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的角色改变

时间:2022-10-23 09:26:12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的角色改变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由“蜡烛”转变为“长明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百年来,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但是,“蜡烛”之光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有时可能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自身也要光彩照人。

在新的课程改革逐步推向深入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理应掌握新课程的有关理念,了解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我把这些变化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对待教材上,变墨守成规为灵活运用

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效率。这种灵活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授课内容的顺序;可以适当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或筛选;可以适当丰富课堂语言实践合理;可以适当有效地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变“填鸭满贯”为帮助引导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学生路在哪儿,而是应该告诉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三、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变师道尊严为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以下几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对自己的超越。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变各自为政为精诚协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经常性地与家长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五、在对待自我上,变一成不变为学习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教育者要教给受教育者三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开创性地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新的教学观也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也不只是交流已有的知识,还能创造新的知识,教学中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和群体。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面临的挑战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拥有谋生的本钱。现实社会中,年青一代“渔”的本领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来实现,教师应该根据受教育对象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和学习风格来选择给予他们何种“渔”的本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年青一代才有希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有希望。

总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网络化的逐步实现,使受教育的对象接触到了更为广泛的信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教育新特征的出现,使教师也必然要走出传统的角色,而扮演新的角色:信息时代的教师是研究者、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管理者、咨询者、支持者、点火者、技术的掌握者。

(作者单位 甘肃省榆中县职教中心)

上一篇:超前支护在T1493溜子道掘进中的运用 下一篇:谈高中英语课堂的呈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