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IT环境下价值链会计的职能和基本假设

时间:2022-10-23 11:58:26

论IT环境下价值链会计的职能和基本假设

【摘要】 价值链会计是价值链管理理论、会计理论及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会计学的新领域。本文探讨了价值链会计的职能和基本假设。提出价值链会计的职能包括:实时反映、实时多维控制、预测、决策等职能;价值链会计的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下的弹性会计分期假设、价值计量假设等。

【关键词】 IT环境 价值链会计 职能 假设

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的概念后,其理念迅速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去,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会计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故学者阎达五教授把价值链管理理论、会计理论及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的概念。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领域,价值链会计的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在探讨之中,本文主要谈谈笔者对价值链会计的职能和基本假设的一些看法。

一、价值链会计的职能

职能,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功能。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会计目标的实现要履行会计的职能。而会计职能和会计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会计环境会通过会计对象、会计目标等制约会计职能的发挥。价值链会计的职能就是价值链会计在企业及价值链联盟的价值链管理中具备的功能。价值链会计借助于信息技术、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于一体的价值链管理活动的本质决定了价值链会计的多职能。

1、实时反映职能

反映是一项首要和基本的会计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事业单位一定时期正在进行或已发生、完成的经济活动。

价值链会计反映职能的特点之一是实时性,它不受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期间的限制,而是实时地反映价值链联盟上各节点企业流入、创造、流出等价值活动信息。这一实时反映职能包括简单反映和在评价基础上的反映。简单反映是指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并加以反映,以供管理者决策和实时管理控制使用。而在评价基础之上的反映,则是一种经过比较、分析和评判基础上的反映,是一种更高级的反映。通过价值链会计评价创造价值的各项作业活动,评价价值实现的过程,识别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以及增值的幅度,并根据识别的结果判断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作业,决定哪些作业活动宜于企业自己做,哪些作业应该外包给其他企业来做,以实现对价值链的纵向管理。

价值链会计反映职能的另一特点是反映的范围扩大。除了反映本企业的经济活动外,还可以反映价值链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经济活动。从目前看,这一职能还无法实现,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价值链联盟各节点企业借助网络技术终有一天可以实现无缝链接,则反映价值链上其他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情况的这一职能可以轻松实现。

2、实时多维控制职能

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应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驾驭或支配,即通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手段完成预期的目标。和传统的会计控制职能相比较,价值链会计的控制职能表现为在实时评价基础上进行多维的全方位控制。即有关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相关信息,对价值链联盟各节点企业及本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实时分析,并通过指挥、协调和约束等环节干预企业的业务,以实现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价值增值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

和传统的企业管理相比,价值链管理注重价值链联盟上各企业每项价值创造活动的分解和集合,通过整合价值活动,实现价值增值的最大化。而整合价值活动的基础是协调、控制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活动,也就是要对价值链联盟各企业价值创造活动及价值实现活动的业绩管理、成本管理、资本预算、薪资报酬等进行协调和控制。由于价值链会计超时空多维视角,借助于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其触角伸向价值链联盟的每一个角落,对每个企业的任何一项价值活动或业务进行实时控制已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价值链管理的对象除了企业内部价值链外,还要向外延伸,表现为横纵交错的价值网络。服务于价值链管理的价值链会计对价值链的控制能实现在实时评价基础上进行多维的全方位控制。

3、预测职能

会计预测职能的含义是:会计通过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提供会计信息,根据这些会计信息,找出会计各个要素及相互之间变化规律来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发展变化趋势。和传统会计相比,价值链会计的预测职能范围更广,一方面要预测价值链上各种可能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活动,另一方面还要预测这些价值活动的价值效应,亦即预测哪些环节会出现增值效应及其可能的价值增值额;而哪些环节可能会出现零增值效应和负价值效应及它们对企业总价值增值的影响程度等。

4、决策职能

会计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会计预测,是根据预测结果分析与选择能达到管理目标的最优方案的过程。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价值链会计管理目标可以分解成许多子目标,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这些子目标的实现,这样,决策的视角由抽象的总目标转向具体的子目标。对于价值链会计而言,各个子目标应根据企业的不同价值链分别设定。例如,对纵向价值链上的资金活动进行管理的目标是保证资金从顾客顺畅地流向供应商、对采购活动和销售活动进行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产品从供应商顺畅地流向顾客;横向价值链上的竞争优势分析的目标是确保企业保持和增强竞争优势;对内部价值链上的成本活动进行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生产成本最低并持续降低、对价值增值活动进行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各个价值增值单元获得最大的价值增值,强化具有正价值效应的价值活动的价值增值能力,而消除具有零价值效应和负价值效应的价值活动对企业价值增值能力的负面影响等等。价值链会计决策的目标就是以预测结果为依据,结合未来可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使这些子目标得以实现,从而保证总目标得以实现的最优方案。

二、价值链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定,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想化、标准化的会计环境。当现实发生变化而使假设远离会计的经济环境时,假设就必须做出相应的修正和补充,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价值链会计和其他科学体系一样,必须依靠一些假设才能构建其知识体系。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假设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价值链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传统会计的基本假设相比,有一定的变化和发展。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其主要作用在于:主体规定了会计所应处理的交易、事项的范围,从而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与边界,即为谁报告、报告谁的经济活动。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价值链会计的主体假设依然存在,只是内容和外延都已经扩展。会计主体不仅仅是独立的核算企业,而是具有多层次和多方位性。首先,价值链会计核算价值链上某一节点的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并向各有关方面提供相关会计信息,进行管理。这一层次和传统的会计主体含义是一致的。其次,价值链会计要反映价值链上其它企业的经济活动。最后,价值链会计还要反映价值链联盟的整体经济活动。在这三个层次中,层次一是基础,离开了层次一,层次二和层次三是不存在的。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借助于网络,价值链联盟的各节点企业可以实现完全的无缝链接,可以实时地了解其它企业及整个价值链联盟的经济活动,并根据价值链会计提供的信息实施某一企业的管理活动。

2、持续经营下的不定期会计分期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继续它的正常经营活动,而不会面临解体、清算等终止正常经营活动的情况,它规定了会计活动的时间范围。会计分期假设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之上,为了满足决策制定者定期制定决策而人为将持续经营期间分成若干个期间,以便于定期提供财务报告。在传统会计理论中,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是很重要的两个基本假设。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环境的变化对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这两个假设带来很大的冲击,其内容也应有所变化。对价值链会计来说,因为其会计主体是多层次性的,所以持续经营假设不能仅仅针对单一组织,而还应包括价值链联盟。将持续经营假设拓展到范围更广的价值链联盟,价值链节点上的企业就能通过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纵向分析,判断哪些环节可能会威胁自身正常的经营能力,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当价值链联盟中的一部分出现破产时,持续经营假设依然成立。

由于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延伸,所以价值链会计中会计分期假设依然成立,但和传统的略有不同。传统财务会计一般以“年”作为会计期间,企业在每年年末提供本年内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报告。但随着人们对财务报告及时性和实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传统的按年提供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已经快要消失了。为决策提供实时信息是价值链会计的主要特点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时提供所需信息已成为可能。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随时从相关的数据中自动收集并抽出有关的数据,生成与决策相关的财务报告和报表。每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不同时段的损益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生成,使得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可以不断缩短,变“历史信息”为“实时信息”。只要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经营,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获得每一时点或时段的财务报告,这使得价值链会计的会计分期具有不定期的特性。

3、价值计量假设

计量单位是指对企业发生的交易必须采取统一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会计具有的量化特征,对计量工具的选择具有严格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单位是货币,也即货币计量假设。该假设附带包括两个附带假设: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币值稳定不变(一致性)。该假设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而且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受到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币值稳定假设是不成立的。在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不同;不同国家的货币不存在稳定性的比值关系。因此,用币值不稳定的货币作为唯一的计量单位有失公允。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国金融工具交易和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变得非常容易,尤其是“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计量不再具有唯一性。

在价值链会计框架内,计量单位不仅包含货币单位、非货币单位,而且还包括许多非财务信息,如顾客的偏好和满意度等。这样,会计管理的视角就大为扩展,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就统一为价值信息,货币计量扩展为价值计量。这一计量单位假设突破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单一货币计量假设,是一种立体多维计量方式。在价值信息中,财务信息依然用货币来计量,非财务信息用规范化的非货币信息来计量。价值信息的选择要依据重要性原则,只要是有利于对价值链的价值增值情况进行分析与考核的价值信息,就应该纳入价值链会计框架内。根据这些计量单位,价值链联盟上各个节点构筑自己的价值信息库。各总信息库和总信息库之间、总信息库和子信息库之间、子信息库和子信息库之间可以自由交换价值信息。企业应该为这些价值信息库建立统一标准,以保证价值信息交换的顺畅。

【参考文献】

[1] 于富生、张敏:论价值链会计管理框架[A].第三届“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

[2] 郭梦龙:价值链会计研究[S].华东师范大学,2005.

[3] 赵玉霞:试论会计预测职能的重要性[J].经济师,2003(6).

[4] 于富生、张敏:论价值链会计基本假设[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1).

[5] 李心合:财务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6] 骆丛艳:制造企业价值链会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5.

[7] 李晓兵:价值链会计之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2006(5).

[8] 张晓艳: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构建[J].商业时代,2006(18).

上一篇: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税务和会计处理分析 下一篇:品牌影响力是靠产品“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