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23 11:19:59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

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运用比较辨别,启迪学生思维想象

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大于10的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数最小是几?”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面一道例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比较和思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 。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张老师欲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尽可能少花钱,他考察了a、b、c三个商场,他想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三个商场都有,且标价都有是9980元,不过三个商场的优惠方法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a商场:全场九折。

b商场: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

c商场: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

张老师应该到哪个商场去购买电脑?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我启发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少花钱这一个特定的条件去进行分析与解答。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的结论:因为每台电脑的价格均为9980元,而去a商场是全场九折,因此张老师如果去a商场购电脑,那么张老师应该付:9980×90%=8982(元)。

因为b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张老师如果只买电脑,需付:9980-900=9080(元);张老师如果再买其它的物品凑满10000元,需付:10000-1000=9000(元)。

因为c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张老师在c商场购买电脑时,只要再多买20元物品,即凑满10000元,最多需付:10000×88%=8800(元)。

因此,张老师去c商场购电脑花钱最少。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就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为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中 下一篇:初中语文互动式合作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