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防治干预的实践和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23 09:22:20

社区高血压防治干预的实践和效果分析

摘 要 高血压防治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对人群高血压的控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保证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良好进行。文章从高血压防治干预目标的确定出发,分析了社区高血压防治干预的可行性对象和方法,并结合在实际工作中高血压防治干预的体会,分析了实施社区高血压防治干预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卫生 防治干预 体会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而逐年上升。高血压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进而引起相关疾病。卫生部已经把高血压的控制正式列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任务。

实践证明,控制高血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个体化指导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对人群高血压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防治高血压的一种有效途径。

确定干预目标

初期目标:提高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定期测量血压率、提高人群运动参与率、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和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

中期目标:提高高血压管理率和控制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药物依赖性和由此产生的并发症。

远期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干预对象

干预对象:笔者于2006年3月~2006 年9月对旺苍县静乐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该社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达到了29%,其中患有高血压病及高危人群占人口比例的16%。本调查以213例有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83例高危群)为干预对象。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6例;50~69岁161例,占75.5%;合并有 2种及以上并发症者 52例。平均血压152/92mmHg,最高收缩压(SB)169mmHg,最高舒张压(DB)113mmHg。

干预方法

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重问卷调查法进行。先通过宣传单、发放高血压知识问卷、居委卫生干部宣传等手段进行社区动员,随机地将自愿参加者分为干预组(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课程及医生定期随访)和对照组(日常的三级管理服务)。干预前共填写并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其中高血压患者144份、高危人群76份。干预后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其中高血压患者134份、高危人群71份。血压测量由社区医生完成,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来了解干预效果。所有调查结果均输入EpiData,并运用SSS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开展免费测量活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指导。控制高血压是慢性病防治的首要任务。在具体措施上可以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与高血压患者、高危人群建立合作关系,由管理经验丰富的医师强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饮食、运动、服药给予个体化指导并定期填写随访记录,参照血压动态变化调整措施;开展社区血压免费测量活动,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排除假性高血压,使高血压的检出率有所下降。

结 果

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普遍关注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高血压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比较关心。85.3 %的患者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77%的病人了解长久症状,81.6%的病人能说出所用药物的名称与用法。这些调查结果说明患者对疾病比较关心,希望得到健康指导,掌握相关保健知识。

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在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尤其是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掌握程度有明显上升,自我技能掌握方面比干预前普遍有所提高,控制体重由原来的41.2%上升至71.3%(<0、01);限盐由原来的62.4%上升至89.1%(<0、01)。经过干预,患者顺从性提高显著(<0.05);血压值差异显著(<0.01),各年龄组SB、DB干预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SB以45~84年龄段显著(<0.01),DB以45~74年龄段显著(<0.01)。1年内测量过血压的人数由40.6%上升为67.2%,从未测量过血压的人数由31.2%下降为7.5%。干预组、对照组6个月血压值变化比较可见,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6个月的平均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上述评价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讨 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

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下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

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最佳选择。

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和居民自身的努力。社区是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场所。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血压预防的目的在于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把血压降到理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从而促进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

强化健康教育,重视饮食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鼓励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祛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保证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良好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逐步减少对药物依赖,从而减少药品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体中,用不同的方式对高血压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宣传,强化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能,从而吸引重点目标人群,使社区居民和高血压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树立预防高血压的健康意识,增强治疗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社区卫生服务可以通过宣传使居民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使病人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对于一般人群,应该使他们能够了解到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否,如低盐、低脂低热量的饮食原则,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预防高血压,做菜少加盐;鼓励患者戒烟限酒;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鼓励居民学会血压的自我监测等等。另外,可以通过组织高血压病人俱乐部进行病人的自我教育。通过病人的自我教育与病人间的相互支持,来促进病人调整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增进病人的相关知识。

鼓励病人学会自我管理。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也有利于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采取积极和正确的行为来控制疾病。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所指的是,病人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这种疾病管理模式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克服了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覆盖面不广的弊端。它非常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咨询、讲座和小册子等形式把疾病的防治知识和方法告诉患者,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实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控制血压。实践表明,造成高血压疾病的因素很多,但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也能有效地控制或避免高血压病的发生。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鼓励和指导高血压患者和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疗法,控制饮食中食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杜绝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如大量吸烟、嗜酒、饮食多油腻等等,还要注意鼓励社区居民加强体育锻炼,从而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高血压防治是一项全社会参与并对健康负责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政策、环境、经费以及个人行为等多方面的复杂活动。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成效。社区高血压防治需要卫生、财政、民政、计生委、老龄委、妇联等多部门的协作,使干预计划能够得到及时的修订。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综合干预,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和体重,按血压水平的定义分类,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分级管理:对重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一级管理,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密切观察,每周最少测量1次血压;对中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二级管理,先观察3~6个月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变化,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对轻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三级管理,重点是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可以定期进行随访高血压患者,将随访记录的有关数据存入高血压病人档案,以便对慢性病的发生进行监测,为进一步掌握社区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趋势做好准备。只有在政府重视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进行各部门间的协调,才能形成合力做好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而建立和完善从预防、检测到治疗、反馈的防治体系,才能够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做到早期发现,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从而保证干预质量,保证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要有效的实现高血压防治的干预工作,就必须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当前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于高血压控制与治疗的经验知识不足,给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带来不少困难。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必将降低高血压防治的成本效益,也会削弱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防治的积极性,对以后的社区其他慢性病防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定期定点给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就成了进行高血压社区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通过对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调查发现,有些测量血压的医生只是在为检查其工作量提供依据,他们只将测量的血压值记录在册,告诉病人也只是正常与不正常,而不是让病人知晓自身的血压值,这并不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工作。 还有些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指导不到位,有相当部分的高血压病人其血压持续数月异常,而所服抗高血压药物并没有丝毫的调整。反之,部分高血压病人已经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数月,反而调整药物,结果其血压就增高。因此,在当前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应注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对高血压防治专业队伍进行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高血压病防治研究新进展,促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专科向全科发展,正确指导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从而使高血压病防治工作持续、有效地落实,使高血压这种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吴锡桂.对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建议.高血压杂志,1997,5(2):79280

2 张莹,王宪,颜小朗.成都市黄瓦辖区初级卫生保健基线调查报告.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1997,10(112)

3 江宇.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2):491

4 傅东波.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效果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

上一篇:碳酸氢钠配西比灵治疗血管性头痛47例 下一篇:辛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作用