赞誉。

朱军凭着勤奋和敬业,在中央电视台的十年间,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由他主持、编辑的音乐电视专辑《乡风乡韵》,1997年在保加利亚举行的国际金天线电视节目大赛中,获音乐类节目第一名,这也是中央电视台音乐类节目首次在国际大赛上获大奖;1999年在全国金话筒节目主持人评选中,他获得了银奖第一名。

主持人这种职业,风光的背后,蕴藏其间的是奔波与劳碌。1999年10月,朱军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开了人世,正在兰州奔丧的朱军,接到电视台要他到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河南录制节目的任务后,把巨大的悲痛深埋在心底,直奔河南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二、艺术人生:演绎人生别样红

今年春节期间,《艺术人生》推出的《父老乡亲――西部歌王王向荣》及寻找当年红楼梦演员的特别节目,向观众展现了世事的沧桑和人物情感的曲折经历,让人感慨良多,观众反响热烈。

其实,每周五晚上,《艺术人生》都会与你有约。朱军不仅担任节目主持人,还挑起了节目策划的大梁。

朱军说,每主持一期《艺术人生》,对自己来说都有新感觉。他与明星坦诚交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和他们聊人生,聊人生感悟。因而,节目是明星、观众和主持人情感的融合,心灵的撞击,三者沟通的互动。无论是初识还是熟悉的明星,无论他们年纪大小,自己都把他们视为普通人,通过节目加深对他们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发现他们鲜为人知的闪光点,想尽办法展示每一个成功者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实践一种深入骨髓的真、善、美――用一种坚持来发表对电视文艺的反思;讲求一些主义,让理想的光芒照耀在人们的脸上。

主持人像点蜡烛的人,只有点燃了蜡烛后才能照亮自己,只有采访好了他人,主持好了节目才能凸显自己的水平和价值。

栏目定位为“沉稳、大气、典雅”的《艺术人生》,提倡全新的传播理念、平民化的独特视角、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跌宕起伏的环节设计。朱军认为,《艺术人生》是一个情感类的节目,主观意念很强,自己必须要跟着嘉宾的思路用自己的人生观去跟他们碰撞。碰撞对了,产生共鸣,便于他们更好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即使意识形态在碰撞过程中产生了某种瞬间的对立,那也没关系;因为这种对立也有利于对方更清晰地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现在做节目他不用拿角本,全是由他自由发挥。

做了这么多期节目,朱军对每一个嘉宾都有着不同的印象。嘉宾中李玟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李玟虽然在美国长大,接受的是美国教育,但她骨子里其实很传统。”而秦怡讲述经受人生磨难时的刚毅,李谷一回顾坎坷从艺路时的泪水,陈凯歌倾诉亲情时的欣慰,潘虹静静凝视观众时的伤感,田震叙谈音乐时的欢乐,黄磊和学生们心灵的碰撞,德德玛面对病魔的坚强,吕丽萍谈论婚变的坦然以及毛阿敏、谢莉斯、朱明瑛、蔡琴、蒋雯丽、濮存昕的“哭态”等,不仅朱军铭记在心,广大观众也难以忘怀。

艺术人生范文第6篇

所以,朱军煽情并不是错。可是,为什么拥戴朱军的粉丝们不买账了呢?

看《艺术人生》就像看悲剧

节目夸大了“悲”,好像不流泪就不叫沧桑,不伤感就不懂艺术。比如采访赵薇的一期,朱军一定要说到她逝世的奶奶,让赵薇泣不成声,才肯罢休,结果引起了观众的不满。这种残忍的伤感值得商榷。《艺术人生》不是一般意义的情感访谈节目,仅仅依靠情感探秘和隐私诉说来吸引观众,它应该成为一档用艺术家们丰富的艺术生活和博大的内心情操感染、影响、打动、引导并提升观众精神境界的节目。但是,这种引导和提升不应该是沉重的,而正要相反,它的基调应该是明亮、积极、向上的。

倪萍哭是柔美,朱军哭就是矫情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就是一种刚健的文化精神。“君子”,肯定指男人。在中国的文化中,男人要哭多了,就会被小看。观众的心理受到了文化的强大影响,女性的柔弱可以被宽容,比如倪萍也经常哭,观众很喜欢,非议也少。但是,朱军眼圈老红就另当别论了。受中国观众喜欢的男主持人,很少哭。崔永元哭过,但不多。后来,崔永元开始《我的长征》,展示的正是男性的刚强;何炅哭过,但也只是在PK时偶然来一下,主调是明朗、快乐的。遗憾的是,朱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总是要用哭来调动全场情绪,这就违背了文化对男性的“规范”。另外一个方面,朱军又表现出了“大男子主义”,利用“强势”的主导地位,让被访的一些青年女性艺术工作者们,“贡献”出了自己的眼泪,凸显了男性的霸权。这种 “劝哭”、“诱哭”、“迫哭”的“霸权”倾向,也是让很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反感的主要原因。

《艺术人生》:不懂节奏的艺术?

节目是一种艺术,艺术要讲究节奏感。什么叫节奏?简单说,就是有徐有急,有走有停,有闹有静,有喜有悲,情感要有起伏,情节要有波折,体现出一种动态的曲折来。节奏的出现,才能使得艺术形式变得生动耐看。观众爱看好莱坞节奏鲜明的影片,而对那些情节拖沓的影片避之不及,就是这个道理。《艺术人生》的转场较慢,往往是嘉宾独说,大家在听,是独白,不是对白。在这样一个应该重视受众反应和情绪的媒体时代,这档节奏感不是很强的节目,是比较“危险”的。而且,艺术讲节奏,情感也有节奏。在人类的情感世界里,哭和笑,喜和悲,都是紧密联系的。单单只有任何一方,都会使得情感世界变得单调、乏味。所以,我们看希腊的戏剧,悲剧往往用喜剧的形式展现。《艺术人生》却很少用喜的方式展示悲,相反,还要悲上加悲,雪上加霜。过分注重“煽情”、“悲情”的结果是,情感曲线长期处在“平线”上,没有起伏,这可能会破坏观众的心理张力与情感弹性。和股票一样,观众要是被“压抑”太久,就会以某种方式“反弹”,《艺术人生》遭恶评证明了这点。

为《艺术人生》支招

慎用悲情

建议:朱军再哭扣年终奖。朱军再让嘉宾哭不许参加“十佳”评选。

如果说情感访谈节目是道大菜,“悲情”、“煽情”是好的调料,但不应当成为主料。主持人的眼泪不能最终打动观众、吸引眼球,相反过度的悲哀还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观众更愿意在劳碌一天后,躺在沙发上看一些具有一定娱乐元素、能够放松神经,然后又略带思索、稍显深刻的节目。一档节目中有2/3的内容让观众看了难过到掉泪,这肯定是对观众不负责的表现。像《艺术人生》这样的情感访谈节目,说到底还是娱乐休闲的节目,既然艺术工作者的任务也是要让观众感到放松、轻松、休闲,那么,采访艺术工作者的节目干嘛要搞得这么沉重呢?我们看大艺术家的作品,总是泪中带喜,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人们记住的并不是它的苦难,而是苦难之后的微笑、绝望之后的希望。《新周刊》主持的2002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李静就说过一句话 :千万不要沉重,我们是笑语人生。

善用节奏

建议:给朱军准备一个大鼓,没事敲着玩。

上文笔者已说过,节奏在节目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传播学认为,感性刺激和理性刺激应该互相结合。这就是要注重节奏。但是,很多情感访谈节目节奏太单一、单调。缺少的是节奏,而不是泪水。记得央视曾有档专门访问体育明星的访谈节目,场面不可谓不豪华,嘉宾不可谓不知名,但每次都是在大厅里,两个人空荡荡在说话,没有起伏,没有变化,结果后来节目被撤换。但凡好的节目,都是在节奏上做足了文章。节奏就是故事中的冲突、矛盾,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情感访谈节目不要总是在泪水中寻找刺激。如果一个刺激使用久了,它就一定不再是刺激了。对《艺术人生》来说,当务之急是找到另一个崭新的刺激元,实现节目的节奏转换。崔永元在《实话实说》中很注重节奏感。按理说,这也是一档掏心窝子、说心里话的情感节目,但崔永元很少让嘉宾哭,更少让观众哭。“在说实话中找快乐,在快乐中说实话”,是节目的基调。同时,音乐的间场,主持人与观众的即兴互动,都保持了节目的新鲜节奏。

大胆革新

建议:朱军要向李咏学习,大家春晚都说错了话,可是李咏咋就这么能折腾呢?

《艺术人生》已到“七年之痒”。电视研究的学者们认为,一档娱乐性的节目,3年是一个周期。现在观众口味更新更快,1年就要“换口”。湖南台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也只办了3年。而《艺术人生》,大到节目形式、场景安排,小到情节设计、对白致辞、主持人着装,都没有太多变化。广被观众批评的朱军的“哭”更是从技巧到形式都多年未曾改变。拜托,就算《艺术人生》是港姐,老穿一套衣服,观众也会看厌。《艺术人生》要向《幸运52》学习,后者推出了崭新的节目单元。看来地球人都知道: 创新才是大路子,发展才是硬道理。怎么做、怎么变才是最重要的。

活着,还是死去

据悉,在2007年第一季度的收视统计中,《艺术人生》被亮红灯警告。而在2006年第四季度的统计中,《艺术人生》已经拿过一张“警告单”。根据央视以往的规定,有了两次警告,这档节目就将退出央视荧屏。由于《艺术人生》已经成为一块招牌,因此,这档节目将被延长一个季度的观察期。在此期间,栏目组内部进行改版尝试,《艺术人生》将为荣誉而战。活着,还是死去?观众将对这场PK用遥控器投票。笔者还是得说,《艺术人生》已经成为一个名牌,中国还少有这样以艺术精英人物为访谈对象的节目,它对传承艺术经典,推广艺术精粹,弘扬艺术文化,提升艺术素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保护《艺术人生》,不是要因袭它陈旧的艺术形式。牌子不变,但内容可以革新,可以创变,既然站在电视艺术的最前沿,既然背负了艺术的名分,就更要继承艺术求变求新的精髓,不要怕PK,不要怕淘汰,相信浴火之后,凤凰会重生。

艺术人生范文第7篇

她是“戏剧类”吗?

从演播室设计可以看出《艺术人生》具有一些舞台剧的特点,确切地说有点像小剧场。舞美设计慕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在设计理念上追求“静”的观剧氛围:深蓝色的丝绒庄重肃穆,因为本身有重量感,所以垂挂起来很像舞台的边幕。“中戏黑匣子”是一个诞生戏剧明星的地方,令许多毕业生终生难忘,我也是如此。那是一个通体都被涂成黑色的小剧场,置身其中,你能很快地进入情境,静静地看戏、投入地演戏,观众能心无旁骛地近距离感受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情感跌宕;演员能直面观众,投入角色,不受环境的干扰。而这样一种观演关系,放在灯光闪烁、纷繁花哨的布景里恐怕很难建立。

为了调和蓝色丝绒的肃穆和典雅,设计师大胆地把舞台主色调设计成红色,火爆、开放、夺目,如此单纯的大红大蓝的对比,让人在沉静中躁动着热情,在热情中始终伴随着理智。恰恰很多时候,主持人和嘉宾都在以这样一种恰似红蓝色调的激情与理智中讲述着自己的心路历程。舞美设计和整个现场如此契合,真是难得。满眼看多了越来越浮躁艳俗的演播室,《艺术人生》舞美设计的优雅和凝重能让人建立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贴近感。

之所以归属于“戏剧类”,一定少不了故事和人物这两大要素。《艺术人生》侧重“人生”多于“艺术”,节目中很难听到关于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的探讨,而大多是在讲述明星背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最吸引观众的也莫过于此。那些走下“神坛”的明星们褪去了华彩的外衣,还原成普通人,他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或是隐私呢?故事元素构成节目主体,悬念吊足了观众胃口,一个真实、鲜明、充满个性的人物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人说,戏剧作品要想做到好看的捷径就是制造悬念,这一点,影视远比戏剧做得好,《艺术人生》做到了。

悬念、故事、人物、剧场、观众等戏剧元素在《艺术人生》中都能找到。

我觉得《艺术人生》就是“一个人的戏剧演出”,主持人只是观众之一,是一个演员用叙述的方式,或者说垂直表演的方式说出台词,给我们讲述了他扮演的人生角色中的一个个充满悬念、精彩动人的故事。有时我很难区分台上的嘉宾是演员还是角色,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双重身份中反复地跳进跳出。

她是“纪实类”节目吗?

有专家在解释纪实类节目内容时,提到了新闻类、人物专题、文化专题。

《艺术人生》曾经不断邀请一些热点人物参与,借助热点人物不断制造节目的热点和焦点,使节目因此具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性。

《无间道》热播时,邀请全剧主创包括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杜汶泽、陈慧琳等来到现场继续热炒;童自荣参与节目录制,使得他与乔榛、丁建华的纠纷不断升级;李亚鹏做客节目,初次面对媒体袒露了和影星周迅的恋情,如此的花边新闻足够娱乐圈炒一阵子的。我以为,这些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说《艺术人生》是人物专题或文化专题,就更贴切了。

我们有些生硬地套用一些概念,绝不是想自圆其说,或矫情地非要对号入座,只是想分析《艺术人生》兼收并蓄了几乎所有的节目形态,她是如何使用并达成和谐统一的? 是为学习并借鉴。

《艺术人生》制片人王峥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会看大量的国外包括港台的电视节目,包括看内地的电视节目。可能有人认为一个栏目应该固守一定的制作方式,但我们的节目一定要是开放式的,要兼容并蓄,我们会渴望看到各种电视节目,把各种电视节目最好的制作手段拿到我们的电视节目当中来。《艺术人生》不是单纯的谈话类节目,而是现场节目,可以吸收很多节目手段。我们的极端制作定位要准确,内容要鲜明,但是方式一定要好看,要符合电视节目的发展。”

接下来我思考的是,她是综艺娱乐节目吗?

我的回答又是肯定的。

节目中,朱军曾穿起长袍和巩汉林说过相声;和李琼、张也唱过歌;吹过非常专业的单簧管。可以说,很多时候,他是用表演和主持两种方式做着主持工作,虽有卖弄之嫌,但对现场录像和节目效果来说,却是一种用艺术的手段最快地激发和调动嘉宾的方式。

《艺术人生》难道真的是为了让那些闲赋在家,很少拍戏,稿酬很低,故事很多,非常有观众缘的老艺术家们来现场抖落一些陈年旧事,做一次深刻的人生总结,激励一下越来越不知天高地厚的晚辈们吗?当然不是,我觉得《艺术人生》的确具有一定的励志作用,但也做得很综艺、很娱乐。

蔡琴一期中她好像唱了三首歌,据说录像现场唱了五首,其他嘉宾也或多或少会在节目中有一些精彩的表演,朱军和王峥都是做文艺节目出身的,在《艺术人生》中总能看到一些综艺的影子。

艺术人生也曾想办法做得娱乐一些,节目组邀请过台湾策划人撰写解说词。记得最夸张的一次是英达在场上表演做饭,碗掉到锅里,引起观众哄堂大笑,这种方式虽然有些恶俗,但《艺术人生》也不敢在娱乐风尚下硬撑着,只能进行一些尝试。尽管有的观众会反感,但《艺术人生》创新了,实践了,无非是想用娱乐的方式增加可视性,没什么可指责的。至于手段,以后会同样积累更多经验的。

对于节目素材,编导们更是为了节目呈现的需要而进行大胆的取舍,主持人积极地进行煽动和引导,为的是挖出来的内容更有收视,更有卖点,因为他们一定深深地懂得,这是在做节目。

除了戏剧类、纪实类、综艺娱乐类,第四种应是电视艺术片。

录像现场每每都会响起悠扬的钢琴声,几乎全是即兴之作,钢琴伴奏孟军曾说过:“不想成为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第三者!”琴声总能和场上的氛围相契合,并添了几分诗意。

朱军有时拿捏的腔调会把台本以诗歌的形式朗诵出来,他说话字正腔圆,吐字归音很标准,语法逻辑很严谨,这恰恰是我不喜欢的,不知道朱军生活中是否也会如此假模假式,如此拿腔作调。反倒很喜欢崔永元《实话实说》里有些”水”的状态,大概因为没有受过专业主持训练,倒让崔永元的话听起来更像谈话和聊天,更贴近,不像朗诵。

第五种类型是谈话节目,也就是交心的谈话节目。

其实很难给《艺术人生》归类,索性就说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吧,她智慧地运用着一切可以运用的节目形态。

著名电视策划人胡智锋曾归纳了电视有“八化”,他极力主张要搞活并不断提升:

宣传“话题化”,即把歌颂的东西变成老百姓能议论的东西;

话题“故事化”;

故事“人物化”;

人物“细节化”;

细节“情感化”;

情感“趣味化”;

趣味“个性化”;

个性“观点化”。

心想制片人王峥一定是得到了恩师胡智锋的真传,以上“八化”《艺术人生》都做到了,尽管没有确认属于她的节目类型,但关于节目类型的研究和探讨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刚刚开始。

艺术人生范文第8篇

他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多大及自己追求了多少。我视画画为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认同艺术品本身是一种价值,但最高的价值是艺术家对促进人类社会繁荣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人物简介】刘富业先生,大富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赏心堂(澳门)书画会会长、岭南画派美术研究会副会长、澳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曾随陈永锵老师习花鸟画,后随黎雄才老师习山水画,2005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随方楚雄教授系统学习中国画,获硕士学位。作品屡获大奖,出版有《春到澳门刘富业画集》及《大地情怀画集》。

用艺术点亮生命

诗云:路是泥泞心气平,攀山涉水袖风生。长歌放墨纵横舞,一点一滴总有声。(岑文涛读刘富业《心花百图》)读到这首小诗,心中难免生出些许感悟,总觉得诗人这几句话,似乎道尽了刘富业先生对艺术的执着和永无止境的追求。

艺术之路从来坎坷难行,有高低,有起伏,甚至泥泞满地,寸步难行。有人止步不前,有人望而却步,但刘富业先生却坚定着对艺术的理想,平心静气地攀爬于艺术的道路上,用艺术点亮了自己生命的光芒。

刘富业先生1956年出生于广东省南海西樵山,父母都是教师,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他自小与书香为伍,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在家庭的影响下,他常常将时间都放在墨笔纸张上,东涂西抹,渐渐地产生出了对艺术的欲求渴想。

或许是“艺术之神”的眷顾,在他读小学二年级时,兴之所至,画了一群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手拉着手,脚下踏着地球同欢共乐的儿童画。这幅题为《世界儿童大团结万岁》的习作受到老师的贴堂及表扬,并在全校得奖。这是刘富业先生的第一幅“正式”作品,也正是这第一幅广受表扬与赞赏的儿童作,真正开启了他对画画的兴趣,使深埋于他内心深处的艺术种子,悄然萌芽。

高中毕业后,稍有闲暇,刘富业便整日在家中涂画,他对艺术已经产生了炽热的求知渴望,唯有终日与颜料纸笔相伴,才能稍稍心安。或许真与艺术有缘,在这彷徨之时,他终于结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陈永锵先生。

陈永锵先生同为南海西樵山人,在当时,他已经具备了不俗的美术功底,寥寥数笔,就可以把生活中的山水、花草、虫鱼、鸟兽给描绘得活灵活现,而且熟知古今中外名家的诗词文章。在他的指点下,刘富业先生一笔一笔地学习传统技法,从描绘花草树木的步骤开始,寻找大自然的美感,开始了他曲折而又传奇的艺术人生。

刘富业先生最初的艺术之路,可以说行走得颇为平坦。机缘巧合之下,他被安排进公社文化站工作,依然与艺术不离不弃。西樵山乃南粤名山,自古便吸引着文人墨客即兴诗赋,笔墨丹青。依托文化站工作之便,刘富业先生有缘结识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其中不乏大画家,大书法家,如黎雄才,关山月,陈金章等名家大师。

在名家面前,刘富业先生如同成长的幼苗,“贪婪”地从他们身上吸收着养分,听承他们的谆谆教诲,吸收他们的艺术修养,感悟他们对艺术的精神。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他们就如同良师益友,又如同一支又一支的催化剂,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情感温暖的人生

2009年,是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举国同庆。而对于澳门人而言,2009年,亦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喜庆之年,同样值得庆祝。当澳门许多社团纷纷别开生面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时,心情难以平静的刘富业先生,精心挑选了六十幅荷花作品,在澳门综艺馆举办“莲城新韵”莲花抒怀个人画展,以庆祝国庆六十周年以及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

是次活动由赏心堂书画会主办,澳门重庆联谊会、澳门地产业总商会、澳门南海同乡会、澳门九江同乡会、澳门西樵同乡会协办,并得到澳门基金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总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霍英东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时任澳门特别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出席主礼。

此次画展,无疑展出了刘富业先生艺术的最新成就,展现了他多年的艺术造诣。看他的作品,或作风荷,或作残荷,或一只灵鸟俏影横斜,或数只锦鱼叶下轻游,一幅幅荷花图,仿佛自己也做一回斯人独步,领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身旁仿佛开满了一朵朵清香远溢的清荷,不绝如缕的花气渗透五六腑。那一刻,当我们凝眸回望他一幅幅悬挂的作品,或许会感觉到画中他注视的目光。仿佛这画中,便有他的神,有他的情。

他说:“莲花是澳门的市花,而且莲花本身,从含苞待放,到凌枝盛放,再到残荷,每一个过程都很美,很入画,作为一个澳门本土画家,自然有一种对它充满依恋的感觉。”其实不仅如此,刘富业先生画荷大有深意,他画荷,蕴含着美好的祝愿,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如夏荷盛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早在十年前,在澳门回归祖国一周年之际,刘富业先生便出于对澳门特区政府的热爱,一口气绘成九十九幅新作,用丰满的构图,浓重的笔墨,并以“春到澳门”为主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当次画展,同样得到时任澳门特别行政长官何厚铧出席主礼,并由一代国画大师关山月亲笔题名。

十年润墨,刘富业先生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不曾停步,哪怕是在那终日随波逐流的商海,他也不曾割舍下那份对艺术的眷恋和追求。

1981年刘富业先生从家乡来到澳门,在这里,他看到更加绚烂的色彩,然而,初来乍到,作为一个内地人来到中西合璧的澳门,他的日子却过得十分苦涩。作为一个文化干部来澳门求发展,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他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或许正是这样苦涩的经历,更激起他对艺术的沉淀。1983年,他的一幅《富贵常春》被大丰银行采用,并印制千张寄给银行客户。之后,何厚铿先生请刘富业先生到他办公室,拿起支票说:“我爸爸(何贤)问你的画要多少钱,现开支票给你。”刘富业先生为人忠厚,理智地拒绝了这一笔诱人的收入,因他觉得银行采用他的画,已经是很看得起他,帮他宣传,已经是帮了好大的忙。

正是因为刘富业先生的老实忠厚,让何贤、马万祺等社会贤达均对他十分栽培。他们帮他在市政厅订了展场,邀请他开办个人画展。结果,画展开幕时,何贤、马万祺、崔德祺、崔乐祺等社会贤达到场祝贺,分别认购,也令他赚到了艺术生涯中第一桶金。

事后,崔乐祺先生却语重心长地对刘富业先生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学艺术的,但我热衷的是音乐艺术,指导我的是世界有名的钢琴家。当我立志一生追求时,我姐姐告诉我,学得再好也超不过你的老师,也不一定找到饭吃,做点生意才能够生活,故我听姐姐说边学边经商。你现在已经有了本钱,应该考虑做点生意,光是画画是难以生活的。”崔先生的一番话,给了刘富业先生很大的启发:只有养活了自己,才有生命去画画!

由此,刘富业先生下海淘金,为了家庭的责任而忙碌奔波,却也因此而在人情冷暖中,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对艺术的追求,感悟到了别样的艺术人生。

用执着感悟真谛

商海浮沉二十年,逢迎浅笑废心田。夜闻道子梦中说,还是丹青别样天。

――岑文涛读刘富业《心花百图》

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扬帆商海,驰骋于商海之中,但在繁忙的商务活动的同时,刘富业先生也依然不忘临池习画,他的老师陈永锵先生便曾为他题联云:“富不离智,业精于勤”。

陈永锵先生的对联高度概括了刘富业先生亦商亦艺的人生历程。他从装修开始,再跟随老表做打桩建筑,再从事地产,在事业之途上,有起有落,但始终坚持以诚为本,兼之勤奋持家,为人厚道,处事总是游刃有余,一手创办的大富都集团有限公司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在此过程中,他肩负着事业、家庭的重任,却不忘怀艺术的使命。

艺术是刘富业先生的终身信仰,对于他来说,从商是为了养家,也是保证艺术之路畅然前行的一种手段。他言:“在事业和艺术之间,我也并不是做得很好,但我觉得生活就是需要负责的,有时候自己的爱好,如果连累到家庭,到时候连家人也不能照顾,还谈什么画画呢,更谈不上做什么大画家。能否做画家,是顺其自然,有时是上天冥冥中安排的。”

的确,有许多人,信誓旦旦地说我要做大画家,一幅画要卖多少多少钱,但至今不见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作品。那些潜心作画,并背负着责任和理想的人,在艺术的道路上却进入美院的人,谁都想做大画家,全国每年成千上万,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做画家有几人。

刘富业先生日间忙碌于生意之中,晚上则陶醉于艺术之间。他笔下所绘,均是日间引起内心激情的题材,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画,总是构图饱满,花红叶绿,色彩热情,景物热情,明显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饱满的激情。他说:“画画就是用一种艺术的手段来表现人生,生活中所见、所闻,都是一种感性的情感,是一种激情。”

以生活入画,刘富业先生明显已经进入到一个玄妙的境界,而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却又攀升至另一重艺术境界。2001年初,他以45岁的年龄入读广州美术学院,随方楚雄教授系统学习中国画,获硕士学位,对于绘画的理解,审美的眼光,都有了质的飞跃。

他在硕士毕业论文中写到:“写心是中国文人艺术的文心脉络,写心是中国文人艺术的根底和灵魂,同时也是中国文人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之一。”他这样理解,也朝这个方向不停迈进,他的画,构图布局,花枝设置及用笔用墨,都是费尽心思,笔笔有意,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境界,从其画中,就可以看出其情感犹在绘画技法之上,足见其情感的痕迹。

正因如此,其作品终于真正绽放出艺术的光芒。2005年,作品《争春》入选《国际华人诗书画印艺术大展》,2006年9月作品《松花》获“第十三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铜奖,2009年作品《重生》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曾被澳门艺术博物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及澳门奥林匹克运动馆收藏。

尽管艺术枝头硕果累累,刘富业先生却依然勤奋前进,追求艺术境界的再次升华。他说:“我对艺术的追求,视如对宗教的信仰,我甘愿对艺术作出虔诚的供奉。我相信只有这样,才会获得艺术之神的厚爱和赢得更多真诚的朋友,最终获得无悔而有为的积极人生。”

艺术人生范文第9篇

Chopard同样用非凡的创造力为世间弹奏着优美的旋律,直至今天已经谱写下了整整150年艺术人生路。返许多年沉淀下来的非凡创造力,还将为它在生命轨迹抽长度、深度以及广度上续写新的篇章

动物世界腕表系列Monkey腕表

为庆祝150周年,萧邦秉承一贯完美创造的声誉,以动物为主题创造了一系列高级珠宝作品。作品系列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寓言集,如童话般美丽。这包括15枚具有原创设汁的纪念版腕表,印证了萧邦在珠宝及腕表双重领域上传奇的创新和专业工艺。

动物世界系列的高级珠宝腕表展现了美学的精髓,运用创新及幽默的手法,巧妙地用宝石把各种动物形态演绎出来,这样的主题较少于高级珠宝中出现。18K玫瑰金猴子腕表贝母表盘上镶有活动钻石猴子,将猴子的体态表现的栩栩如生。淘气的猴子从藤蔓上盗取芒果,并准备扑向其它水果的形态活现了。设计师巧妙地采用了活动钻石来演绎,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神韵是由一位雕塑家精心制造。玫瑰金钻石表圈与衬上贝母装饰的豪华的森林表盘产生了惊人的对比。而黄金缎质表带则添加了完美的气质和个性。

CHRONOMATB01系列腕表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39万

功能强大、独一无二的精萃设计、大师级的演绎,腕间散发着实力与优雅的完美融合。百年灵现已为CHRONOMAT系列创作出一款极致奢华版腕表。在机械计时腕表的领域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权威。腕表的设计旨在保证高度的坚固耐用、防水性能和抗冲击能力,全新的表壳采用人体工程设计,更贴合手腕。测量飞行或潜水时间的必备工具一单向棘轮旋转表圈上饰有独一无二的雕刻数字,在保证出色可读性的同时,更赋予这款计时腕表超凡出众的外形。每一个细节都融入美观和功能性。恰如一架流线型的飞机划破长空。

蚝式恒动星期日历型Ⅱ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36万

专为品味高雅、敢于突破的男士打造,亦是劳力士腕表的尊贵典范。这款别具风度的腕表配有41毫米表壳,机芯采用配有强抗震性和抗磁性的PARACHROM游丝及新型PARAFLEX减震装置,确保更为精准的计时功能。为充分彰显鲜明个性。星期日历型Ⅱ特别搭配一系列完美融合现代感与经典元素的表盘设计。特大元首型表带上配有劳力士专属的隐藏式皇冠带扣,不仅与腕表的尊贵相得益彰,更可增加佩戴时的舒适感。星期日历型Ⅱ腕表秉承蚝式恒动星期日历型腕表的出类拔萃,是劳力士精湛制表工艺的完美体现。

达文西计时腕表

参考价格 约人民币29万

达文西计时腕表优美的酒桶形表壳,注定与“重金属”有缘。它与一体式顶级金属表链浑然一体。此三节式表链是专为这款腕表而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是特别配合表壳的形状设计而成。采用万国表专利表链系统,链节装嵌简便容易。折叠式表扣须从底部按压才会开启,安全稳固。表链长度可按日常不同需要而调整,方便快捷。这款表链不但舒适灵活,而且极为实用,且正如表壳一样,表链亦是抛光与缎面修饰相间处理。表底的表耳往下延伸,确保配戴超来舒适自在。尽管份量重了,但灵巧的表链设计令它反而更见舒适。

Limelight系列钻石腕表

参考价格 约人民币28万

秉承伯爵一贯的风格,这款玫瑰金Limelight腕表的酒樽造型,从表壳延伸至表带链节,呈现一气呵成的和谐外型。体贴的弧形表壳能完美服贴在手腕,尽显伯爵对尽善尽美的坚持。表盘镶衬数颗美钻,低调内敛,无论是出席晚宴、或是日常佩戴,都十分大方得体。这款完美的腕表约需要250小时才能制作完成。表壳的圆弧造型是伯爵多年研发的心血结晶,白色珍珠贝母表盘,镶嵌38颗圆形美钻,搭载伯爵690P石英机芯,玫瑰金阿拉伯数字时间刻度,显出品牌对佩戴舒适与精美外型的―贯坚持。

Bulgarj Bulgari系列黄金腕表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17万

Bulgari Bulgari系列(简称BB系列)是BVLGARI宝格丽最具标志性的腕表系列,自上世纪70年代一经推出,便以表圈镌刻双标志“BVLGARI BVLGARI”字棒风靡世界,成为流行。当时,这个大胆创意首度运用到高级钟表上,开创了钟表设计的先河。自推出至今,BB系列就以强烈风格、当代线条、迷人细节、双标志铭刻成为BVLGARI宝格丽最畅销的经典表款。同样来自BVLGARI宝格丽Bulgari Bulgan系列腕表的黄金腕表,33毫米黄金表壳搭配黄金表链,银色表盘,日期显示,拥有永恒的经典魅力。

Dior

La Mini D de Dior系列黄金表链款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15万

2003年首次问世的La D de Dior系列以上世纪T0年代的男士腕表为灵感,想象自己是一位坠入爱河的女人偷偷借戴她爱人的腕表。她的名字为法语发音,“La D”的“D”,来自Dior,真正蛔同一位法国女子的名字,印证着Dior腕表的法国血统。

La DMini D de Dior系列黄金表链腕腕表表圈、表冠和表扣分别镶嵌40颗、13颗和18颗美钻;白色珍珠母贝表盘;旋入式表壳底盖,琢刻“Dior”字样;钻石总数为71颗;黄金总量为15,53克。适合在任何时间、地点佩戴,甚至是如舞台上的莎乐美衣裙飘落的瞬间。

Daniel R0th系列追针陀飞轮腕表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118万

卓越机械邂逅精致美学。采用独特的椭圆形表壳,展现大胆自信的个性,结合非凡复杂的钟表制作技能,完美呈现各自的卓越传统与个性法则。

Master Grande Tradition大型传统腕表

参考价格约人民币96万

将领先技术与高级钟表传统的无尚荣誉完美集于一身。将三问功能和两周动力储存集为―体并配备水晶音簧。同时,其各项功能显示亦散发出简约精致的典雅气质。

Metiers d’Art La Symbolique des laques莳绘腕表系列

每位江诗丹顿的家族成员都深谙高级腕表制作所需投入的热情,因为没有热情,便不会有要求。虽然阁楼工匠们已成为缅怀的历史,但是在江诗丹顿总部大厅内展示的阁楼工匠工作台仿佛把逾250多年前的辉煌带回现在。

250多年来,江诗丹顿每一位员工对于追求卓越的热情和信念成为品牌长足发展的源动力,同时,传递和继承剑始人及前辈们的精神让江诗丹顿为更多人带来分享时间真谛的乐趣。江诗丹顿一直注重制表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能展现艺术美的制作工艺,包括珐琅、精雕,机刻图文及宝石镶嵌等所有用于制表的专业装饰工艺。通过创造艺术级的腕上作品将品牌这一发展理念延续至今。

Metiers d’Art La symbolique des laques莳绘腕表系列的源起

江诗丹顿设计部很早以前已经构思把莳绘与制表工艺结合起来,但去一直未能找到能迸发出火花的合适品牌,直至拥有相同理念的京都品牌象彦(Zohiko)的出现。正是被面具系列的大胆创新,以及艺木与工艺成功联姻,使得象彦在2007年秋天主动与江诗丹顿联系,表达了合作的愿望。机会与运气共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拥有相同的喜好与价值观,才能成就成功的合作。

这个系列象征了八类的冒险精神,是探索未知远方的过程。而这层象征意义也预示着江诗丹顿与象彦合作的创新性,预示着腕表制作与传统装饰工艺相交融的无限可能性。

3年、9个款没计、60套腕表

忠于Meners d'Art艺术大师系列的精神,symboliqua des laques莳绘腕表系列将于3年内分别推出不同主题的腕表,每一年均推出一套3枚的全新腕表,限量20套,每一套腕表均有着不同的主题。每一款设计构思来自动物、植物或矿物;它们本身蕴含某种意义,亦或与其它相融:神物或历史英雄人物配以动物、动物与植物的结合、植物与虚构或抽象特质的结合等等。这些设计源于文学著作、诗词或传说等各种素材。

在腕表制作方面,江诗丹顿精选了1003型号,14K白金镂空超薄机械机芯。为了突出腕表的和谐感及精巧的莳绘工艺,甚至采用镀钌处理,使金的自然光泽变得更为柔和,营造出高贵优雅的效果。蓝宝水晶玻璃则让人可以欣赏精美绝伦的装饰图案,尤其能一目了然地欣赏到品牌在日内瓦厂房完成的斜面切割工艺。

与此同时,圆形表壳的简洁线条流露出含蓄和纯净的感觉,Metiersd'Art La symbollque des laques莳绘腕表系列当中的禅意相呼应。

2010年莳绘腕表主题:长寿

第一套以松、竹、梅象征的“岁寒三友”为题材。由于三种植物能抵御寒冷天气,“岁寒三友”代表长寿,寓意经得起患难的友情。松树因其长寿、强壮及能在冬天保持长青而备受推崇。竹则被喻为风度君子,即使历经风霜也不失自我。梅花之所以受人散仰是因为即使在寒冬,它仍率先开花,也是最长寿的果树。

长寿的松树与白鹤,令人联想起经年累月的历练;竹跟雀相配,雀的无穷精力象征竹子节节上升的活力;最后,梅花配以夜莺,因为两者分别以花开及高歌来迎接春回大地。

江诗丹顿联同象彦精心挑选出这三对图案,每款腕表为双面设计,采用莳绘工艺。很多日本漆器暗藏的地方如盒盖里面或盒子底部也经过装饰,江诗丹顿依照该日本传统为腕表正面绘以植物图案。表底则是动物设计。

隐密式镶嵌方钻陀飞轮限量腕表

一般人想到Flmnck Muller,脑海中很自然浮现出酒桶造型和大胆的面盘设计,而精於计时码表、万年历、陀飞轮和逆跳飞返显示等复杂性能的制作,更是Franck Mull砒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原因。今年Frunck Muller表的全新款式,原则上也围绕著这几个主题,进一步挑战传统并进而提升了制表技术的层次。

每位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蕴藏充满真挚激情的原动力,助他缔造显赫成就之余。更驱动他不断努力闯高峰,对于瑞士天才制表大师FRANCK MULLER而言,这股原创激情更是自幼萌芽,为他启发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借宝贵经验及经常鉴赏研究收藏家的各款名表,令FRANCK ULLER燃起创作意念,构思崭新的腕表机械设计。

天才制表大师FRANCK MULLER

FRANCK MULLER始自童年时代就陶醉于各式各样的机械玩意。十岁时,他已对周遭的各种不同艺术作品拥有敏锐的触觉,并引发他经常流连于二手市场及古物店,追寻一切别具创意的独特佳作,热衷于各类艺术之演进发展,这位业余爱好者往往将兴趣灌注于追溯发明品的整段进展历程,从诞生、演进至当代款式的分析。好奇心不断驱使年轻NFRANCK MULLER收藏大量瓷制广告图片,包括日积月累的多幅照片及无数古典宣传品。不单如此,他更将所有空余时间投入任何可供他亲手研究的机械物品,经过小心解剖、分析然后重新组合。正是这股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及强烈迷恋,为他日后的成就奠下重要基础。

FRANCK MULLER制表工厂

FRANCK MULLER发觉自十九世纪以来。历史上罕有而珍贵的腕表在机械设计方面进展的极为缓慢,真正值得称道的腕表创新机械设计仿如凤毛麟角,这更加强了他要闯一番事业的决心,立志将精密机械腕表再次发扬光大。

面对挑战,他必须发展各种崭新技术及创意,包括将手表机件微型化,而这方面正好让具有无穷创作力的FRANCK MULLER发挥的淋漓尽致。自1983年以来,FRANCK MULLER的创作让业界同侪、专家及收藏家齐声赞美,秉承向来的卓越成就,他仍将不断追寻机灵敏锐的杰作,精益求精,力臻完美,务求令自己的名字与钟表史上的前辈大师并驾齐驱。

灿烂钻石火光打造王者气势

FRANCK MULLER引以为傲的精湛陀飞轮工艺早已获得世人一致赞赏,此次更结合以令人惊艳的钻石镶嵌工艺。搭配耀眼夺目的方钻光芒,打造出这一枚散发无比的王者气势,全球仅限量5只且价格高i37c百万港币的隐密式镶嵌方钻陀飞轮腕表,无比的奢华与尊贵只为珍藏而诞生。

代表精湛制表工艺的陀飞轮隐密式镶嵌方钻陀飞轮腕表是一结合顶级制表与珠宝镶嵌工艺的高复杂腕表,全然彰显FRANCK MULLER于顶级制表领域中巨擘的地位。而细腻的工艺与考究的细节,其所蕴含的真正奢华品味正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完美体现。此款陀飞轮腕表结合高级珠宝中最顶尖的工艺隐密式镶嵌法,将总数58颗大小从8.33克拉至13.52克拉的方钻镶嵌在FRANCK MULLER最经典流线造型的Cmtrge Curvex表壳及表盘上。钻石底座完全被隐藏。只显露钻石本身最动人的晶灿光芒,使整只腕表升华为一件无可取代的时计艺术作品,势必成为高级珠宝鉴赏家们竞相珍藏的绝美杰作。搭载FRANCK MULLER原自制陀飞轮机芯,为顶级带Ⅱ表与钻石镶嵌工艺结合的稀世巨作。

非凡创造续写艺术人生

Dreamy

像著名的音乐家肖邦一样, Chopard同样用非凡的创造力为世间弹奏着优美的旋律, 直至今天已经谱写下了整整150年艺术人生路。

这许多年沉淀下来的非凡创造力, 还将为它在生命轨迹的长度、深度以及广度上续写新的篇章。

继承的艺术:用永恒的创造力延续生命的长度萧邦是迄今世界上仅存的由家族拥有并管理的豪华腕表及珠宝品牌。一个品牌的150年,见证了这世间无数快乐与劫难,同时也经历着自己的因缘际遇苦乐悲欢,尽管创始“家族与接管”家族的更迭,使得品牌转易入手;但是,两个家族,对于萧邦品牌的珍爱,确保了150年质感与完美,而同样执着于独特创新精神的两个家族,让它的完美之路走的更长更远。

艺术人生的始作俑者:路易-于利斯・萧邦

1836年5月4日对萧邦品牌是历史性的那一刻,创始人路易-于利斯・萧邦诞生。由于父亲的鼓励,他开始学习钟表技艺,1860年,24岁的他在松维利耶创立了L.U.C制表厂。在创立之初,萧邦就用创新奠定了品牌的基调:为了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萧邦生产了富有创新理念且装饰精美的精密钟表。这些精美的作品打开了东欧的市场,销往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国沙皇也很快成为了他的顾客。1915年1月30日,路易-于利斯・萧邦在松维利耶去世,保罗・路易・萧邦及其小儿子保罗一安德烈掌管了家族事业。那时萧邦的计时怀表已完美地展现了其优雅气质。1937年,由于松维利耶的知名度较低,萧邦将总部迁往世界钟表之都――日内瓦。

接过这面艺术的大旗:卡尔・舍费尔

当路易-于利斯・萧邦出生于松维里耶,卡尔・舍费尔出生于普福尔茨海姆的时候,命运注定他们有一天会相遇。卡尔・舍费尔一世在父母过世后变成了孤儿,在普福尔茨海姆时学习了钟表技艺,1904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的工厂生产吊坠、纪念章以及饰有新艺术风格花卉图案的钻石和珍珠。一战过后,欧洲受到了重创。卡尔・舍费尔一世预测到了市场将要面临均巨变,他削减了首饰的生产,全力推出腕表产品。1942年,卡尔・舍费尔二世回到家乡,接管父亲的事业,而后交由卡尔・舍费尔三世。他继承了祖父的创造力:他想将这些珠宝和腕表制做成完美的作品,并希望能够自己制造机芯,而唯一的办法,是收购―家瑞士的制表厂。

萧邦的第三代,路易,于利斯的孙子保罗一安德烈是一名非常有天赋的钟表师,但是缺乏经商头脑。这位70岁的老先生希望将萧邦制表厂出售。他遇见了卡尔・舍费尔三世。两个家族拥有共同的信念,同样富有创意,同样热爱精美的钟表作品。收购了萧邦制表厂的卡尔・舍费尔三世成功地打人封闭的瑞士高级钟表行业。卡尔・舍费尔三世让萧邦重新焕发了光彩,每件作品都散发者创新的魅力。

艺术人生路上韵复兴:卡罗琳・格罗丝・舍费尔与卡尔-弗雷德里克・舍费尔

在1990年代,卡罗琳・格罗丝-舍费尔与卡尔-弗雷德里克・舍费尔取代其父母,组成了企业全新的领导班底。大胆而优雅的卡罗琳・格罗丝-舍费尔在推动珠宝业务发展的同时,发扬了普福尔茨海姆珠宝制作的传统,创造了奢华的高级珠宝系列,复兴了家族的古老传统:曾经以钟表扬名的萧邦,创造出了与钟表一般精致奢华的珠宝首饰。卡尔-弗雷德里克则发扬了松维利耶钟表匠的传统,于1996年在弗勒里耶创立了一家高级钟表制造厂。1980年,萧邦一鸣惊人,推出了一款精钢运动腕表:Stunt Moritz系列,这是由卡尔-弗雷德里克・舍费尔设计的首款腕表作品。在妹妹的影响下,他意识到晚装、套装和休闲装之间的界限已渐渐模糊。他设计出Saint Moritz系列腕表,此腕表的特色在于其八边形造型和八颗固定螺丝,这八颗固定螺丝使表圈与表壳紧密接合,从而在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起保护作用,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凡的技术成就。首次创作的这款腕表很快获得了成功。紧接着又推出了Monte Carlo系列和Gistaad系列。这两位天衣无缝的合作伙伴于同一间办公室谱写了萧邦传奇的新篇章。

升华的艺术:用独特的创造力跨越生命的深度

萧邦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设计灵感制造着一件件作品,开拓着艺术人生路上新里程。从1860年24岁的路易-于利斯・萧邦创办高精密钟表制表厂开始,源源不绝的创新便引领着新的风潮,并独特于一般的产品之外。1972年,Belie Epoque系列腕表问世,萧邦以Améthyste紫水晶腕表赢得了“巴登巴登金玫瑰大奖”;1976年,首款Happy Diamonds腕表问世;1985年,Happy Diamonds Clown系列小丑吊饰问世,首开萧邦珠宝制造先河。2001年,推出L.U.C Tonneau腕表,内置配有离心微摆陀的首款酒桶形自动上链机芯(L.U.C 3.97型),乃制表技艺的一大突破。2003年,首款L.U.C Tourbillon陀飞轮腕表问世,堪称萧邦高级制表工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几年间,萧邦设计并生产了五款机芯。2006年,为了庆祝萧邦制表厂建成10周年,卡尔-弗雷德里克・舍费尔以一名钟表收藏大师的身份,修建了一座珍藏古董钟表和L.U.CEUM腕表的博物馆,回顾了萧邦的制表历史,而博物馆的名称“L.U.CEUM”则源自萧邦L.U.C系列腕表。

博爱的艺术:以热心的创造关照生命的广度

萧邦是个不折不扣的活跃分子,电影艺术、赛车活动、慈善事业都有它的身影,然而一切又都是那么随性,初衷并不是出于什么商业考虑。而是因为他们真的热爱。卡罗琳・格罗丝-舍费尔交友甚广,1997年戛纳电影节主席Pierre Viot被她的创造力和对珠宝的激情所吸引,邀请她重新设计并制作金棕榈奖座。经由卡罗琳的精心设计,这座著名的奖座显得格外精致,成为高级珠宝界的成功典范。这一次结缘,注定了萧邦与电影一生的牵手,每一年都展现出对电影深深的爱恋:为充满传奇色彩并万人瞩目的狂热气氛仪式创作一系列珠宝作品,向获奖的电影致敬,为年轻的创作天才设计奖杯,设计金棕榈奖座……萧邦伴随着电影节一步步成长。戛纳电影节、西泽奖颁奖典礼、英国电影学院奖颁奖典礼和奥斯卡颁奖典礼……萧邦成为第七艺术最尊贵的嘉宾,也成为电影事业忠实的支持者。

萧邦与Mille Miglia古董车大赛成为形影不离的合作伙伴,这完全源于卡尔・舍费尔和卡尔弗雷德里克・舍费尔父子俩收藏古董车的个人爱好。儿子发现了这场比赛,于是,父子俩于1987年驾驶他们收藏的古董车参加了比赛。一年之后,萧邦成为大赛的赞助商。由于与萧邦的合作而令Mille Miglia古董车大赛拥有了国际影响力。卡尔-弗雷德里克・舍费尔设计的1000 Miglia系列机械腕表拥有极具动感的线条且计时极其精准,能够用于比赛计时,每届参赛选手都能获得一枚刻有自己参赛号码的腕表。对于舍费尔家族来说,为正义和高尚作出贡献也是一份义务。在商业取得巨大成功的萧邦,利用自身的天赋和名誉来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多年以来,品牌为多项活动提供赞助,涵盖医学、环保、艺术和文化等方面。荷西・卡雷拉斯国际白血病基金会、艾尔顿・约翰艾滋病基金会、威尔士亲王环保基金会都为人类健康作出了贡献。“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健康的人生,我们必须帮助那些正经历病痛折磨的人们。”卡罗琳・格罗丝舍费尔如是说。

艺术人生范文第10篇

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

一生艰苦创新。

――刘海粟

2016年8月18日,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正式在上海开馆迎客,《再写刘海粟》大展同日开幕。

今年恰逢刘海粟诞辰120周年。他17岁就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美术学校;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将自己毕生创作的主要作品和收藏的珍品古画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此次《再写刘海粟》大展序厅为刘海粟十上黄山的装置艺术。展览分为“走向后印象”、“兴学・欧游”、“开启中国气象”、“写生・西湖”、“随遇而安的画室”、“艺海藏珠”六大部分。100件展品以多媒体、多角度展现他壮阔的艺术人生。

刘海粟美术馆是我国首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级国家美术馆。旧馆于1995年3月16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自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许多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美术展览。

刘海粟美术馆新馆设计立意取自刘海粟一生“为师为友”的黄山“云海山石”。远远望去,美术馆如同巨石磐于云海之上。新馆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比老馆的整体规模扩大了一倍多,6个楼层配有6个展厅,其中4个展厅常年展示刘海粟捐赠的作品与珍藏品。刘海粟美术馆新馆共有2062件馆藏品,兼具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教育研究等多种功能。新馆以其新颖的场馆设计、开阔的展览空间、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吸引了多中外观众。

《再写刘海粟》大展的“再写”,既是艺术形象的再现、书写,也是从学术层面对刘海粟的一次深入解读。

两度欧游,走向“后印象派”

1929年至1931年,衔教育部命刘海粟携妻子赴欧洲考察美术。

第一次欧游期间,刘海粟住在巴黎拉丁区沙蓬街18号,罗林旅馆四楼上一间小屋里,每天都要到卢浮宫去临摹经典原作。在巴黎三年期间,刘海粟临摹了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提香的《基督下葬》、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沐浴的拔士巴》、法国自然主义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缢死者之屋》等名画。

对此,刘海粟曾回忆说,“有一次,我画伦勃朗的《裴西芭的出浴》……但临摹起来,发现出色极为复杂。我们(和傅雷)讨论着,啃着面包,穷得连一般的菜也吃不起,但精神上却很愉快。”

刘海粟临摹的作品《但丁之舟》在本次大展上展绮⒁起广泛关注。作为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之一,原画创作于1822年,收藏在巴黎卢浮宫。刘海粟临摹的画作甚至超过了原作的尺寸――长210厘米,高270厘米。刘海粟对于这幅画十分喜爱,生前一直把它挂在自己的寓所中。为了这次大展,刘海粟家属特意提供给馆方进行展览。

刘海粟欧游期间拜访了不少法国艺术界名流,如巴黎美院院长贝纳尔、著名雕塑家朗特斯基(Landeski)等。刘海粟还前往意大利参观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驻留瑞士避暑作画。

1933年至1935年,刘海粟作为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推选的赴德代表,携中国现代美术展览前往欧洲巡展。这是刘海粟第二次访欧,展览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学界的欢迎。几乎每到一处刘海粟都要作关于中国艺术发展的讲演,弘扬中国艺术精神。

在刘海粟早年的绘画实践和理论阐述中,后期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是他偏爱的绘画风格。

两度欧游使刘海粟直面西方艺术史的经典。通过频繁地参观博物馆和临摹经典原作,他更好地理解了西方绘画发展脉络和后期印象派绘画的精神,同时提高了绘画技法。

与此同时,刘海粟积极推动“后期印象派”在中国的传播。

1986年,91岁高龄的刘海粟受到法国对外关系部的邀请,偕夫人夏伊乔、刘蟾赴法国访问。人生暮年,故地重游,刘海粟重温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巴黎学习访问的珍贵经历。

西湖写生留下情感印记

写生是上海美专推行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课程。1917年,学校几乎同时开始了模特儿写生和旅行写生。模特儿写生从男子人体开始,1920年学校雇用女子模特儿。刘海粟倡导的人体模特儿写生在中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他不畏强权,从五四新文化和西方艺术史的角度力陈人体模特儿写生的意义。在封建与现代、落后与先进对立中演绎人体模特儿的首创精神与文化意义,最大范围地传播了人体写生的先进性内涵。

上海美专旅行写生分为春秋两季。前期,作为校长的刘海粟常常亲自带队写生,在教学的同时也完成许多个人的写生作品。1918年春天,刘海粟带领上海美专二年级学生赴杭州西湖写生,曾引发空前关注,当时他们乘坐的火车车厢上即挂着有“上海美专旅行写生队”大字的巨型横幅,一时间沪上各报均报道此事。西湖作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集萃之地,是上海美专最常前往的写生地点。西湖的时空记忆里留下了上海美专师生的身影,同时上海美专师生的作品也留住了对于西湖景色的记忆。

西湖也成为刘海粟绘画中的重要景观。《再写刘海粟》大展特别挑选了三幅刘海粟西湖题材的油画作品。其中两张出自不同时期、选取了类似场景的西湖写生油画格外引人注目,即刘海粟绘于1933年与1944年的油画《虹》和《西湖与玉带桥》。有专家认为,这两幅西湖写生画留有画家的情感印记。从这两幅画中斜倚船头的女性的不同发型、身姿来看,她们很可能分别对应刘海粟的两任妻子。

《再写刘海粟》大展也用一整个展厅特别陈列展出“写生・西湖”单元,以彰显刘海粟的美育理念及西湖印记。

十上黄山开启以黄山绘画为代表的美术气象

从1918年第一次上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山,刘海粟在70年间十次登临黄山,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绘画作品,并提出了对黄山创作的理论阐述,出版了《黄山谈艺录》。黄山之于他亦师亦友,他与黄山“相看两不厌”。

从1954年第六次登临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黄山,在人生的后半程中,刘海粟凭借非凡的毅力和气魄,完成了一生十上黄山的壮举,并开启了以黄山绘画为代表的中国气象。

刘海粟的一生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1988年93岁高龄还上黄山写生。黄山雄奇秀美的风光、变幻莫测的云海,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也赋予他丰富的创作空间。刘海粟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总量蔚为壮观,包括国画、油画、素描、速写,且不少是巅峰力作。刘海粟的艺术人生终于在奇峻变幻的黄山中、在浓郁瑰丽的泼墨重彩中,达到顶峰。

新中国成立后,刘海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了反映新社会新气象的绘画创作中。他创作了一批精彩的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同时开始探索绘画的民族风格,将“以书入画”的理念融入了油画创作,使他的油画作品别开生面。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历程中,刘海粟锤炼出老辣恣意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次大展的最后―部分叫“艺海藏珠”。这四个字是刘海粟93岁时题书的,恰好用它来指称他毕生的古画收藏。他的第一件重要收藏始于1919年所藏关仝的《溪山幽居图》,最后一件收藏品是1957年藏的金代李早的《回部分盟图》。刘海粟的古画收藏以清代作品最多,计有136件近200幅。《再写刘海粟》大展第一次以最大体量展示刘海粟收藏的历代名画。

上一篇:艺术学院范文 下一篇:电话销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